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火了千年

2021-01-17 扒拉文史

《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人們常說浮生如夢,一生的長短如白駒過隙,太匆匆。生命的長度不能決定生命的厚度,常常聽人說二十小半生,對於詩人李賀而言,二十已經幾乎是他全部的人生。

雖如蜉蝣之短暫,卻可擬青天白鶴之孤勇。李賀的一生雖短,卻有太多的標籤和符號。

「詩鬼」是對他文學成就的肯定,也是扼腕其英年早逝,在中唐時期,李賀詭譎豔麗的詩風在詩壇引起新的熱議和模仿。

與太白、摩詰的詩風不同,李賀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擅長以極冷的筆調描繪事物,加以雕琢,再用冷豔的顏色進行潤色,李賀的詩一直充滿一種詭譎巧思的自我風格。

這種詩風實在難以模仿和超越,這也是為何李賀只活了二十七年,創作存世作品不多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被大眾肯定和追捧的原因。李賀是百年難遇的天才,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生活環境的影響造就了李賀獨一無二的詩風。

可李賀雖存世作品不多,詩風特徵明顯,但他的詩也不全是晦澀詭譎的風格,其中有幾首流傳千年依舊朗朗上口的詩也體現了李賀在政治軍事上的抱負和理想。

孤僻的少年看似與世無爭,其實心中藏著滿腔熱血無處噴洩,這一切,不如從一首詩和一段人生開始說起。

男兒何不帶吳鉤

李賀出生於約公元791年,字長吉,因為家住在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李賀一族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

李賀身上流淌著皇室家族的血脈,按理說他的身份應該是尊貴的,但身處中唐時代,李唐家族的影響力經過安史之亂早已大不如前,更何況李賀只是一個偏王的後裔,家族早已式微,李賀雖然有貴族的血脈卻早已失去貴族的待遇。

不過,哪怕不靠家族的支持,李賀也堅信自己可以闖出一番天地。他聰穎早慧,在七歲時便能作詩對賦,在方圓幾裡早已名聲在外,也受到韓愈等大家的賞識,許多人都認為李賀必能在文壇和政事上做出一番成就。事實上,李賀自己也這麼認為,天才的人生應該用來報效國家。

李賀在其詩《南園十三首其五》中寫到「男兒何不帶吳鉤」一句,便直接指出他認為的勇士戰士應該可以上戰場殺敵,可以為了祖國和信念浴血奮戰的人。哪怕自己在文學上地位和成就再高,也不如殺敵的勇士。

帶上吳鉤,帶上武器是李賀畢生的夢想,可也只能是一個夢想。

李賀的一生與《南園十三首其五》所寫的期望背道而行,這首詩不同於李賀其他詩,李賀寫的其他詩中或多或少還有矯飾文風,故意為之的特點,但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卻是直抒胸臆,沒有太多遣詞造句上的搬弄,表達的就是李賀最熱切的心情和不滿。

若個書生萬戶侯

明明是出身顯貴,卻遇上家族式微;明明擁有才華,卻在科舉之路被一再阻攔。

李賀二十七歲的人生品過的苦和別人的冷嘲熱諷甚過於同齡人,一生的跨度雖短,但他的遭遇卻從不缺乏戲劇性。

李賀的父親叫李晉肅,這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誰知竟然可以變成兒子悲劇一生的種子。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八歲的李賀準備參加進士考試。在進士考試裡,李賀所作的一首《雁門太守行》獲得了監考官的讚許,同時也吸引了文學大家韓愈等人的注意。

這樣看來李賀未來的仕途似乎一帆風順,前途似錦,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嫉妒他的人竟想到利用李賀父親的名字大做文章,為此上書朝廷。他們說李賀父親名字叫「李晉肅」,因為「晉」與「進」同音,為了避諱,李賀不能考進士。

皇帝自然是知道這樣做是理虧的,但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以及安撫一些大臣的不平,還是剝奪了李賀參加進士考試的權利。

據史料記載,當時韓愈聽說後,或出於對晚輩的愛護心理,又或者是個人道德情感上的不允許,他親自提筆寫了篇題為《諱辯》的短論,為這位文壇奇才辯理,文中這樣寫道: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能為「人」乎?

韓愈的這篇文章寫得有理有據,是一篇絕佳的短論,但再好的文章也要屈服於現實,統治者的默許已經間接見證了李賀的悲劇。李賀的政治理想落榜了,他註定只能當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在小地方任官,草率地度過一生。

這樣的結局李賀怎能接受,他是心中有溝壑的人,如果此生註定碌碌無為,那比殺了他還令人難受。

正如他在《南園十三首其五》中所寫,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凌煙閣內掛著的都是有名有姓立過軍功有過戰績的大人物,像他這樣的書生怎麼可能進得了凌煙閣,當得了萬戶侯呢,自古就沒有書生封侯的道理呀!

李賀的壯志只能被現實擱淺,鬱鬱寡歡的他辭官回到南園,過了三年,患病死於家中。

李賀的悲劇是現實與理想碰撞後的幻滅,雖然用後人的眼光看,李賀為後世留下這麼多傳誦的詩作,他的成就早已超越了那些建功立業的將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但當時的李賀面臨的痛苦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李賀一生性格敏感內斂,很少會有情緒外露慷慨激昂之作。

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短短四句詩之所以能傳誦千年依然被大眾追捧,不僅在於它的藝術意義,也在於這首詩是作者嘔心瀝血才說出來的人生宣言。

每個人都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雙重打擊,對於李賀而言,這份激情永遠被埋在心裡,難以宣洩,這是他痛苦的根源,而這首詩不僅寫出他的理想和憧憬,也從另一種角度暗示他的悲劇。

在青春年少之時敢於正視自己的理想,在理想和現實不可兼得時需要進行自我取捨,這也許就是《南園十三首其五》能火了千年的原因吧,畢竟誰都有氣血方剛的青春,都有為之瘋狂和執著的東西。

對於李賀而言是立戰功,封侯拜相重振家族風光,那麼對於你來說,什麼是你想要拼命去爭取的東西呢?

人生的長度決定不了人生的厚度,李賀做到了不以時間長短而虛擲年華。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詩鬼李賀 | 他活了27歲,為什麼讓人懷念千年?
    ▲ 《昌谷集》唐 · 李賀撰|偏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十八歲那年,聽聞擁有百萬粉絲的韓愈大咖來洛陽城開一場民間徵稿會。李賀立馬投去自己最得意的一首詩。韓愈本來想入睡,卻無意瞟到了開頭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看完仿佛已經置身於邊關城池,看到了兩軍對壘,場面氣勢恢宏。「好詩!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七歲下筆成詩,李賀無愧於神童的名號,在父親去世後,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酒香不怕巷子深,李賀比別人更用功,況且他天資聰慧,名氣與日俱增,十五歲就名滿京城,知名度甩同齡人幾條街。若想踏入仕途,實現遠大抱負,光有名氣是不夠的,要找到願意出手相助的貴人。當時的文壇大佬韓愈,對有才之士非常重視,推舉過很多文人。
  • 詩鬼李賀:一位短命天才的傳奇人生
    李賀形體瘦弱,可能與家境貧寒有關係。但要麼怎麼說是天才呢,就是這樣的物質條件下,人家依然才思敏捷,七歲能寫詩,還擅長疾書,簡直可以媲美世代貧農、五歲卻能援筆成詩的天才方仲永。可怕的是人家不但天分高,還足夠努力。
  • 李賀的這首《秋來》,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同樣也是一首「鬼詩」
    這也正是他對於現實的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以及細膩的觀察,從而才能夠寫得如此地從容,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但卻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李賀最偉大的一個地方。然而現實中的李賀儘管出身於貴族,但是他也依舊沒有受到重用,並且還在26歲便是煙消雲散,這不得不令人感動唏噓。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李白特別唯美一首詩,短短4句,讓人陶醉其中,結尾更是流傳千年
    縱觀李白所留下的經典名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抒發內心的種種感想以及描寫山水之美,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的一篇山水詩。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的暮春,是他前往廣陵遊歷時所做的一首五言絕句。整首詩的風格非常輕快明朗,用極為優美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他這一路上所見到的廣陵一帶的美景,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祖國這片土地的那種深厚的愛。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看似在寫馬其實另有所指,還是在描寫人生
    李賀眾多的詩作中,我個人還是更偏愛這首《馬詩二十三首·其四》,這也是他最經典的一首馬詩,雖然他寫過了二十三首,但是這首寫得最好,整首詩也是意境高遠,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有深意,寫得很有韻味;表面上看似在寫馬,其實是另有所指,所要表達的還是無奈的人生。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句句詭異,其中兩句更是語出驚人!
    李賀被稱為「詩鬼」,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善於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詩歌中往往流露出「消極」的情緒,有一種幽冷荒誕的美,在詩史上獨樹一幟。李賀有二百多首詩流傳後世,其中「鬼」詩有十多首。《秋來》一詩寫秋天來臨時詩人的愁苦情懷,風格陰森詭異,是「鬼」詩中的經典之作。
  • 李賀寫了23首馬詩,唯有這一首歡快振奮,開篇唯美壯麗令人稱絕!
    於是,李賀一連寫了23首馬詩。只是,這些馬和他一樣失意,不是「駿骨折西風」就是「駢死於槽櫪」,一片哀嚎,令人不忍卒讀。唯有其五《馬詩》中的這匹馬膘肥體壯,飛奔疾馳,充滿昂揚之氣。尤其是詩作開篇二句,意境唯美,景色壯麗,令人稱絕!
  • 劉禹錫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國色天香」
    古代詩人們喜歡鮮花,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詩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讚美鮮花。周敦頤喜歡蓮花,於是寫了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王安石喜歡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作為「花中之王」,牡丹自古就備受人們的喜愛。
  • 天才詩人李賀一首經典的馬詩,寫得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古代從來不缺天才,各個朝代都有那種天才人物,尤其是唐朝,從初唐開始就有無數的少年天才,他們用手中一支筆,寫下了很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例如初唐時期的王勃,還有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以及中唐時期的李賀和劉禹錫等人,那都算得上是天才。
  • 這個唐代詩人僅活了27歲,卻留下名垂千古的七律古詩
    其中不但有李白、杜甫等大家,也有張繼、張籍、張若虛等僅靠一兩首詩傳世的詩人。他們有的人很長壽,比如白居易享年70多歲,在今日也算高壽;有的詩人卻年少有才學,弱冠之年留下名篇,但是年紀輕輕就已經離世,比如王勃。全唐詩天妒英才耳!王勃是一個早逝的天才。然而在唐代詩人當中,還有一個天妒英才的詩人,他僅活了27歲,卻留下名垂千古的七律古詩,被後世稱為「詩鬼」。
  • 詩鬼最為「詭異」的一首詩,全詩共14句,卻有12句是三字句
    太白,即我國著名的大詩人李白,而長吉,便是李賀。李賀被譽為「詩鬼」,或者說是「鬼才」、「鬼仙」等,和「鬼」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實,李賀寫「鬼」的詩作,總共也只有十幾首而已,只佔據其作品總數的二十分之一左右。那麼,這些著名的鬼詩,到底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奇特感情呢?這也是後世爭論不休的問題之一。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可謂是字字經典,讀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李賀被稱為「詩鬼」,同時也是一位天才型的詩人,雖然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他對於唐詩依舊有著巨大的貢獻,對於後世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例如他的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便是後世無數的詩人化用,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句。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王勃一首經典的寫「愁」之作——《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首詩作於唐高宗鹹亨二年(672),在這之前,王勃由於一篇鬥雞的「新聞稿」——《檄英王雞文》惹怒了唐高宗,後者認為這是王勃在擾亂朝政。就這樣,王勃被發配到了當時的荒涼之地——西蜀。
  • 短視頻帶火一首歌就毀掉一首歌?好歌不會因為聽的人多了變成爛歌
    那麼短視頻平臺究竟是在帶火一首歌還是在毀掉一首歌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幾首所謂被帶火的歌曲。《處處吻》是楊千嬅於2004年發行的一首歌曲,由林夕作詞,後收錄於《電光幻影》這張專輯中。這首曲子一共4分28秒,但相信每個聽到這首曲子的人都會有被如此唯美的聲樂穿透身心的感受,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片段則是截取自1分38秒到1分55秒左右,經常作為短視頻平臺的視頻背景音樂並因此被「帶火」。盛夏似乎永遠代表著蓬勃的生命力,而今年的夏天這首《夏天的風》格外火熱。
  • 雞鳴喔喔入詩篇:看那些把雞鳴完美寫入詩中的句子有多美
    詩人劉禹錫聽到這個消息後,情不自禁地寫下三首詩,表達內心的喜悅。詩中有句云:「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國家統一,人心所向,甚至連雞鳴聲中都蘊含著喜慶。明人孫一元有一首五言絕句:「斷雲疏雁影,殘月亂雞聲。明發應千裡,蕭蕭過楚城。」短短二十個字,敘白天的行程,看到的是幾片散雲,幾隻遊雁;思翌日的安排,一大早,又得頂著殘月,在散亂的喔喔雞鳴中乘舟遠行。二是送友人時的雞鳴。如湯顯祖《送別劉大浦》:「欲別悲歌雞又鳴,白頭無計與劉生。」顧炎武《與江南諸子別》:「濁酒不忘千載上,荒雞猶唱二更餘。」
  •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蘇東坡肯娶我的話,我一定立馬答應。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於完美都富於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麟角,對於蘇子詩文,用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覺得不為過。
  • 趙翼最經典的一首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首最經典的詩,曾經讓無數人感動!題遺山詩清代:趙翼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是清代文學家,字雲崧,號甌北,乾隆年間進士。他長於史學,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