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唐朝時期,我國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傑出詩人,以至於詩歌文化的發展也到了一個最為繁華的時期,後世再也沒能將之超越。詩歌的種類有很多,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律詩等等,詩人們也都是各有所長,例如王維與孟浩然二人極為擅長五絕,而王昌齡則以七絕見長。但是在眾多詩人中,李白卻是獨樹一幟,他不僅極為擅長五絕,對於七絕的造詣也是常人所難及。
縱觀李白所留下的經典名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抒發內心的種種感想以及描寫山水之美,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的一篇山水詩。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的暮春,是他前往廣陵遊歷時所做的一首五言絕句。整首詩的風格非常輕快明朗,用極為優美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他這一路上所見到的廣陵一帶的美景,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祖國這片土地的那種深厚的愛。
《夜下徵虜亭》
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讀過這首詩之後,不得不說詩仙李白的文筆實在是太優美了,雖然詩文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在他的筆下無論是普通的船或亭,或是山花等等景物,在他描寫的下都展現的惟妙惟肖。我們讀者在讀詩的同時,似乎也在觀看著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讓人不得不感嘆李白的水平之高,文筆之妙。
在詩文的第一句與第二句中,李白寫著自己當時的行動,大概意思是說當時他正乘著一艘小船向廣陵而去,天上的那輪圓月正照應著金陵的"徵虜亭"。"徵虜亭"是東晉時徵虜將軍謝石所建立的,現如今的遺址在江蘇南京市的南郊,雖然現在早已不見昔日光彩,但是根據史料所記載,這所亭子的風景,在當時是極為出名的。
而在詩文這裡,雖然李白並沒有直接的向我們描繪出這裡到底是何等風光,但是他卻從意境上向我們渲染出了這所亭子的模樣。讀起詩文的時候,一所亭子在月光的照射之下的樣子,似乎會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整個畫面也是極為唯美的,月光之下有亭子、有水、有小船,波光粼粼極為動人,從中也能感受到李白對這片美景的喜愛。
緊接著在這首詩文的第三句與第四句中,詩人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詩人遠望著山上那盛開的花朵就如同是少年那塗過胭脂的臉頰一樣,從中我們也可以感覺到這裡山花是何等的嬌豔。而詩人又將目光拉近放到江上,與火在江面點點滴滴,就如同天上那閃爍的繁星一樣,又如同螢火蟲在飛舞著。
詩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他人在舟上是在水面的,這樣的場景在暗中是看不到的,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李白非常善於從細微之處捕捉事物的美妙形象,這點也是最為難能可貴的地方。縱觀整首詩,雖然非常簡短,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感情以及那優美的意境卻是很難讓人超越的,不得不說這首詩寫得真的是太好了,美得令人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