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詩詞的朋友都非常熟悉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其中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千古流傳。再後來陳與義也有,「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這兩位唐代詩人果然不凡,一出手就打動人心。不過看官別急,在他們之前還有一位長者,他的詩歌意境更妙。下面就分享劉禹錫的兩首五言詩,清新樸實,描寫細膩逼真。
途中早發
唐代;劉禹錫
中庭望啟明,促促事晨徵。
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
水流白煙起,日上彩霞生。
隱士應高枕,無人問姓名。
劉禹錫的文章以論說文成就為最大,不僅徵引豐富,推理縝密,而且巧麗淵博,雄健曉暢。不過讀者更喜歡他的詩歌,短小精悍、隱微深切,有時借題發揮,針砭現實;有時託古諷今,抨擊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性。
這是一首描寫深秋客中早行的詩作,首聯寫早行的急迫之情,詩人心中有事,半夜裡就睡不踏實,一大清早就起來,在庭院中仰望啟明星,匆匆地準備著早晨出發。
頷聯非常精彩,「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寒冷的樹上,鳥兒剛剛活動;凝霜的橋面,人跡尚未留下。與溫庭筠的名句比較,可以看到溫詩顯然有化用劉詩的痕跡。
頸聯寫早行所見之景,「水流白煙起,日上彩霞生。」水流上瀰漫著白色的晨霧,初升的太陽煥發著絢麗的朝霞。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清晨的天氣特點,寫得靈動飛揚,富有情趣。老劉觀察仔細、描摹生動,「白煙、彩霞」既對仗工整,又色彩鮮明,更給人一種真實的現場感。
尾聯以隱士尚在高枕,反襯出行之早。詩人說,隱土應該還在悠閒高臥,沒有人來問他姓甚名啥。作者含蓄地表達出出行之早,雖然全文不見一個「早」字,其實句句都在突出早行的主題。
途中早發
唐代;劉禹錫
馬踏塵上霜,月明江頭路。
行人朝氣銳,宿鳥相辭去。
流水隔遠村,漫山多紅樹。
悠悠關塞內,往來無閒步。
這首五古極能寫出「途中早發」之趣,馬兒踏著晨霜前進,月亮照著江邊的大路。行人正充滿朝氣地出發,宿鳥也紛紛離巢而去。前兩句意象豐富,霜還在、月尚明、行人發、宿鳥飛,這是寫早發情景。
末二句則寫詩人慣於客行,常常來往於關塞之內。流水隔著遠村,滿山都是紅樹;在悠悠的關塞之內,往返不停的早行人,正匆匆踏上徵途。流水遠村、漫山紅樹,這是寫途中所見,詩人仿佛是在欣賞一幅陶然悠閒的美景,沒有絲毫早行的疲憊和睏倦感。
這兩首五言詩語言樸實,意境渾成,早行的景與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第一首詩中,金星在望、凍樹寒霜,還有水流白煙、日上彩霞,令人心醉;第二首詩中,馬踏塵霜、月明江路,流水遠村、漫山紅樹,描寫極其細膩。更有隱士高枕、詩人悠閒,讓人讀完久久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