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2020-12-06 塵世曉書僮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遭受到了打擊,還被貶到了外地,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被貶到四川期間,由於聽到了當地優美的民歌,於是他結合民歌的特點,再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組詩《竹枝詞九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開創了新的表現形式,對於後世的文風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四川民歌很有特色,儘管看似粗獷,但是情感細膩,劉禹錫非常喜歡四川的民歌,所以他把民歌結合到詩歌裡,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而他的組詩,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那麼在這組詩中,有一首可謂是弦技之作,也就是其中最後一首,通篇寫得很有趣,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竹枝詞九首·其九》唐代:劉禹錫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四川地處偏遠的西南,風景優美,當地人熱情好客,當地的男女之間往往用民歌來傳遞愛意,也就使得民歌情意綿綿,劉禹錫聽了也是極為感動;當然民歌除了表達愛情之外,還有就是歌頌樸實無華的生活,這首詩就是寫了四川人如何生活,以及當地優美的風景,這種結合也讓詩歌變得更有韻味,有著一種更為細膩的美,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劉禹錫被貶四川後,也是經常出門遊玩,經常接觸底層的勞動人們,所以讓他的詩作更加接地氣,這首《竹枝詞九首·其九》寫得就很有很趣,通篇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最純樸的生活;每一句都寫出了新意,尤其是開篇的疊字句,更是令人驚豔,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遠處的山上是層層疊疊的桃李花,看上去非常的壯觀,也非常的漂亮,在那山木還有嫋嫋炊煙,那裡生活了許多的農民,日子過得很快樂。

第一二句看似寫得很普通,但是詩人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美,也寫出了當地人如何生活,所以這兩句是很接地氣,這也正是劉禹錫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即使是描寫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那也是能夠寫出了新意,使得這兩句有著一種獨特的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最後這兩句更是渾然天成,寫得更加接地氣,劉禹錫在這兩句中進一步描寫了當地人的生活;戴著金釵銀釧的婦女,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擔水做飯,戴著鬥笠,穿著短衣服的男子,腰中挎著長刀,去到山中放火燒荒,開墾出新的土地,然後在上面種上莊稼。這兩句主要突出了當地婦女,以及男子的外形,還有他們的生存狀態,完全就是一幅風俗畫。

劉禹錫後期的作品不僅在形式上發生了變化,另外在表現手法,以及思想上,也是有所突破,把優美動人的民歌融入進詩歌中,這也是劉禹錫的獨創,所以他後期這九首詩,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我們從這首小詩中,不僅感受到了四川美麗的風景,還有就是當地人如何生存,這也正是此詩最具有價值的一個地方,看似只寫了普通的事物,可是卻記錄了四川最原始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首詩還有史料價值。

相關焦點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悽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並且在詩的最後兩句,劉禹錫還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唐詩歷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三四時期,不僅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有很多經典的千古名篇,譬如中唐時期的劉禹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更是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尤其是他的一首《烏衣巷》,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相信即使是一個三歲的小孩,那也是能夠咿咿呀呀地通篇背誦下來,而這首詩寫得也是極為憂愁,也很是傷感,詩人更是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為此還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 83的她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完美地詮釋了劉禹錫的這兩句詩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83的奶奶劉敏華,當時她上臺就吟誦了兩句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83的她依然堅持誦詩,背詩,還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她用她的行為完美地詮釋了這兩句詩。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作為當時最著名的才子,劉禹錫才華過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曾經一度被貶到偏遠的地方,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劉禹錫等人的改革,也就遭到了這些人的反對,最終無法進行下去,於是他們都被貶到外地,一輩子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不過他又是始終堅持 了自我,這也正是劉禹錫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兩人最後雙雙考中進士,沒過幾年又同時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又認識了另一位改革人士王叔文,從而開始了他們短暫的「飛黃騰達」,致力於改革,可是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最終捲入了政治的鬥爭中黯然收場,劉禹錫與柳宗元被貶到了偏遠的湖南,王叔文則是被處死。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美得令人心醉
    劉禹錫之所以會被貶到偏遠的湖南,其實也不是犯了什麼大事,只是參與了改革變法,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永貞革新」,這場變法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要失敗,當時參與變法的都是像劉禹錫一樣的年輕人,首先沒有經驗;其次得罪了太多了;再次變法的力度不夠;正是由於這些外在的因素,使得這場原本看上去轟轟烈烈的改革變法,最終還是釀成了大禍。
  • 陶淵明的一首雜詩,千古流傳,最後兩句卻經常被人誤讀
    下面一起欣賞陶淵明的一首雜詩,千古流傳,最後兩句卻經常被人誤讀。雜詩魏晉: 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開篇兩句就發人深省,「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人生在世,就像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好比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
  • 秦觀很高明的一首詞,僅是開篇5字就很有味道,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詞便是秦觀的一首悽美之作,雖無法與其《鵲橋仙》相比,但也是難得的佳作。全詞開篇就出手不凡,最後一句更是不輸「為伊消得人憔悴」。《如夢令》宋-秦觀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拜訪韓愈之前,李賀做足充分準備,熬夜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有氣吞山河之勢,全詩都是千古名句,尤其最後兩句,讀後讓人不禁落淚。《雁門太守行》唐代: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是一首描寫古代戰爭場面的詩歌,題目並非李賀原創,而是古樂府曲調名。雁門位於現在山西的西北部,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說法。唐朝時期,北方突厥囂張無比,經常侵擾大唐邊關,為了防禦敵軍,在雁門駐紮大量將士。
  • 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周敦頤喜歡蓮花,於是寫了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王安石喜歡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作為「花中之王」,牡丹自古就備受人們的喜愛。而在眾多牡丹詩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賞牡丹》唐 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首詩只有四句,一共二十八字,可謂完美詮釋了牡丹的「國色天香」之姿。唐代詩人劉禹錫是個著名的「槓精」,他懟天懟地懟一切,一生得罪了無數權貴,遭遇貶謫幾十年,可謂是從不退縮,從來沒有屈服過。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看似在寫馬其實另有所指,還是在描寫人生
    整個中唐的詩人都很有創造力,除了李賀之外,例如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元稹等人,那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不過這些人與李賀比起來還是要遜色一些,只不過由於李賀只活了二十七歲,如果他能夠多活幾十年,相信一定會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當然歷史沒有假設,李賀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的那些詩篇,也足以令他光耀千古。
  • 新婚不久,李清照寫下一首詞,一開篇的意境便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婉約詞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詞《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來領略我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公元1101年,也就是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新婚不久,懷著對愛情的熱情,她寫下了這首展現新婚生活一面的詞作。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最後兩句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塞下曲六首·其一》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主要通過對邊疆生活的描寫,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全詩語言輕快,風格豪放飄逸,尤其是最後兩句,氣吞山河,表達了李白高尚的愛國情操。下面小編便向大家介紹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便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眾多詩詞中的一首詞。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八月,蘇軾由定州貶往惠州。途經江西虔州的時候,蘇軾登上鬱孤臺,夜宿造口。三更半夜,蘇軾被雨驚醒,想到悽涼的處境,於是滿懷深情地給弟弟寫下了這首扣人心弦的詞作。
  • 李白的這首懷古詩,一開篇便是令人驚豔,最後兩句更是千古名言!
    那說起李白的詩,可謂是極為豐富,各種各樣題材的作品都有,而且他的作品大多都成為經典,例如他的這首《越中覽古》,更是眾多懷古詩中,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而且這首詩描寫的很是生動,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越中覽古》唐代: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的逆境高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常用於激勵低谷之中的人生。沉船旁邊無數的帆船競相爭流,枯萎的樹木前頭萬木欣欣向榮。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多用來激勵人們著眼未來,丟下過往包袱,勇敢向前。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應和詩。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詞,最後七個字,令人嘆為觀止!
    與劉禹錫並稱「劉白」,與元稹並稱「元白」,又與李白、杜甫合稱「唐代三大詩人」。其詩語言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除了詩,白居易也有著不少經典的詞作,如《憶江南》、《浪淘沙》、《楊柳枝》等。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的這首詞,便是白居易的其中一首經典詞作《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 萊蒙託夫的一首詩,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段話更充滿哲理
    在偉大的文學家普希金死後,菜蒙託夫寫了一首《詩人之死》,控訴對普希金進行迫害,從而名震詩壇。他的長詩《關於沙皇、侍衛和勇敢的商人之歌》,也鞭撻了沙皇的暴虐,歌頌了平民的勇敢和正氣。長詩《惡魔》和《童僧》,則表現了對於自由的渴求。他的小說《當代英雄》,也是俄國文學中的經典著作。
  • 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愛情詩,結尾僅用7個字,寫出初戀的無限美好
    阿蠻文化第21期詩豪劉禹錫,因其詩風格通俗易懂,與白居易、韋應物並稱唐代三傑。與唐德宗年間的那些蕭瑟悽涼風格的詩歌相比,樂天派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豪邁大氣、明快簡潔,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劉禹錫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