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從《詩經》和《楚辭》中汲取營養,很多抒情詩包含了對客觀現實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精神。同時義山的詩歌也極富想像,意境超拔瑰麗,還經常運用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
李商隱也寫過很多無題詩,其中既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謳歌和追求,也暗喻自己的身世之感。讀者不僅非常熟悉這些無題詩中的警句和名言,也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意境邈遠,最後7字突顯出悲劇之美。
無題
唐代: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詩人才華橫溢,卻一生坎坷。所以他的詩歌經常寄託深遠,但因為形式比較隱晦,需要讀者細細揣摩。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就曾高度評價其作品極具現實主義風格,還告誡後世若要學習杜甫的詩歌,應該先學義山的作品。
這首無題詩也是膾炙人口,深受讀者喜愛。作者在詩中描寫了一位深處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但最後希望幻滅的絕望之情,也委婉地表達自己宦海沉浮、才不經用的感慨。
這首愛情詩創作於詩人晚年,經過人世的很多磨難、以及仕途中的無數挫折,青春時期的浪漫熱情早已消失殆盡。詩人回首往事,想起自己在玉陽山與道姑初戀的情景,依然覺得無比留戀。
開篇採用比興手法,「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東風颯颯、細雨濛濛,荷花塘外傳來了一聲聲輕雷。作者以自然界中的雲雨風雷,興起男女之間的雲情雨意。他們兩情相悅,情感真摯,在芙蓉塘外約會暢談,留下了終生難以磨滅的印象。
接下來繼續深入地抒寫情侶間的戀情,「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金蟾齧鎖的香爐,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氣;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引著井水。蟾善於閉氣,古人用以裝飾門鎖,表示非常牢固的意思。但是香料燃燒後的冉冉細煙,卻依然可以進入金蟾內部。
玉虎,指提水的轆轤,用其捲動拉索,就能打水。煙霧進入金蟾之嘴,井索在井中汲水,都是比喻他們情投意合。詩人構思巧妙,用語精緻,表達勇者為了追求美好的愛情,敢於衝破束縛、積極爭取。
前兩聯極其豪邁,表達了詩人大膽追求愛情的信心。頸聯化用典故,「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賈氏隔簾觀看,欣賞英俊年少的韓壽;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文採飛揚的曹植。
詩人分別引用賈充的女兒、和曹丕的愛妃的故事,表達名門少女喜歡年輕英俊,絕世佳麗也傾慕有情才子。詩人此時早已沒有韓壽的美貌青春,更覺得自己經常才思枯竭。倍感衰弱疲倦的義山,面對冷酷的現實,不得不採取理智的態度。
於是詩人在最後抒寫了無限的惆悵,「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免得讓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年輕時的一顆狂熱之心已經冷卻,詩人對仕途的執著追求也變得淡泊。人世間縱有萬般美好和留戀,此時也都被詩人看淡。香料銷成菸灰,化抽象為具象,對比鮮明,顯示了美好事物必將最終毀滅,也突出了這首無題詩的悲劇之美。
人世間的愛情固然美好,可是並非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即使兩情相悅,卻經常沒有緣分。在恰當的時候,又遇見對的人,彼此都非常心儀,該是多麼幸運之事。
義山的坎坷人生讓無數讀者感到心碎,可是也正因為其命運多舛,才造就了這樣一位千古奇才。錯過也許是一種美麗,放下也是一種慈悲。晚年的義山雖然深知這一點,卻還是相思成災。這首詩意境邈遠,僅是這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就需耗盡多少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