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九首》·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九曲,據《初學記》引《河圖》載:「河水九曲,九九千裡,入於渤海。」寫出了黃河河道極其曲折。我國歷來就有黃河九曲的說法。正所謂「一瀉長江東流去,九曲黃河天上來」。元曲裡也有「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的生動描寫。
這兩句是寫黃河之水挾帶著大量黃沙,自天邊滾滾而來,波濤洶湧,勢不可擋;那些泥沙被狂風驟浪衝刷著、顛簸著,漂流到很遠的天涯。首句起得極有氣勢,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壯闊的黃河萬裡圖。濤水奔騰,攜卷萬裡黃沙,氣勢何等壯大,境界何其壯闊,給人以極大的視覺衝擊力,讓人如見其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銀河,晴朗無月的夜晚可以看到的呈現在天空中的白雲狀光帶,又叫做天河。許渾有詩云:「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銀河。」(《早秋》)詩人面對這壯闊奇景,展開豐富的想像:「我」真想乘著這銀河,去到牽牛和織女的家中。
這裡是借用了漢代張騫尋找河源的故事(古人認為銀河與黃河是相通的),傳說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大夏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張騫乘筏直上銀河,見到了織女在織布,牛郎在飲牛,回來後報告了此事。牽牛和織女,均是兩個星宿,古代神話把這兩個星宿說成是牛郎織女。這樣的描寫給全詩帶上了浪漫色彩,使整首詩顯得靈動可愛。
詩人的這首詩緊緊抓住黃河的主要特徵進行描述,寫出了黃河奔騰而來的壯闊之景和恢弘的氣勢。「九曲」、「萬裡」、「天涯」,這些詞語的運用恰到好處。
後人也多有描寫黃河之作,如宋人歐陽修寫黃河「河水激箭險,誰言航葦遊」(《黃河》),寫出了黃河的險惡兇猛;元代的貢師泰寫「黃河水,水闊無邊深無底,其來不知幾萬裡」,寫出了黃河的壯闊。但綜觀這些詩作,終不及劉禹錫之詩氣勢宏大。白居易誇讚劉禹錫道:「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舊唐書·劉禹錫傳》)
然全詩畫龍點睛處還在於後兩句的想像上。作者設想了一個富於浪漫色彩的故事,詩人的樂觀情趣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劉禹錫曾說過:「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裡,工於詩者能之。」(《董氏武陵集紀》)說的是做詩要精煉含蓄,同時也要展開豐富的想像。擅長做詩的人應力求做到這一點。詩人確實是做到了這兩點,真是「坐地日行八萬裡,俯身遙看一千河」,奇特的想像使詩境壯闊,雄奇絢麗,加之語句流暢,合於自然,是一首難得的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