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一首詠鷺詩,全文只有一個鷺字,卻寓意深遠,令人遐思

2021-01-08 品詩賞詞

白鷺是古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它象徵著自由、高潔和悠閒自得。唐代張志和曾熱情地吟誦,「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白鷺飛行時從容不迫,姿態優雅挺拔,令很多詩人都非常喜愛。李白有詩讚美其為秋日添彩,「白鷺秋日立,青映暮天飛」;王維也喜歡白鷺為輞川的美景增色,「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描寫白鷺,卻很特別,先一起欣賞!

白鷺唐代:劉禹錫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

劉禹錫被貶謫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心情一度非常鬱悶,但是在朋友的鼓勵下,並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他很快就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重新開始其詩歌創作。這首膾炙人口的《白鷺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詩人尖銳地諷刺、抨擊了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權貴,同時也熱情地讚美了那些志行高潔的被貶逐者。

作者開篇就為要歌頌的對象定調,「白鷺兒,最高格。」白鷺生活在稻田、河岸、沙灘以及沿海溪流地區,它是一種十分美麗的水鳥,不僅天生麗質,身體纖長,而且身披潔白的羽毛,猶如一位高貴的公主。杜甫曾形象地描寫過它們的飛行姿態,「一行白鷺上青天」,不僅自在舒展,而且奮發有為。很顯然,詩人是以白鷺自喻,「最高格」也是最好的評價,樸素卻不誇張。

接下來具體刻繪白鷺的形象和氣質,「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新生的羽毛潔白無瑕,令白雪都感到害羞;周圍的眾多禽鳥都在大聲喧鬧,它卻獨自凝眸沉思。這兩句很富有寓意,「雪不敵」,襯託出白鷺的潔白無瑕;「眾禽喧呼」,暗指那些蠅營狗苟的小人,他們最喜歡攻擊和嘲笑別人。「獨凝寂」,更展現出詩人不願同流合汙,自清自潔,獨立不移的品性。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詩人竭力地為白鷺樹立高尚的形象,以補充「最高格」的評價。它所居之處碧草豐美,芳馨清麗;所立之石也在潺潺溪水之中,正像一位佳人喜歡寧靜和沉思。「孤眠」二字,表達出這位佳人的潔身自好;而「久立」二字,更突出了它的堅強不屈和意志堅定。   

最後詩人展望前途,「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當前山煙雲消散的時候,它將展翅翱翔於遼闊的藍天中。詩人想像豐富,也啟迪深刻,這裡的「雲」是雙關語,既是大自然的雲彩,也象徵著各種前進路上的阻力。作者堅信,雖然經過了萬千的挫折和艱難,但最終必將萬裡無雲,白鷺的眼前將是一片晴朗開闊的藍天。

劉禹錫的這首詠鷺詩,全文只有一個鷺字,卻寓意深遠,令人遐思。作者行文自然樸實,不事雕琢,卻令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嫻熟的詩歌描寫技巧,既有生動的白描,也有形象的擬人和豐富的想像,而最後兩句「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更是寄寓深遠,給人以無窮的力量,給很多在困境中奮鬥的人們以極大的鼓舞和召喚。

相關焦點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貧女唐代: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美得令人心醉
    ,美得也是令人心醉。《秋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這首詩正是在剛剛到達湖南時所作,當時只有33歲,可以說是正當春風得意之時,可是人生卻遭到了打擊,但是他沒有去過多地關注悲傷,依舊還是過著往常的生活;文人對於秋天有著一種本能的悲傷,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悲春傷秋」,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一點也不悲傷,反而在這首詩中告訴世人,秋天其實比春天還要美好,他也最是喜歡秋天。
  • 4首大名鼎鼎的唐詩,每一首都是傳世精品,令人拍案叫絕
    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4首大名鼎鼎的唐詩,每一首都是傳世精品,令人拍案叫絕。第1首,《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杜甫人稱詩聖,他的詩憂國憂民,反映了唐代歷史的重要歷程,被稱為「詩史」。
  • 83的她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完美地詮釋了劉禹錫的這兩句詩
    而這兩句詩最初是出自一代「詩豪」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年老多病的白居易曾寫詩劉禹錫抱怨「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一向以樂觀豪邁的劉禹錫為了安慰好友,寫下了這首詩,翻譯過來就是:心若年輕,歲月不老。
  • 李商隱的一首詠柳詩,全文無一個柳字,卻意在言外
    詠物是詩歌中的一個很重要題材,詩人通過描寫吟詠的對象,並傾注自己的深切情感,從而引發讀者強烈的現場感,並得到深刻的啟發。詠物詩的創作貴在含蓄,無論是描摹情態,還是託物言志,不僅需要精妙的構思,還要有創新的手法,才能在浩瀚的詩歌海洋中脫穎而出。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詠柳詩,全文無一個柳字,卻意在言外。贈柳唐代:李商隱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古代詩人很喜歡詠物詩的創作,有的詠物詩是對事物的直接描摹,表達詩人的喜好和情趣;有的詠物詩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生命感悟,亦或在詩歌中寄寓美好的願望,亦或通過生活中的哲理,或表現詩人的生活情趣。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也就是說寫詠物詩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劉禹錫的兩首五言詩,清新樸實,描寫細膩逼真
    這兩位唐代詩人果然不凡,一出手就打動人心。不過看官別急,在他們之前還有一位長者,他的詩歌意境更妙。下面就分享劉禹錫的兩首五言詩,清新樸實,描寫細膩逼真。途中早發唐代;劉禹錫中庭望啟明,促促事晨徵。劉禹錫的文章以論說文成就為最大,不僅徵引豐富,推理縝密,而且巧麗淵博,雄健曉暢。不過讀者更喜歡他的詩歌,短小精悍、隱微深切,有時借題發揮,針砭現實;有時託古諷今,抨擊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性。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正由於劉禹錫一直被貶,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生活,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在這首著名的《烏衣巷》一詩中,那就是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這樣的作品如果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什麼才是人生。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劉禹錫四處奔波,上一站是和州,身為刺史的他,甚至還被手下的縣令擠兌。他三次移居,居住的還是小破屋,所以留下了千古名作《陋室銘》。懷著這樣的心情,劉禹錫來到蘇州,心情自然好不起來。劉禹錫的到來,馬上引起了蘇州文壇的轟動,更是讓另外一位詩人喜出望外。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紳,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的《憫農》卻是我們從小背到大的唐詩。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那麼劉禹錫的命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開始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最後再也沒有回到過長安,一代偉大的詩人,文學大師,也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不得不讓人感嘆,縱觀他的一生,那就是一個傳奇,小小年紀時成名,可是此後,又生活的顛沛流離,這就是一個偉大詩人的一生。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在歷代詩詞大家中,李商隱的詩風是很有特點的一個。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
  • 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
    勇於實踐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只有大膽嘗試才能真正把握成功的契機。古代很多才子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卻不願耐心等待良機。劉禹錫曾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賈島也道,「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 這首吟草詞新穎別致,全文無一草字,卻夢幻寫意
    古詩詞中描寫草的句子非常多,比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還有辛棄疾的「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等等,都是流傳久遠的著名詩句。南宋一位詞人也寫了一首吟草詞,卻全文無一個草字,並且通過夢境引領,意境貫穿,構思新穎,獨具匠心。
  •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可是,對劉禹錫而言,時代雖然影響了他的命運,卻沒有掌控他的人生。面對屢次貶謫,劉禹錫從未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寫下了兩首著名詩作《玄都觀桃花》和《再遊玄都觀》。這兩首詩堪稱唐代最硬氣的詩作,寫出了真正的人生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 劉禹錫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之時寫下了這首詩,獨樹一幟,百讀不厭
    劉禹錫被後人稱讚為「詩豪」,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比如《漢壽城春望》等等。他其實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統教育,所以文學功底深厚。他在仕途上積極參與變革創新,加入了王叔文的改革集團,但是後來卻因為這次「永貞革新」失敗而慘遭貶謫,到了現在的湖南常德擔任朗州司馬一職。劉禹錫的個性很鮮明,他不喜歡人云亦云,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經常做出一些標新立異的事情,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秋詞》就屬於這樣的詩作。
  • 劉禹錫這首詩,備受錢鍾書讚賞,有些感情言語是無法表達的
    說得更簡單些,能折射出一個人心靈的是其眼神,也只有眼神,最不會欺騙一個人的內心。所以劉禹錫才會說那句連錢鍾書先生都無比讚賞的詩歌:《視刀環歌》唐代:劉禹錫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開創了新的表現形式,對於後世的文風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四川地處偏遠的西南,風景優美,當地人熱情好客,當地的男女之間往往用民歌來傳遞愛意,也就使得民歌情意綿綿,劉禹錫聽了也是極為感動;當然民歌除了表達愛情之外,還有就是歌頌樸實無華的生活,這首詩就是寫了四川人如何生活,以及當地優美的風景,這種結合也讓詩歌變得更有韻味,有著一種更為細膩的美,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 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牡丹花,從唐代開始就成了國色天香的「人間富貴花」,寫詩讚美它的人更是不勝枚舉,如韋莊《白牡丹》:「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白居易《惜牡丹》:「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司馬光:「若佔上春先秀髮,千花百卉不成妍」。而在眾多牡丹詩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賞牡丹》唐 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悽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並且在詩的最後兩句,劉禹錫還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