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之時寫下了這首詩,獨樹一幟,百讀不厭

2020-12-06 賞詩詞品歷史

劉氏一姓自古以來就人數眾多,歷史上也出了很多名家大師、帝王賢才。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等等,還有三國時期的劉備,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成就了蜀漢霸業。

但是劉氏一姓不光出了很多帝王將相,也有很多大文豪。我們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詩人就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師。他也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不僅步入仕途,積極參與革新,而且在詩詞方面也頗有建樹,卓爾不群,學富五車。

劉禹錫被後人稱讚為「詩豪」,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比如《漢壽城春望》等等。他其實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統教育,所以文學功底深厚。

他在仕途上積極參與變革創新,加入了王叔文的改革集團,但是後來卻因為這次「永貞革新」失敗而慘遭貶謫,到了現在的湖南常德擔任朗州司馬一職。

劉禹錫的個性很鮮明,他不喜歡人云亦云,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經常做出一些標新立異的事情,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秋詞》就屬於這樣的詩作。其實《秋詞》一共有兩首,只不過第一首更加為人們所熟知,那第一首究竟有何不同、又好在什麼地方呢?

秋天雖然被稱為豐收的季節,但是自古以來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一直都帶有很濃重的悽涼落寞的色彩。然而劉禹錫卻一反常態,敢為人先,對秋天發出了深情地讚美。

難能可貴的是這樣豪邁的作品竟然是劉禹錫被貶之時創作出來的,實在讓人敬佩萬分。他的一生也可謂是命運多舛,跌宕起伏,因為他被貶生涯長達二十三年之久,而他只活了七十歲,相當於人生的三分之一都處於被打壓的狀態。

這樣的人生經歷沒有磨滅劉禹錫的志氣與豪情,反而更增添了他的詩意與豪情,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獨樹一幟的詩作吧!

秋詞·其一唐代: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人用高昂的熱情去讚美秋天的美好,而且開篇就旗幟鮮明地說自己不落俗套,態度堅決,秋天就是比春天還要美好。

「悲涼」幾乎已經成為了秋天專屬的感情色彩,而這種文學情懷是從宋玉的《九辯》當中開始的,文中有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千古名句,所以後人紛紛效仿並加以靈活運用。

詩人並沒有運用很多意象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反而是用議論的方式去否定前人對秋天的態度,表現出自己對秋天的肯定,字裡行間洋溢著熱情激昂的詩意。

「我言」一詞說明詩人是極度自信的,這種自信的珍貴之處就在於詩人身處逆境,但是卻心向陽光!他這種對秋天充分的肯定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融入了自己對生活與人生的理性思考。

秋高氣爽,晴空萬裡,這種豪邁開闊的境界承載著詩人的詩意扶搖直上,仿佛在遨遊九天。儘管「鶴」在這首詩當中是一個孤獨的意象,但是一個「排」字卻顯示出非凡的氣度。

或許詩人正是在以「鶴」自喻,說明自己面對命運的挫折依然堅強不屈,不折不撓,而這也正是這首詩吸引人的地方。原來秋天也可以熱情似火,激越奔放,這種引人深思的情懷意義深刻,一切盡在不言中。

相信這首詩很多朋友都知道,甚至可以熟讀背誦,但是為什麼它能夠穿越千年依然可以打開我們的心扉呢?

我想正是詩詞一開頭就透露出來的那種樂觀與豁達、自信與豪情,這種詩意不僅僅乘著詩人想像的翅膀直上九天,也乘著時光的車馬一直馳騁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之中,為無數人尋找到心靈的歸途指引方向。

整首詩意境雄渾、氣度開闊,這一首對於秋天非同凡響的讚歌,將是我們永恆的精神財富!

宋詞約有兩萬首,而這首西江月卻獨樹一幟,其曠達千年來無人能比

張繼唯一入選《全唐詩》的作品,流傳千年,現在連外國人都在學習

元稹為什麼能夠屢屢俘獲芳心卻數次慘遭貶謫?看一位詩人的才與德

16歲的元好問寫下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人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人的一生,無論是誰,多多少少都要經歷一些坎坷、挫折、磨難,甚互悲傷與不幸。可是,同樣是遭遇了不幸,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人與人的命運就不一樣。從這一點而言,每個人的命運至少是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裡。晚唐詩壇,很多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詩人都是十分不幸的。因為彼時的大唐王朝,從唐肅宗以後,皇帝幾乎都成了宦官的傀儡,要麼昏庸無道,要麼無端枉死。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只是因個性、遭遇及時代的不同,詩歌中流露出的貶謫情懷自然也就不同。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黃州時,就曾寫下「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表達了一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情懷。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但是儘管他很才華,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是大起大落,晚年的光景更是悽慘,少年時代的劉禹錫,不僅風流倜儻,而且無論是詩,還是文章,那都是堪稱一絕,他在19歲的時候在長安遊學時,便是在眾多的士子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為此他還結識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柳宗元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李白就是典型的例子,名滿天下的謫仙人,處處都有擁躉,處處都是讚美之詞。一首詩歌的好處,遠遠超過了後人的想像。比如詩豪劉禹錫在落魄之時,就曾經用一首詩,換來美豔絕倫的歌妓。那是在他擔任蘇州刺史時,心情鬱鬱寡歡,處於頹廢困頓的階段。按照我們普通人的思維,刺史可不是小官,蘇州更是人間天堂的樂處。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當然文學也正是一種情感的渲洩,對於很多詩人來說,他們往往也是能夠在信手拈來之間,便是寫下這世間令人感動的千古名篇,儘管看上去寫得漫不經心,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筆觸,卻是能夠直抵我們的心靈,這也就是為什麼唐詩儘管過去了一千多年,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卻是依舊還會感動,還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劉禹錫這首詩,備受錢鍾書讚賞,有些感情言語是無法表達的
    這首詩的題目來源於一個典故。據《漢書》記載,漢昭帝繼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他們都與投降匈奴的李陵關係不錯,希望能把李陵召回漢朝。於是派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匈奴單于設酒招待漢使者,李陵、衛律都在座。立政他們看到李陵,卻沒有機會私下交談,於是就給李陵使眼色,然後立政撫摩把玩自己的刀環,握自己的腳,暗示李陵,意思是可以歸還漢朝了。
  • 83的她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完美地詮釋了劉禹錫的這兩句詩
    公元826年,被貶謫了20多年的劉禹錫奉詔回京,在揚州遇上了從蘇州返京的白居易。 兩個大詩人一見如故,白居易寫下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而劉禹錫回贈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多年的詩歌唱和。
  • 劉禹錫的一首詠鷺詩,全文只有一個鷺字,卻寓意深遠,令人遐思
    白鷺飛行時從容不迫,姿態優雅挺拔,令很多詩人都非常喜愛。李白有詩讚美其為秋日添彩,「白鷺秋日立,青映暮天飛」;王維也喜歡白鷺為輞川的美景增色,「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描寫白鷺,卻很特別,先一起欣賞! 白鷺唐代:劉禹錫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美得令人心醉
    李純一繼位他就開始廢除變法,王叔文首當其衝,劉禹錫和其他一些變法人士,也同樣遭受到了打擊,所以「永貞革新」並沒有持續多久,他們的變法瞬間就土崩瓦解,劉禹錫也被貶到湖南朗州(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可能對於很多的文人來說,遇到了這樣的人生變故,可能會很悲傷,但是劉禹錫不一樣,他依舊我行我素,還寫下了像《秋詞.其一》這種與眾不同的作品,不僅表達了一種獨特的個性,同時也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 大唐鬥士劉禹錫:逆境中的猝火之旅,堪稱永不言敗的真豪傑
    永貞革新只持續了100多天,就隨著順宗的下臺倉皇落幕,黑暗降臨,劉禹錫就此遭遇人生中第一次「滑鐵盧」,而在此之前,劉禹錫的開掛人生,可謂是順風順水。劉禹錫天子聰穎,敏而好學,比別人聰明,還比別人努力,這就我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公元793年,劉禹錫自信滿滿地參加進士考試,一舉而中,年僅21歲的他,可謂是風光無限。而和劉禹錫出生於同一年的詩壇大咖白居易,7年之後才榮登科榜,還驕傲地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驕傲之語。
  • 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古代詩人們喜歡鮮花,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詩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讚美鮮花。周敦頤喜歡蓮花,於是寫了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王安石喜歡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作為「花中之王」,牡丹自古就備受人們的喜愛。
  • 劉禹錫詩讀: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木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初衣解詩: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生人。不過在他們的前半生並沒有交集。劉禹錫本身是洛陽人。21歲進士及第,要知道在這樣一個年齡,唐朝都是少數,這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21歲的白居易還在進行科考,白居易性格老實沉穩,此時他帶著母親,在居大不易的長安城居住,貧窮得焦頭爛額。劉禹錫甩了白居易一條街。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李白臨死前寫下一首詩,僅用14字概括生平,讀完震撼人心!
    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者,吟詠性情也」。詩歌中最基本的特點,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便是飽含著詩人的思想感情。而對思想感情的表達,無疑在一個詩人臨死前最為豐富和震撼人心。譬如,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杜甫在成都寫下一詩,本是寫景抒情,卻被用來批判女子作風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首形容女子作風不佳的詩,而且這首詩還是出自於憂國憂民的杜甫。當然,杜甫一般不會寫這類型的詩,這首詩實際上也是杜甫寓居成都時,寫下的一篇借景抒情之作。但因為詩中的兩個詞,這首詩就常常被後人用來批判女子的生活作風問題。公元759年,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拖家帶口來到四川。
  • 劉禹錫與屈原
    劉禹錫與屈原雖然不是生長在一個時代,但他們的理想信念,生活遭遇、個人素質、學識才華以及所處的政治環境等各方面,特別是情志相通、命運相似,真謂:「異曲同工」。 劉禹錫忠君愛國,思鄉盼歸的思想在他的詩詞中多有記述:「就日秦京遠,臨風楚奏煩。南登無灞岸,旦夕上高原」。「望夫人化石,夢帝日環營」。「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屈原「哀見君而不再得」。「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屈原、劉禹錫,他們都遭貶謫,而心卻系社稷;雖身被流放,但仍然想為國分憂,這就是他們的政治願望和人格魅力。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遭受到了打擊,還被貶到了外地,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被貶到四川期間,由於聽到了當地優美的民歌,於是他結合民歌的特點,再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組詩《竹枝詞九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不走尋常路,寫出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劉禹錫顯得與眾不同,可能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定是會傷心欲絕,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積極地融入到生活中去,依舊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即使是遭受了再大的打擊,那也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始終是堅持了自我,也正是這個原因,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秋詞.其一》,這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