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2020-12-06 塵世曉書僮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但是儘管他很才華,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是大起大落,晚年的光景更是悽慘,少年時代的劉禹錫,不僅風流倜儻,而且無論是詩,還是文章,那都是堪稱一絕,他在19歲的時候在長安遊學時,便是在眾多的士子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為此他還結識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柳宗元,兩人最後雙雙考中進士,沒過幾年又同時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又認識了另一位改革人士王叔文,從而開始了他們短暫的「飛黃騰達」,致力於改革,可是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最終捲入了政治的鬥爭中黯然收場,劉禹錫與柳宗元被貶到了偏遠的湖南,王叔文則是被處死。

那麼劉禹錫的命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開始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最後再也沒有回到過長安,一代偉大的詩人,文學大師,也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不得不讓人感嘆,縱觀他的一生,那就是一個傳奇,小小年紀時成名,可是此後,又生活的顛沛流離,這就是一個偉大詩人的一生。

劉禹錫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生活,才使得他最終大徹大悟,他的很多詩作中,都表達出了這樣的一種觀點,最為經典的便是他的《烏衣巷》,這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在這首詩中,詩人把當年烏衣巷的繁花,以及當下的落魄,描寫的很是生動,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人們讀了之後,真是感傷不已,無論生前多麼的顯貴,但是終究抵不過時光的流逝。

《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烏衣巷》應當是劉禹錫最具哲理,也最為深情的一首詩,這個時候的詩人,由於經歷了太多,內心有著太多的痛苦,當他來到南京,面對當年王謝兩大家族早已支離破碎,這個時候的詩人內心更我的是感慨,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那都是一樣,無論一個人是有多麼的顯貴,可是當歷經了歲月之後,一切都會化為烏有。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在這開篇的兩句中,便是直接描寫到了烏衣巷的位置,寫得很是生動,也非常的傷感,面對曾經的繁花,以及過去的一切,詩人更多的還是借景抒情,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這也使得更為傷感,也更加的感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最後的這兩句,詩人更是進一步地表達出了一處大徹大悟之感,當年的王謝兩家,世代居住在這個地方,可是現在的烏衣巷早已沒有往日的繁花,所居住的也只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那王謝堂前的燕子,也都飛進了普通老百姓的家裡。這也正是表達出了一種繁花過後的悲涼,詩人面對此情此景,內心真是五味雜陳。

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寫得很優美,同時也非常的傷感,應當說也是他最大徹大悟的一首詩,這個時候的詩人再也沒有寫《遊玄都觀》時毫不客氣的諷刺,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失落,以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所以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傷感,也更加的憂愁,詩人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全部的融入進了這首詩中,從而也就使得此詩,給人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

相關焦點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唐詩歷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三四時期,不僅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有很多經典的千古名篇,譬如中唐時期的劉禹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更是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尤其是他的一首《烏衣巷》,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相信即使是一個三歲的小孩,那也是能夠咿咿呀呀地通篇背誦下來,而這首詩寫得也是極為憂愁,也很是傷感,詩人更是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為此還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 劉禹錫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之時寫下了這首詩,獨樹一幟,百讀不厭
    劉禹錫的個性很鮮明,他不喜歡人云亦云,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經常做出一些標新立異的事情,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秋詞》就屬於這樣的詩作。其實《秋詞》一共有兩首,只不過第一首更加為人們所熟知,那第一首究竟有何不同、又好在什麼地方呢?
  •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面對屢次貶謫,劉禹錫從未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寫下了兩首著名詩作《玄都觀桃花》和《再遊玄都觀》。這兩首詩堪稱唐代最硬氣的詩作,寫出了真正的人生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詩中從糧食的來之不易,推及到對農民辛苦勞作的同情。此時的李紳,也因為在朝為官不得意,貶至蘇州。李紳和劉禹錫是同齡人,都出生在大曆七年即公元772年。但是,都是為官,都是被貶,李紳和劉禹錫還是有所不同的。劉禹錫當年支持杜佑的永貞革新而受到牽連,李紳卻是在貪圖富貴的路上選擇了宰相李德裕做靠山。
  • 劉禹錫這首詩,備受錢鍾書讚賞,有些感情言語是無法表達的
    所以劉禹錫才會說那句連錢鍾書先生都無比讚賞的詩歌:《視刀環歌》唐代:劉禹錫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這首詩的題目來源於一個典故。據《漢書》記載,漢昭帝繼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他們都與投降匈奴的李陵關係不錯,希望能把李陵召回漢朝。於是派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匈奴單于設酒招待漢使者,李陵、衛律都在座。立政他們看到李陵,卻沒有機會私下交談,於是就給李陵使眼色,然後立政撫摩把玩自己的刀環,握自己的腳,暗示李陵,意思是可以歸還漢朝了。
  • 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古代詩人們喜歡鮮花,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詩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讚美鮮花。周敦頤喜歡蓮花,於是寫了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王安石喜歡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作為「花中之王」,牡丹自古就備受人們的喜愛。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悽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並且在詩的最後兩句,劉禹錫還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劉禹錫詩讀: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木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初衣解詩: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生人。不過在他們的前半生並沒有交集。劉禹錫本身是洛陽人。21歲進士及第,要知道在這樣一個年齡,唐朝都是少數,這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21歲的白居易還在進行科考,白居易性格老實沉穩,此時他帶著母親,在居大不易的長安城居住,貧窮得焦頭爛額。劉禹錫甩了白居易一條街。
  • 那些小眾卻美好的現代詩,沒有幾個人知道
    不管你是不是喜歡現代詩的,都能脫口而出幾句,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者是卞之琳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因為這些現代詩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了。但是有一些小眾也美好的現代詩,卻沒有幾個人知道。
  • 宋代著名數學家的一首小詩,十個數字全用上,寥寥幾筆寫盡春色!
    這首小詩只有短短四句,把十個數字全部用上,但是絲毫不顯拙劣,反而意境朦朧,極有韻味,是一篇描寫山村田園風光的佳作,寥寥幾筆就寫盡了春色。《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但是通過這首小詩,我們卻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一位名師大家身上獨有的高雅情懷和非凡氣質。這些並不僅僅是文學家才具有的。寫這首詩時,作者正在河南輝縣遊玩。時值陽春三月,鄉村一片迷人的田園風光,樸素自然,清新優美。當時的邵雍剛過而立之年,正懷著滿滿的志向要「行萬裡路」,要用自己的親身實踐來驗證自己書中所學的道理和知識。
  • 83的她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完美地詮釋了劉禹錫的這兩句詩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83的奶奶劉敏華,當時她上臺就吟誦了兩句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83的她依然堅持誦詩,背詩,還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她用她的行為完美地詮釋了這兩句詩。
  • 劉禹錫的一首詠鷺詩,全文只有一個鷺字,卻寓意深遠,令人遐思
    李白有詩讚美其為秋日添彩,「白鷺秋日立,青映暮天飛」;王維也喜歡白鷺為輞川的美景增色,「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描寫白鷺,卻很特別,先一起欣賞! 白鷺唐代:劉禹錫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不走尋常路,寫出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劉禹錫顯得與眾不同,可能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定是會傷心欲絕,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積極地融入到生活中去,依舊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即使是遭受了再大的打擊,那也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始終是堅持了自我,也正是這個原因,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秋詞.其一》,這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大唐鬥士劉禹錫:逆境中的猝火之旅,堪稱永不言敗的真豪傑
    永貞革新只持續了100多天,就隨著順宗的下臺倉皇落幕,黑暗降臨,劉禹錫就此遭遇人生中第一次「滑鐵盧」,而在此之前,劉禹錫的開掛人生,可謂是順風順水。這首詩拿到了唐憲宗的手裡,唐憲宗看後也是勃然大怒:好你個劉禹錫,都9年了你還是對當時「永貞革新」念念不忘,依然不思悔改?你認為變法沒錯,那就是我錯了?既然你還這麼想,我就還貶你的官!劉禹錫因為一首《玄都觀桃花》再次被貶,此次被貶的地方是嶺南,三年過後憲宗駕崩,敬宗即位,劉禹錫又被貶和州(安徽和縣),在當地做了一名刺史。
  • 劉禹錫: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豁達,我只是不甘心,還有點愛面子
    劉禹錫得志不喜自誇,失勢不肖於抱怨,但不表明他內心中沒有怨氣,更不表明他真的會是一個豁達到以德報怨之人,樂觀到任何時候都不在意挫折與磨難。但總歸要點面子吧?劉禹錫絕對不會放下他的清高,他深知倘若自甘墮落,怨天尤人那些傷害過他的人會更加得意,正如我們現在所說的『別低頭,皇冠會掉,壞人會笑』,這才是一個真實的劉禹錫。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美得令人心醉
    《秋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這首詩正是在剛剛到達湖南時所作,當時只有33歲,可以說是正當春風得意之時,可是人生卻遭到了打擊,但是他沒有去過多地關注悲傷,依舊還是過著往常的生活;文人對於秋天有著一種本能的悲傷,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悲春傷秋」,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一點也不悲傷,反而在這首詩中告訴世人,秋天其實比春天還要美好,他也最是喜歡秋天。
  • 為什麼王國維評李白的《憶秦娥》「寥寥八字,關千古登臨之口」?
    而提出質疑的人是在邏輯上推論,畢竟在初唐,詞牌的前身是低下地位的曲子詞,而真正有文案記錄的可能就是到了中唐白居易的《憶江南》之類的作品了。但這些作品都是樂府舊題,也就是在古體詩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因為格式的隨著音樂不斷演變,而詩歌通過近體格律的規則雅化,慢慢地不再適合在普通宴樂中演唱。
  • 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愛情詩,結尾僅用7個字,寫出初戀的無限美好
    阿蠻文化第21期詩豪劉禹錫,因其詩風格通俗易懂,與白居易、韋應物並稱唐代三傑。與唐德宗年間的那些蕭瑟悽涼風格的詩歌相比,樂天派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豪邁大氣、明快簡潔,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劉禹錫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