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我曾問過媽媽。我國的國花是什麼?媽媽回答是牡丹。從那以後,國花是牡丹,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記憶裡。
一直到去南昌上學,進了校報當了一名學生記者之後,我才從學園藝的學姐那知道了,牡丹並不是我國的國花。當時,我非常納悶。 牡丹不是我國的國花嗎?難道是梅花?也不是。學姐告訴我,我國暫時還沒有國花。
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樣,記憶裡的國花是牡丹的。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懷疑過牡丹,亦沒有仔細想過,國花為什麼是牡丹?只是覺得,牡丹國色天香,一切都理所當然。
牡丹PK梅花
最近一次,引起國花之爭的,是源於去年由花協發起的一次國花意向調查網絡投票。在36萬多總票當中,牡丹得票率高達79.71%,而梅花僅佔12.30%。梅花雖是牡丹的最強對手,但票數想不到如此懸殊。牡丹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是什麼讓牡丹更勝一籌?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讚美之詩,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已經成為千古絕唱。
「獨牡丹有王者之號,冠萬花之首,馳四海之名,終且以富貴稱之。」清代趙世學的《牡丹富貴說》中如此說。
牡丹,色澤豔麗,花開富貴,被譽為「花中之王」。它花大且香,故還有「國色天香」之美稱。這種雍容華貴、享有富貴氣質的傳統名花,被稱為「花王」,這是花的至高榮譽,歷來為人稱讚。
牡丹以花神一般的存在,而梅花豈能示弱?
有一種精神叫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句名詩,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梅花》。在小學時,肯定每個人都背得滾瓜爛熟。它的深層寓意在我國家喻戶曉,且根深蒂固。在傳統文化中,梅以它傲骨的品質、不畏嚴寒的品性、堅強不屈的品格,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國人。
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
這是一股力量,是一股可以戰勝一切的力量!
這種精神就叫梅花!
這種力量就是梅花的品格!
梅花,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它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當之無愧的「花魁」。
梅花,在我國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90年前,也曾被確定為「國花」。
國花之爭
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如今,即使在上次網絡投票中,牡丹票數遙遙領先。但最終國花是否是牡丹,仍是個未知數。
我理解。這是個難以抉擇的評選。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牡丹呼聲雖高,但不少觀點認為,它是「物質層面」的,而梅花相比更能代表一種精神,一種民族精神,是「精神層面」的。
牡丹與梅花的國花之爭,或許沒那麼快結束。但不管怎樣,我都會深愛著——國色天香的牡丹與傲骨的梅花。
你呢?關於國花,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我是錢塘賣花郎阿平,每天舞花弄草,堅持原創分享。希望我的一些經驗能幫助到你。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