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中國花卉協會發布了《徵求牡丹為我國國花意見的通知》,調查社會對推薦牡丹為我國國花的意見。
作為《關於儘快以法律形式將牡丹確定為我國國花的建議》的牽頭提議人,全國人大代表王繡得知這個消息後,倍感欣慰和激動,希望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相關部門,加快審批流程,讓國花早日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確定下來,並向社會公布。
海外芬芳
百合是智利國花,據說智利的百合花原本只有藍、白兩色。公元16世紀,印第安阿拉烏加諾部族,在民族英雄勞塔羅的領導下,與西班牙殖民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然而,由於叛徒的出賣,勞塔羅和他的3萬名愛國將士誤中敵人埋伏,全部壯烈犧牲。第二年,在他們灑下熱血的地方,漫山遍野綻放出紅豔豔的百合花——「戈比愛」,人們認為這是由烈士鮮血澆灌過的。因此,在智利獲得國家獨立後,公眾一致贊成將「戈比愛」定為國花,並將其雕刻在國徽上。
國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體現了這個國家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從一個國家的國花,往往能窺探到這個國家的國民性情、文化、歷史、地理等特點。
比如象徵美麗、芬芳、熱情的玫瑰,就被美國、英國、西班牙、盧森堡、保加利亞人民推崇為國花;矢車菊是德國的國花,代表小心謹慎與虛心學習;香根鳶尾,體大花美,婀娜多姿,是法國國花;新加坡以卓錦萬代蘭為國花,象徵卓越錦繡,萬代不朽;日本人民則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樸和獨立的精神,就把櫻花作為國花,象徵勤勞、勇敢、智慧……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擁有國花,這些花與其所代表的國家和民族都有著密切聯繫,不僅能夠在本國民眾心中產生強烈共鳴,在國際上也能得到普遍認可。國花的確立和宣揚,不僅可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陶冶人們的高尚情操,而且能增強民族的進取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利於形成民族凝聚力。
我國疆域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大氣候帶,植物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然而,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尚未確定國花。中國花卉協會曾公開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迄今尚未確定國花的大國,與「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和國際地位不相稱。
為榮譽盛開
古漢語中,「華」與「花」通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不乏「棠棣之華」「鞠有黃華」之花以及梅、荷、苕、蘭、萱等。中華民族自古便是一個愛花的民族,不僅是世界上較早自覺馴化、培植花卉的國家,也是較早有國花意識的民族。自古至今,以花為主題描述花卉形、色、香、品的各類藝術作品璆鏘琳琅,賦予了各種美好的寓意。
比如雍容華貴的牡丹。
最早牡丹與芍藥混用一名。《詩經·鄭風·溱洧》有「贈之以芍藥」句。據考證,這裡的芍藥也包括牡丹。後來,芍藥細分為木、草兩種,木芍藥為牡丹,草芍藥僅指今芍藥。
牡丹的栽培技術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很大發展,並開始繁榮起來,牡丹成了國運昌隆的標誌,被譽為「花王」。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真實地描述了牡丹花開盛況。
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後慈禧又封牡丹為國花,並在頤和園建國花臺。
比如清雅高潔的梅花。
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王安石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毛主席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千百年來梅花與中國人精神文化密不可分。1929年,國民政府定梅花為國花。1982年,《植物雜誌》第1期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倡議以梅花為中國的國花。同年香港《明報》專發社評《贊成以梅花為國花》,稱中國如選國花,實非梅花莫屬。
自此,中國「國花評選」開始「高調」進入人們的視野。1994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國花評選活動,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此次國花評選活動引發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和熱烈評議,候選國花種類除牡丹、梅花外,菊花、蘭花、月季、荷花、桂花、桃花等數十種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花卉紛紛入圍。
「國花」之爭,至今尚無定論。
「梅丹」之爭:一國一花還是一國兩花?
這些年,在國花評定上,牡丹與梅花可能是呼聲最高的兩株「候選花」,除此之外,還有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的「一國四花」等多種提法。
支持梅花為國花的人士認為,梅花比牡丹更適合當國花,從應用和栽培歷史看,梅花應用歷史長達7000多年,引種栽培歷史3000多年;從實用價值來看,梅花觀賞價值高,梅果可製成形形色色的話梅等食品,並有藥用價值;從壽命看,梅花可存活千年以上;從品種看,梅花是我國第一個取得品種國際登錄權的花卉;從民俗看,梅花有紅梅報春、喜上眉梢、花開五福之說;從精神層面看,「梅花精神」被公認為中華民族堅貞不屈、不畏強暴的奮鬥精神的象徵,松竹梅「歲寒三友」與梅蘭竹菊四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的人格象徵。
自然,支持牡丹為國花者也大有人在。比如在王繡代表看來,牡丹最適宜做國花。牡丹現有十大花型九大色系,1600多個品種的龐大族系,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分布地域廣,北到東三省,南到臺灣阿里山,均有大面積種植。而且,從8世紀開始,牡丹花就被引種國外,並迅速遍植五洲四海,成為世界名卉。從外觀上看,牡丹花大色繁,雍容華貴,枝葉繁茂,自古即賦予花冠群芳、富泰吉祥的寓意,最能體現泱泱大國氣度,是昂揚向上、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象徵。
同時,牡丹在我國國產花卉中產業化程度較高,具有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牡丹集觀賞、藥用、食用等多種價值於一體,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的產業鏈,全國栽培面積達到100多萬畝。同時,以牡丹題材衍生的文化藝術創意產品經過不斷挖掘、整合、推陳出新,呈現出勃勃生機。牡丹產業也已成為惠民富民的朝陽產業,對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牡丹、梅花誰為國花,一時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分歧太大,難以定論,於是,「雙國花」說法應勢而出。
2005年3月,第12期《瞭望》雜誌發表了題為《社會和諧,國花飄香——中國工程院陳俊愉院士暢談梅花、牡丹「雙國花」》的文章,明確提出梅花、牡丹「雙國花」的主張。
但反對者也不乏其人。有學者質疑:「真的有必要搞兩個國花嗎?100多個有國花的國家當中,真正選了2個國花的不到10%。比如在日本,日本皇室的國花是菊花,但是民間公認的國花是櫻花,『雙國花』一個代表皇室,一個代表民眾,這和歷史傳統有關。如果我們也選出兩個國花,她們各代表什麼?太分散了反而不好,選擇一種國花才不會分散寓意。」
法律形式:早日定案,皆大歡喜
如果從1982年《植物雜誌》第1期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算起,至今已38年。其間,各種評選和各種提議,最終結果都因法律形式的缺席而無法確定。
眾多國花評選擁躉者認為,國花是民族的榮耀,國家的象徵,國人的名片,更是我們民族高潔品性和美好願望的崇高表達和深厚的心理積澱及提升國民真、善、美素養和民族復興的內生精神力量。這也正是國花評選,代表全國人民的「人大」不能缺席,「法律」必須跟上的重要原因。
評定國花,不是哪個行業、哪個部門、哪個地方的事,更不是部分人的意志體現,體現的應是大多數國民的意趣與願望,與所謂的國樹國鳥名山評選意義明顯不同。國花評選結果要以法律形式明確下來,保障其嚴肅性、公正性。如果今天你評個菊花出來,明天他定個荷花出來,國花的公信力何在?何談民族凝聚力自豪感?
誠然,國花的產生確定,可以通過民間約定,但政府確定或法律確立等形式,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在美國人民心目中,玫瑰不僅是愛情、和平、友誼、勇氣和獻身精神的化身,而且每種顏色象徵不同的寓意。紅色象徵愛情和勇氣;淡粉色傳遞贊同或讚美的信息;粉色代表優雅和高貴的風度;深粉色表示感謝;白色象徵純潔;黃色象徵喜慶和快樂等。1986年9月23日,歷經百年爭論,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玫瑰為國花的議案。
無論怎麼說,怎麼評,國花的評選都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寧可慎重從事,不能草率決定,否則將會造成千古遺憾。
「目前,我國社會穩定、人民幸福,評選國花的社會呼聲很高,民意基礎廣泛,專業機構也一直在推動、醞釀、甄選,以立法形式確定國花,時機已經成熟。」王繡代表如是說。
2020年伊始,一場大疫席捲全球。後疫情時代,我國國花的確定,有利於增強花卉帶給人民的美好幸福感,提振精神,增強社會公眾愛國熱情和自豪感,以更大的信心創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從而促進花卉產業發展,帶動社會就業,促進人民群眾增收致富,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同時,隨著我國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在世界舞臺影響力與日俱增,需要通過國花發揮其特殊作用,進行溝通交流,展示形象,表達友好的意願。而作為海外遊子,身在他鄉,能看到自己國家的國花,親切自豪感一定會油然而生。
最後,還是我國園林及花卉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愉教授那句話:望早日定案,皆大歡喜。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國花」綻放中》
原標題:《牡丹、梅花,誰為「國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