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2020-12-06 慶餘說詩詞

古代文人講究不平則鳴,生活的坎坷、官場的失意,這些苦難都成了他們創作的絕佳素材。在遭受貶謫後,他們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個性、遭遇及時代的不同,詩歌中流露出的貶謫情懷自然也就不同。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黃州時,就曾寫下「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表達了一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情懷。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悽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並且在詩的最後兩句,劉禹錫還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

《漢壽城春望》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首聯「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劉禹錫極力地描繪了漢壽城遺址荒涼、破敗的景象,寄託了他自己遭貶謫後的身世悽涼之感。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漢壽城在春天裡野草叢生,荒祠和古墓都長滿了荊棘。倘若單獨看這裡的「野草春」,它還能算得上繁榮的春景。但是和漢壽城聯繫在一起,就可以想像出漢壽城如今的荒蕪景象了。

誠如《唐詩鼓吹箋注》對此詩的評價:只野草春三字,已具無限蒼涼,無限感慨。從某方面來說,漢壽城從當年的繁華到如今的荒蕪,正是對劉禹錫自己仕途從得意到失意的轉變,其身世的悽涼之感可想而知。緊接著在頷聯中「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劉禹錫對眼前的荒蕪景象進行了細節描寫。即如今這裡別無他物可以觀賞,只有古墓前的石獸群。

頸聯「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依然是對漢壽城如今破敗景象的描寫。它的意思是說,華表經過雷電轟擊已經半毀,由於積滿灰塵,碑文依稀可辨。由此可見,這首詩的前六句劉禹錫均是對漢壽城破敗和荒涼的描繪。而之所以這樣描繪,一方面是為了寄託自己被貶朗州後的身世悽涼之感,另一方面則是為最後兩句富有哲理性的議論做鋪墊。

尾聯「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意思是說,不知什麼時候這裡又會發生滄海桑田的變化,到那時又會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要道。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劉禹錫這裡道出的一個深刻哲理,便是興和廢是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它如同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樣。也就是說有興就有廢,有廢就有興,興可以變成為廢,廢亦可以變成為興。

綜觀劉禹錫的這首詩,有他身為貶謫之人的身世悽涼之感,也有對大唐江山的深深憂慮,它體現了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總的來說,是一首發人深思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愛情詩,結尾僅用7個字,寫出初戀的無限美好
    阿蠻文化第21期詩豪劉禹錫,因其詩風格通俗易懂,與白居易、韋應物並稱唐代三傑。與唐德宗年間的那些蕭瑟悽涼風格的詩歌相比,樂天派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豪邁大氣、明快簡潔,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劉禹錫的人生經歷。
  • 劉禹錫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之時寫下了這首詩,獨樹一幟,百讀不厭
    秋天雖然被稱為豐收的季節,但是自古以來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一直都帶有很濃重的悽涼落寞的色彩。然而劉禹錫卻一反常態,敢為人先,對秋天發出了深情地讚美。難能可貴的是這樣豪邁的作品竟然是劉禹錫被貶之時創作出來的,實在讓人敬佩萬分。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當然文學也正是一種情感的渲洩,對於很多詩人來說,他們往往也是能夠在信手拈來之間,便是寫下這世間令人感動的千古名篇,儘管看上去寫得漫不經心,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筆觸,卻是能夠直抵我們的心靈,這也就是為什麼唐詩儘管過去了一千多年,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卻是依舊還會感動,還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遭受到了打擊,還被貶到了外地,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被貶到四川期間,由於聽到了當地優美的民歌,於是他結合民歌的特點,再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組詩《竹枝詞九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唐代也有這樣一位和尚,叫德誠,一日頗有閒情雅致,在月夜下釣起魚來,結果一直等到深夜,還是一條魚都沒釣到,雖然無功而返,但他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德誠曾師從藥山弘道儼禪師,學成後便離開藥山,過上了一人一舟的生活,他擺渡於朱涇和松江之間,世稱船子和尚,他的28字詩作名為《船子和尚偈》。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譬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相思》,就是懷念友人而作的一首詩。根據另一個詩題《江上贈李龜年》,我們又可以得知,這首詩是王維寫給當時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的。《相思》是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絕句。即通篇寫相思之情,卻不離開紅豆。而是以紅豆的「相思子」之名,來關合相思之情,從而達到委婉含蓄,語淺情深的藝術效果。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便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眾多詩詞中的一首詞。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八月,蘇軾由定州貶往惠州。途經江西虔州的時候,蘇軾登上鬱孤臺,夜宿造口。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拜訪韓愈之前,李賀做足充分準備,熬夜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有氣吞山河之勢,全詩都是千古名句,尤其最後兩句,讀後讓人不禁落淚。《雁門太守行》唐代: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是一首描寫古代戰爭場面的詩歌,題目並非李賀原創,而是古樂府曲調名。雁門位於現在山西的西北部,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說法。唐朝時期,北方突厥囂張無比,經常侵擾大唐邊關,為了防禦敵軍,在雁門駐紮大量將士。
  • 納蘭性德做了個夢醒來寫下這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句句令人斷腸
    愛妻逝世十年,蘇軾仍然難以忘懷,最終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的千古名篇;而賀鑄更是時常流連在與亡妻共同居住過的房內,發出了「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的慨嘆。不過悼亡詩詞寫得最傷感的,還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說起納蘭性德,很多人都會用8個字來形容他: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 李白臨死前寫下一首詩,僅用14字概括生平,讀完震撼人心!
    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者,吟詠性情也」。詩歌中最基本的特點,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便是飽含著詩人的思想感情。而對思想感情的表達,無疑在一個詩人臨死前最為豐富和震撼人心。譬如,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身上的愛國情懷最是令人感動,儘管他後來沒有任何的機會上到戰場,但是依舊心繫天下,即使是處於彌留之際,也依舊想著國家,告訴子孫後代,一定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為此寫下了感人肺腑的《示兒》一詩。在這首詩中陸遊語重心長地告訴子孫後代,不要忘記了國讎家恨。
  •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可是,對劉禹錫而言,時代雖然影響了他的命運,卻沒有掌控他的人生。面對屢次貶謫,劉禹錫從未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寫下了兩首著名詩作《玄都觀桃花》和《再遊玄都觀》。這兩首詩堪稱唐代最硬氣的詩作,寫出了真正的人生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 歷史上,殺氣最重的一首詩,28個字字字如刀,出自一秀才筆下!
    由不得劉禹錫會讚嘆道:「我言秋日勝春朝」。談及秋日,菊花是秋天之花魁,那千奇百狀的花色幾千年來曾吸引了多少詩人,為其作詩、作詞、作賦。從李商隱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到元稹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再到唐伯虎的「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菊花在詩人筆下,成了秋天之精靈,更成為心底最純情的寄託。或讚美,或描摹,無不恰到好處。
  • 路遇小雨下個不停,楊萬裡調皮地寫下首詠雨詩,開篇7字就驚豔了
    宋孝宗乾道年間,楊萬裡在旅途中遇雨,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讓詩人覺得這是在和自己作對,於是便調皮地寫下了這首可愛的詠雨詩。全詩短短28個字,有趣更有水平,開篇7字就驚豔了。讓我們來品一品:《小雨》南宋.楊萬裡雨來細細復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 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古代詩人們喜歡鮮花,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詩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讚美鮮花。周敦頤喜歡蓮花,於是寫了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王安石喜歡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作為「花中之王」,牡丹自古就備受人們的喜愛。
  • 劉禹錫: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豁達,我只是不甘心,還有點愛面子
    元和九年末,劉禹錫回京,這次本可讓劉禹錫如謝安石一樣東山再起,可「玩世不恭」的劉郎因為一首詩又開始了他的被貶生涯,元和十年,劉禹錫與好友柳宗元等人前往長安玄都觀遊園看花,情到興起,詩豪提筆寫下《玄都觀桃花》一詩又稱《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此詩矛頭直接對準當時的權相武元衡,滿朝新貴也被劉禹錫得罪個遍兒,這首詩想表達的意思如果按照現代網絡流行語來說就是,「哼,在我劉禹錫面前,你們就是一群弟弟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新婚不久,李清照寫下一首詞,一開篇的意境便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婉約詞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詞《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來領略我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公元1101年,也就是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新婚不久,懷著對愛情的熱情,她寫下了這首展現新婚生活一面的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