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為什麼被奉為中國「國花」它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優勢?
曾看洛陽舊譜,只許姚黃獨步。
若比廣陵花,太虧他。
舊日王侯園圃,今日荊榛狐兔。
君莫說中州,怕花愁。
這首劉克莊的《昭君怨》道盡了牡丹的悲涼身世,詞人借詠牡丹的命運而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感時傷世,寄情於花,充分表現了對國家人民命運的時刻關注。這可能是牡丹與國家命運相連繫的最早著述了。
中國作為世界牡丹的發祥地,被稱為世界牡丹王國。同時牡丹號稱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王國維曾有詩讚曰: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李孝光的《牡丹詩》也曾贊道: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可見,其稱號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名副其實。
嚴格說來牡丹在唐代時就已經名冠天下了,當時有很多詩人都曾盛讚牡丹,我們熟知的大詩人劉禹錫曾寫詩讚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而後無論王朝更迭,時代變換,牡丹始終為各個時代的文人墨客所鍾愛,到明清代時節,它就已經成為了當時的國花。
國花不是單是一國特有之花,而是指一個國家用來作為象徵國家形象的花,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和精神意義,一個國家通過自己的國花向世界傳達出自身的文化底蘊及歷史淵源。
目前我國法律並未將某個花卉定義為國花,目前民間選定國花的聲音很大,主要分為兩大派:牡丹和梅花。但現國家有關方面一直猶豫不決。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梅花象徵著堅韌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國花無法確定的背後似乎是上述理念衝突在起作用。
那麼我們呼籲立牡丹為國花,它到底有那些優勢呢?首先,牡丹之所以被大眾喜愛,並不是因為其種植範圍廣,而是因為其花姿似錦,雍容華貴,典雅祥和,可以代表著全國人民對美好的嚮往,以及寓意國家像牡丹花一樣,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其次,牡丹有著中華民族的同步發展史。國運興,牡丹盛。中華民族歷朝歷代祖先的智慧與才能,經久而不間斷地滲透到牡丹的發展進化之中。牡丹花大色豔,枝葉並茂,最能體現泱泱大國氣度,寓意富貴吉祥,是國泰民安、繁榮昌盛、政通人和的象徵。
再次,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自唐宋以來,便有「國色天香」之稱,被譽為「花王」。唐、清兩朝曾將之確定為國花,在民間影響深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牡丹藝術,其他花卉無法與之比肩。
最後,牡丹是原產我國的世界名花。栽培歷史長達1500多年,8個野生品種全在中國,現有品種1000多種,十大花型九個色系,長勢強,分布區域廣,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根可入藥,花粉種子可作美容保健品。
附1、國花民意調查: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其中,牡丹得票居首位。
附2、歷來牡丹名貴珍品有:
白玉白塔山,池塘曉月,丹爐焰石榴紅,海衣煙泉,玉樓觀音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