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2021-01-13 草夕寸品文史

古代詩人們喜歡鮮花,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詩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讚美鮮花。周敦頤喜歡蓮花,於是寫了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王安石喜歡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作為「花中之王」,牡丹自古就備受人們的喜愛。牡丹花,從唐代開始就成了國色天香的「人間富貴花」,寫詩讚美它的人更是不勝枚舉,如韋莊《白牡丹》:「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白居易《惜牡丹》:「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司馬光:「若佔上春先秀髮,千花百卉不成妍」。而在眾多牡丹詩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

《賞牡丹》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首詩只有四句,一共二十八字,可謂完美詮釋了牡丹的「國色天香」之姿。唐代詩人劉禹錫是個著名的「槓精」,他懟天懟地懟一切,一生得罪了無數權貴,遭遇貶謫幾十年,可謂是從不退縮,從來沒有屈服過。本來以為這樣「有個性」的詩人一定會喜歡一些「另類」的花草,沒想到他也喜歡符合主流審美的牡丹花呀!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詩的前兩句不直接寫牡丹,而是通過芍藥和荷花來映襯牡丹。庭院中的芍藥花雖然妖嬈美麗,但格調不高;池中的荷花雖然純潔、明淨,但缺少熱情。

芍藥和芙蕖都是花名,特別是芍藥,和牡丹可謂是「近親」。牡丹別名「木芍藥」,芍藥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所以劉禹錫在這裡稱芍藥「無格」。也算是形容得恰到好處。芙蕖,是荷花的別稱。荷花出自水中,以清冷的性格著稱,自然少了一些嬌媚和熱情。劉禹錫並非是貶低芍藥和芙蕖,而是通過對它們的優缺點的表述來襯託牡丹同時具有了妖、淨、格、情四種品格,美到極致。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則是劉禹錫正面對牡丹的讚頌。它的意思是說,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正的國色,當它盛開的時候,盛況可以轟動整個京城,讓所有人都來觀賞它的美。雖然劉禹錫這裡隻字未提牡丹的色香,反而是通過這種花開時,人們傾城出動來觀賞它的熱鬧場景。描寫牡丹花定是姿色超群,傾國傾城的。

這種美麗是其他花種難以比擬的。特別是一個「動」字,將唐代人們對於牡丹花的喜愛之情表現得非常生動,仿佛讓人們通過讀這首詩就可以夢回大唐,回到那個因觀賞牡丹而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歷史時期。

每個人喜歡的事物都不一樣,不同的人也會喜歡不同的花,牡丹花象徵著富貴榮華,它以姿態優美和顏色鮮豔而著名,不知道當時的劉禹錫是否也傾慕於牡丹花呢,是否被它的妖、淨、格、情四種品格所吸引呢?才能寫下如此美到極致的詩。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更喜歡哪種花呢?

相關焦點

  • 83的她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完美地詮釋了劉禹錫的這兩句詩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83的奶奶劉敏華,當時她上臺就吟誦了兩句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83的她依然堅持誦詩,背詩,還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她用她的行為完美地詮釋了這兩句詩。
  • 唯有牡丹真國色:10首最經典的牡丹花詩詞
    牡丹開於暮春初夏時節,此時已百花開盡,使得牡丹更加突出。由於牡丹的崇高地位,關於牡丹的詩詞特別的豐富,也有很多非常經典的語句。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最為優美的10首。1.《賞牡丹》 唐 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譬如在李煜筆下的愁是那樣的多,就像一江春水一樣流向遠方,不可斷絕;王昌齡的那句「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將遊子客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勾勒得如此悽婉;而李清照眼中的愁卻有了形狀,「綠肥紅瘦」的愁滋味有幾人能夠體會呢?在劉禹錫筆下的愁卻又是那樣的令人感動——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可以看出,在我國古典詩歌中,表現愁緒的作品數不勝數。
  •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火了千年
    李賀的一生雖短,卻有太多的標籤和符號。「詩鬼」是對他文學成就的肯定,也是扼腕其英年早逝,在中唐時期,李賀詭譎豔麗的詩風在詩壇引起新的熱議和模仿。與太白、摩詰的詩風不同,李賀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擅長以極冷的筆調描繪事物,加以雕琢,再用冷豔的顏色進行潤色,李賀的詩一直充滿一種詭譎巧思的自我風格。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四川民歌很有特色,儘管看似粗獷,但是情感細膩,劉禹錫非常喜歡四川的民歌,所以他把民歌結合到詩歌裡,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而他的組詩,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那麼在這組詩中,有一首可謂是弦技之作,也就是其中最後一首,通篇寫得很有趣,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 李白特別唯美一首詩,短短4句,讓人陶醉其中,結尾更是流傳千年
    縱觀李白所留下的經典名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抒發內心的種種感想以及描寫山水之美,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的一篇山水詩。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的暮春,是他前往廣陵遊歷時所做的一首五言絕句。整首詩的風格非常輕快明朗,用極為優美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他這一路上所見到的廣陵一帶的美景,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祖國這片土地的那種深厚的愛。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悽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並且在詩的最後兩句,劉禹錫還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
  • 國花之爭:牡丹PK梅花,令人頭痛的抉擇
    我國的國花是什麼?媽媽回答是牡丹。從那以後,國花是牡丹,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記憶裡。一直到去南昌上學,進了校報當了一名學生記者之後,我才從學園藝的學姐那知道了,牡丹並不是我國的國花。當時,我非常納悶。 牡丹不是我國的國花嗎?難道是梅花?也不是。學姐告訴我,我國暫時還沒有國花。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樣,記憶裡的國花是牡丹的。
  • 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愛情詩,結尾僅用7個字,寫出初戀的無限美好
    阿蠻文化第21期詩豪劉禹錫,因其詩風格通俗易懂,與白居易、韋應物並稱唐代三傑。與唐德宗年間的那些蕭瑟悽涼風格的詩歌相比,樂天派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豪邁大氣、明快簡潔,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劉禹錫的人生經歷。
  • 洛陽牡丹節盛況空前,唐朝寫牡丹的詩有幾百首,這五首最為經典啊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1017-1073年)這樣形容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大詩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在《牡丹芳》一詩中如此讚譽牡丹,「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北宋歐陽修(1007年-1072年)尤其鍾愛牡丹,作為文學家他,直言不諱地表達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不走尋常路,寫出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為此劉禹錫在那個時代儘管出類拔萃,可是由於他捲入了當時的一場改革,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永貞革新」,同樣遭受到了打擊,先後被貶湖南、嶺南、貴州、四川等地。那這首詩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其實很簡單,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在秋天的時候往往是會悲痛,會表現得很傷感,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反而是不走尋常路,認為秋天比春天還要好,正是這種獨特的描寫方式,也讓這首詩顯得很是獨特,每一句都別具一格,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 劉禹錫: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豁達,我只是不甘心,還有點愛面子
    千年前的孟子更不會知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被一首《烏衣巷》詮釋的淋漓盡致。古往今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文人士子車載鬥量,願提攜玉龍為君死的壯志男兒更是不計其數,可真正付出行動者寥寥無幾。中唐詩人劉禹錫便是一位不僅吐豪言壯志,更是去踐行豪言壯志之人。甚至,用其一生來證明什麼是拳拳赤子之心。
  • 白居易的詩:惜牡丹花
    《惜牡丹花》賞析  在群芳鬥豔的花季裡,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牡丹佔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唐詩歷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三四時期,不僅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有很多經典的千古名篇,譬如中唐時期的劉禹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更是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尤其是他的一首《烏衣巷》,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相信即使是一個三歲的小孩,那也是能夠咿咿呀呀地通篇背誦下來,而這首詩寫得也是極為憂愁,也很是傷感,詩人更是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為此還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 牡丹為什麼被奉為中國「國花」它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優勢?
    這首劉克莊的《昭君怨》道盡了牡丹的悲涼身世,詞人借詠牡丹的命運而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感時傷世,寄情於花,充分表現了對國家人民命運的時刻關注。這可能是牡丹與國家命運相連繫的最早著述了。 中國作為世界牡丹的發祥地,被稱為世界牡丹王國。同時牡丹號稱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王國維曾有詩讚曰: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趙翼最經典的一首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首最經典的詩,曾經讓無數人感動!題遺山詩清代:趙翼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是清代文學家,字雲崧,號甌北,乾隆年間進士。他長於史學,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 宋代著名數學家的一首小詩,十個數字全用上,寥寥幾筆寫盡春色!
    在詩歌的大花園裡,最為人們稱讚和推崇的作品,要麼是像國色天香的牡丹一樣豔麗多姿的李詩晏詞,要麼是像清新脫俗的梅蘭菊荷一樣含蓄雅致的陶歌謝韻,要麼是像藏身崖壁的仙草奇葩一樣丰神秀美的關曲白劇。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小詩《山村詠懷》,其作者不是什麼科班出身的大詩人大詞人,而是一位實打實的「理科生」,北宋著名數學家,理學家邵雍。
  • 濰坊植物園,那一年,牡丹、鬱金香、棣棠花開
    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葉柄長5-11釐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綠色,寬卵形,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