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牡丹?還是梅花?國花評選之路,走了近四十年還沒有結果

2021-01-11 年之父

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又有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將牡丹確定為國花。胡椒注意到,至少從2003年起、就開始有人大代表提議確定我國的國花、國樹、國鳥。

可是,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國的國花還沒有確定。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胡椒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相關的問題。

清朝之前,我國是沒有「國花」的。「國花」的最早出現,是在清末慈禧「垂簾聽政」時的1903年。牡丹被確定為國花後,晚清政府還在頤和園修築了國花臺。

頤和園國花臺

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並沒有考慮到要改變國花。因此,一直到1915年出版的《辭海》中,還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的內容。

到了1929年前後,國民政府內政部與教育部聯合通令,「以梅花為國花」。國民黨潰敗臺灣以後,臺灣當局沿用梅花為「中華民國國花」至今。

新中國建立後,一直沒有選定國花。這當然歸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所限。國花的選定要代表普遍的民意,建國初期、有好多比評國花、國樹和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國家領導人去拍板,等著全國人民去面對,根本沒有閒工夫討論國花問題。

據保健醫生徐濤回憶,鑑於主席每天工作的腦力消耗太大,他曾多次建議主席改變飲食習慣,多吃點有營養的東西。但主席每次都搖頭,有一次,主席還用筷子敲敲碗裡的二米飯望著他說:「全國農民要是都能吃上我這樣的飯,那就很不錯了。你就可以來跟我提出那些建議了。」

對於自己的飲食營養問題,主席都分不出精力考慮;更何況談花論草的問題?

直到1981年秋冬之際,—些著名的植物學家倡議全國開展國花問題的討論。1982年,《植物雜誌》受中國植物學會的委託,開展了評選我國國花的討論。

當時,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對此作了宣傳介紹。陳俊愉院士在《植物雜誌》1982年第一期上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

陳俊愉,安徽安慶人,1917年9月21日出生於天津市,他是我國著名的園林及花卉專家,園林花卉界唯一的院士,「國際梅品種登錄權威」(中國在國際園藝學會裡的第一個園藝類植物的「國際登錄權威」),被譽為「梅花院士」。

花卉品種的國際登錄又叫觀賞植物栽培品種登記,就是將觀賞植物及其品種的名稱在國際權威組織機構中登記入冊、正式公布。這是國際園林事業中,一項極為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獲得某種花卉的登錄權,就意味著掌控了該種花卉的新品種認定、命名、發布權利。獲得某一類栽培植物品種國際登錄權的機構即為權威機構,可以從事該項登錄的人士即為權威專家。

陳俊愉院士

早在1962年,中央搞12年科技規劃時,陳俊愉就提議把中國的傳統十種名花列到國家長遠規劃之中。

據說,當時開會時、陳俊愉旁邊坐著建築學家梁思成。梁先生認為梅花、牡丹這些花花草草不值得這麼系統地用國家力量進行研究,但陳俊愉回了一句「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陶淵明詩句)。梁先生聽後,遂不語。

陳俊愉對梅花情有獨鍾,和主席的一句詩不無關係,那就是「待到山花浪漫時,它在叢中笑」。這首詩描述了梅花的凌霜傲雪、美麗與堅貞,象徵著革命者的操守與錚錚傲骨。

陳俊愉在文革中遭受過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對於主席的崇敬始終「痴心不改」。他多次向人說起,「大地園林化」是1958年主席在北戴河提出的要求,目的是使我們祖國的山河全部綠化起來,達到園林化,到處都美。

陳院士的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評選「國花」的最早倡導。在這次有數千人參與的推選最終結果是,推薦梅花的最多,牡丹和菊花次之。

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曾經組織過兩次國花評選,兩次都是梅花奪魁,排在其後的有牡丹、菊花和蘭花等。

另一次推選是在1986年11月20日,當時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誌編輯部、上海電視臺「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了「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

和1982年的那次相比,這次評選活動的影響更大,除了有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更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評選結果於1987年公布。這次推選世稱「1987年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

但是,民間對於這兩次國花評選活動都存在質疑的聲音,他們稱:在評選國花問題上,必須要有全國公眾的廣泛參與。可即便是1986年的評選,參與者也只有15萬選票,相對於全國十幾億人來說、這是個微不足道的數據。這樣缺乏廣泛參與性的評選結果,怎麼能代表民意?

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那就是經過這次評選,陳俊愉院士在國花問題上改變了立場,隨後在1988年第1期的《園林》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祖國遍開姊妹花——關於評選國花的探討》的文章,首次提出了「一國雙花」的主張。

他認為梅和牡丹可「互補短長」,除了梅花和牡丹代表的花語可以互補外,「梅適宜大規模林植,牡丹最適宜花壇、藥欄一類營景;梅花適宜長江流域一帶栽培,牡丹最宜黃河流域附近種植。」

梅花傲雪

1991年,一份名為《花卉》的雜誌搞起評選國花的活動,並請出一位曾任很高職務的女性領導站臺。在這次評選中,牡丹的得票超過了梅花當選國花。但推選結果隨即招來許多反對的聲音,其中不乏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學者和藝術家,發對的聲音也上達到很高級別的會議上。

這個結果之所以遭到一些專家、學者的異議,除了評選的程序外,還跟牡丹、梅花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有關。作為國花,牡丹所表達的花語和我國的國旗、國徽、國歌的內涵無法統一。

接下來的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將第0440號提案「關於儘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批轉給農業部,並交由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

1994年3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農學家,原農業部部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成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國花評選活動。

中國花協隨即組織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討論國花的消息。當時,提名為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數十種之多。

1994年9月2日,中國花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開展評選國花活動;副委員長陳慕華作了「讓國花儘早誕生」的講話。

當時的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研究,推薦「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也就是說,蘭(春)、荷(夏)、菊(秋)、梅(冬)分別為四季韶華主,而總領群芳的是牡丹。

當上述結果由農業部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後,引起了陳俊愉院士等人的強烈反感。他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反對。陳院士之所以反對,不是因為花本身,而是因為反對通過「拉選票」來評定國花的方式。

中國花卉協會對菏澤、洛陽的授名

陳俊愉在表達自己意見時這樣說:「我認為,這次評選國花不該按這套程序進行,因為國花完全是老百姓約定俗成的事情,最終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就可以了。國酒茅臺、國球桌球也都是約定俗成的,世界各國的國花也是這麼產生的。」

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為由擱置了牡丹為國花的決定。此後,群眾性的國花評選暫告一段落,多次全國人大代表個人或集體聯名提出的國花議案、也都不了了之。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為關山月、章文才等70餘人聯名的提案「梅花為國花」。

到了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前夕,國花問題又被提到臺面。在2005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陳俊愉向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提交了確定國花的提案,並得到明確答覆,2008年前將確定國花評選。

這次的兩會期間,陳院士還發出《關於儘早確定梅花牡丹為我國國花的倡議書》,並在當年的7月20日之前徵集到6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籤名,其中包括吳良鏞、袁隆平等。

同年9月,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園林學會和上海風景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國花評選研討會」。與會大部分代表支持選牡丹、梅花為「雙國花」。但也有推崇「一國一花」的不同意見,有的支持梅花、有的支持牡丹。

當時,中國花卉協會還在成都召開了一個會議,會議上提議牡丹為國花、並上報到全國人大。據說,這次會議由於是秘密進行的,事先沒通知參會各方、事後也沒公布結果,結果遭到各方批評。

時間到了2008年,國花議題的結果並沒有如約到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每年的兩會上、都有提議將牡丹定為國花,中國花卉協會也多次提議確定國花,但一直沒有結果。

2012年6月8日,陳俊愉先生沒有等到國花推選的結果,就在北京301醫院逝世。

時間很快來到了2019年。這一年的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啟動了一個「徵求牡丹為我國國花的意見」的網絡投票活動。

7月23日,中國花協公布結果:牡丹以絕對優勢勝出,獲得投票超28.87萬,而梅花得票不足4.46萬。但是,這個結果隨即遭到質疑。

質疑的原因在於,截至到7月22日的上午7時12分,梅花的得票已經達到了將近5.64萬票,但是到了第二天結果揭曉時,卻莫名其妙地少了近1萬2千票,而牡丹增加了22萬票!

蹊蹺的投票結果

套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就是「此事必有蹊蹺」!有人將投票過程中最後兩天的得票數進行了截圖。

7月21日上午11點54分結果

這是7月21日上午11時54分的得票統計數據,牡丹得票5.53萬,梅花得票4.62萬,梅花與牡丹大約相差9000票。

7月21日下午5點35分結果

這是7月21日下午17時35分的得票數據的截圖,牡丹得票5.69萬,梅花得票4.97萬,梅花與牡丹大約相差7000票。

7月22日上午7點12分結果

這是7月22日上午7時12分的得票數據截圖,牡丹得票5.97萬,梅花得票5.63萬,梅花與牡丹相差約3400票。

7月23日公布的最終結果。

可是,到7月23日上午、中國花協發布的最終得票結果是:牡丹得票28.87萬,暴增了220000票;而梅花的得票數比7月22日上午7時12分的結果,竟然少了12000票,變為4.45萬。

不僅梅花,而且其他的備選項,荷花、蘭花、菊花、月季、桂花、水仙等大都有明顯跳水。如荷花由3.28萬,減少到0.68萬;蘭花由2.39萬,減少到0.89萬;菊花由0.75萬,減少到0.34萬……

看到這樣的結果,聯想到中國花卉協會的上一次秘密會議,胡椒不得不懷疑這次投票存在人為操縱或刷票。

如果懷疑沒錯,那胡椒就想說一句了:我個人其實並不反對推選牡丹為國花,但是我反對牡丹用這種方式成為國花。

相關焦點

  • 牡丹、梅花,誰為「國花」?
    1982年,《植物雜誌》第1期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倡議以梅花為中國的國花。同年香港《明報》專發社評《贊成以梅花為國花》,稱中國如選國花,實非梅花莫屬。自此,中國「國花評選」開始「高調」進入人們的視野。
  • 國花評選引爭議 院士王文採:贊成牡丹梅花並為國花
    連日來,關於中國國花的評選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中國科學院93歲的院士王文採先生7月20日在家中手寫一份意見書,表示贊成「牡丹梅花並為國花」。這份意見書全文如下:「我國花卉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堪任國花之選者眾多,人們愛之多,擇之難,割愛更難。
  • 中國國花是梅花還是牡丹?十大名花誰是花魁?
    在法律上來說首先:民國時期的國花「梅花」是國民政府立法頌布的,若新中國要重新命名國花,必須要先廢除原來的國花,然後再命名新國花,這是必然要走的程序。在尚無重新命名國花之前,原則上仍可延用「梅花」為國花。有人認為:十大名花之魁便是國花,豈可知名花之首隻適合國內市場運作,不能代表要經過國法規定通過的國花;以至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參加的其它國家都有國花,唯獨中國就沒有國花?
  • 江蘇花博會評選「國花」 梅花牡丹網上投票最高
    記者昨日獲悉,9月28日至10月7日在南京的江蘇花博會上將舉行「國花」評選活動,目前在承辦方南京中山植物園的網站上投票顯示,南京人對梅花情有獨鍾。  據悉,此次網上投票開始於7月30日,在牡丹、菊花、梅花、月季、蘭花、杜鵑等十大名花中,250名投票者中有101人選擇了梅花,排名第二的牡丹有36票。作為南京市的市花,梅花顯然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
  • 國花之爭:牡丹PK梅花,令人頭痛的抉擇
    我國的國花是什麼?媽媽回答是牡丹。從那以後,國花是牡丹,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記憶裡。一直到去南昌上學,進了校報當了一名學生記者之後,我才從學園藝的學姐那知道了,牡丹並不是我國的國花。當時,我非常納悶。 牡丹不是我國的國花嗎?難道是梅花?也不是。學姐告訴我,我國暫時還沒有國花。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樣,記憶裡的國花是牡丹的。
  •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牡丹or梅花 你最愛誰
    梅花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的國花是牡丹,雖然在清朝時期確實是被當成是國花的,但在1929年的時候梅花又被當時政府作為國花。因此即便是到了現在,牡丹和梅花作為國花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牡丹梅花再以前的許多詩文中都有出現,牡丹花自古以來被很多的遷客騷人用來自喻,它傲霜鬥雪,不畏嚴寒的精神也被很多人們所學習。
  • 龍池牡丹丨據說牡丹要被評為國花,你支持嗎?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乍一看到這個問題,或許十之一二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牡丹。牡丹,歷史悠久,種植廣泛,同時又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象徵著繁榮富貴。但,即使如此,牡丹現在仍不是國花,你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嗎?其實,新中國成立後,牡丹有三次離登上國花寶座只有一步之遙。
  • 國花評選牡丹勝出,第二名為梅花 網友:我咋記得小時候就是啊
    23日,中國花卉協會通報國花調查情況。通報稱,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統計顯示,同意牡丹為國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佔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為國花的佔12.30%;第三名,同意蘭花為國花的佔2.48%;第四名,同意荷花為國花的佔1.89%。遊客在拍攝牡丹。資料圖 王海欣 攝而同意菊花、月季、茶花、桂花、杜鵑、水仙等為國花的選項,投票贊成的比例均不到1%。花協表示,民意調查的結果將作為向相關部門提出國花建議方案的參考。
  • 網友為何會一直以為牡丹是國花?晚清被官方承認,民國則創議梅花
    7月23日,中國花卉協會通報國花調查情況。通報稱,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為362264票。投票結果顯示,同意牡丹為國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佔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為國花的佔12.30%;第三名,同意蘭花為國花的佔2.48%;第四名,同意荷花為國花的佔1.89%。作者:李楚翹
  • 中國選擇「國花」時,梅花人氣並不差,為什麼最終落選了?
    "國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門面,所以在選擇國花上面,人們也會非常的謹慎。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花,而中國的國花則是代表著雍容華貴的"牡丹",而在牡丹還未當選我國的國花之前,其實梅花也在人們的考慮之列。中國選擇"國花"時,梅花人氣並不差,為什麼最終落選了呢?
  • 各國國花一覽:如果要在牡丹和梅花中選,你選哪個做國花?
    寫過市花,也寫過市樹,當然也不能錯過完整的國花信息。說明:1,本人對花卉不甚了解,若圖表中有用錯之處,歡迎指正。2,花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搜索,若源圖片侵犯了你的版權,請聯繫本人刪除。今日的數據,分享一組各國的國花。各國國花的信息整合於網絡,有些國家實在找不到國花,只好用「無」來代替。
  • 「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王繡:呼籲以法律形式將牡丹定為國花
    現在的王繡除了在大學教課外,只要身體允許,還會舉辦公益講座、到偏遠地區的愛心小學講學……萬事俱備 建議以法律形式將牡丹定為國花談到牡丹,王繡如數家珍,她說:「世界上已有一百多個國家確立了國花,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國卻沒有國花,隨著社會發展和民眾的呼聲,以立法形式確定國花時機已經成熟。」
  • 中國最新十大國花排行出爐,梅花屈居第二,易學大師:富貴最重要
    作者 | 子曰簡介 | 透過《易經》觀世相,通過慧心寫人間註: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中國人向來愛花,秉持著樸素自然觀的我們,認為花不僅是美麗的植物,還是大自然的精靈,它們被賦予了非凡的人格特徵。朝花夕拾,美麗短暫,中國人渴望留住這份純淨真摯的美,努力通過繪畫、歌詠、河燈來重塑夢想中的美麗花朵。
  • 什麼花有資格當國花?這四個條件不能少
    7月23日,中國花卉協會發布關於國花網上民意調查情況的通報。調查結果顯示,投票總數為362264票,同意牡丹為國花的達288747票,佔79.7%。中國花卉協會表示,將把民意調查的結果,作為向相關部門提出國花建議方案的參考。 牡丹。
  • 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牡丹是否會被推薦為國花還有待觀察
    幾千年來,牡丹一直受到人們的愛戴數千年,他一直是國泰民安,繁榮,政治和諧,人民和諧的象徵,他被盛讚視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兩會」期間,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工商聯副主席宗立成提交了一份提案,確認牡丹為國花,遺憾的是,這項建議最終沒有獲得通過。
  • 花木文化瑣談之二十五:中國的國花(國樹)是什麼
    總的來看,基本上還是符合各個城市歷史文化、地域風貌、當今定位的。但是,說起什麼是中國國花,卻令人難以回答,因為建國以來,咱們一直沒有正規確定過中國的國花。至於國樹,也甭提了!有人也許說,牡丹國色天香,花開富貴,被譽為「花中之王」,古代皇帝不是用過嗎?也有的認為,梅花號稱「花魁」,不也是國花嗎?——這樣的說法確實有一定的歷史文化依據,這兩種花都曾被民間或政府視為國花。
  • 牡丹為什麼被奉為「國花」,它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優勢
    2019年中國花卉協會發起《投票:我心中的國花》投票活動,結果牡丹以79.71%的得票數遙遙領先。牡丹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自古以來倍受國人喜愛,能夠競選「國花」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優勢嗎?
  • 牡丹是國花?這麼多年,原來都是自己想錯了!
    前幾天,中國花卉協會發起了一項關於國花的投票,引起了全國網友的熱議~~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國花,但是中國還沒有! 國花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和精神氣質,那麼我國到底有哪些花可能被選為國花?
  • 牡丹為什麼被奉為中國「國花」它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優勢?
    牡丹為什麼被奉為中國「國花」它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優勢? 而後無論王朝更迭,時代變換,牡丹始終為各個時代的文人墨客所鍾愛,到明清代時節,它就已經成為了當時的國花。 國花不是單是一國特有之花,而是指一個國家用來作為象徵國家形象的花,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和精神意義,一個國家通過自己的國花向世界傳達出自身的文化底蘊及歷史淵源。
  • 【澳洲佳】為什麼金合歡成為澳大利亞國花
    澳大利亞國徽上的花卉圖案就是作為國花的金合歡花。合歡花見證了澳大利亞的整個歷史,澳大利亞正式慶祝合歡花節始於1908年。1910年,當時的總理費希爾看到公眾對作為國家象徵的合歡花如此鍾愛和支持,於是請求修改澳大利亞的國徽圖案,加進了金合歡花。如今澳大利亞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時身著黃綠顏色的服裝就是金合歡的顏色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