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的逆境高歌

2021-01-12 梧桐樹邊羽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常用於激勵低谷之中的人生。

沉船旁邊無數的帆船競相爭流,枯萎的樹木前頭萬木欣欣向榮。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多用來激勵人們著眼未來,丟下過往包袱,勇敢向前。

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應和詩。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

劉禹錫少年成名,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結為好友。又因為愛下圍棋與東宮太子圍棋師王叔文交好。805年,唐順宗即位,開始清理唐德宗時期宦官專權積弊,啟用王叔文、王伾以及劉柳等東宮舊人,開始「永貞革新」。一百四十六天後,由於順宗中風,權力根基薄弱,宦官權貴反對激烈,改革集團政治手段不成熟,革新以順宗退位,二王身死,劉柳等八人貶謫為司馬的失敗告終。是為歷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時隔二十多年,劉禹錫終於應昭回京,大家可能會疑惑,805年被貶,826年相遇寫的這首詩,怎麼會稱二十三年?難不成古人算時間還有虛歲?其實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估摸著劉禹錫回到洛陽也是第二年了,也就是差不多827年,加上805也算一年,大約就是二十三年了。當然了,也許大家讀詩根本不會注意這個問題。

先看白居易怎麼寫的,再看劉禹錫的酬答。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二十八就是劉禹錫,古人喜歡這麼稱呼對方,顯得親切,比如「董大」、「元二」。這首詩我們粗略看下,不詳解。

你為我添杯,咱們一起拿筷子敲盤兒吟詩作歌。劉二十八詩才國手又如何?老天讓你不出頭啊。看看別人都是榮耀風光,你卻獨自蹉跎時光,寂寞不寂寞?才高向來命裡多苦難,只是這二十三年的曲折,對你也太不公平了。

這就是相互之間的嘮嗑,表達出對朋友貶謫二十三年的惋惜。

相關焦點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究竟是什麼意思?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字面意思很簡單:沉船側旁,千帆競發,奮勇向前;病樹前面,萬木逢春,生機盎然。但這看似簡單的話語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惹人深思。劉禹錫一聽很感動,就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詩歌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通過形象生動的文字,表現出豁達的胸懷、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和深刻的哲理,比白居易的贈詩境界高出不少,而千古流唱。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的呢?
    比如唐代著名文學家、「詩豪」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是意境深遠,鼓勵人心的千古佳句。那麼,這一詩句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呢?它的魅力又究竟在何處呢?「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劉禹錫,字夢得,據說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中山靖王劉勝,並和三國時期蜀國的劉備是同宗。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劉禹錫詩讀: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木前頭萬木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初衣解詩: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生人。不過在他們的前半生並沒有交集。劉禹錫本身是洛陽人。21歲進士及第,要知道在這樣一個年齡,唐朝都是少數,這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 劉禹錫與《天論》: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與《天論》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詩句,寥寥十四字,卻表現了劉禹錫對客觀事物觀察的精到,對新生事物蓬勃茁長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可說是獨具慧眼而且是有深刻哲理的。正因為劉禹錫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有所認識,所以他也就不相信傳統的「天命」論,他不相信「天」是主宰一切的。
  •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那個讓人感到明媚而溫暖、美麗而美好的春天就在前方。那時,武大的櫻花依舊綻放,黃鶴樓的遊人依舊如織,琴臺的歌聲依舊悠揚……(湖北省人民政府政務督查室 周春強)【來源:北青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月讀車市|2月自主品牌: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有人成沉舟和病樹,有人就有千帆過和萬木春。亙古不變的真理是:誰能真正為消費者著想?記得多年前,車聚君說過一句戲語:大眾跌倒,自主吃飽。這裡的大眾泛指合資品牌,今日看竟有一語成讖之勢。
  • 大唐鬥士劉禹錫:逆境中的猝火之旅,堪稱永不言敗的真豪傑
    劉禹錫到了和州,當地的縣令百般刁難劉禹錫,給他安排在一個破敗不堪的茅草房裡,劉禹錫卻一點也不苦惱,相反,一篇震古爍今的名篇《陋室銘》在這樣的環境中橫空出世,最後一句「何陋之有?」盡顯其曠達樂觀的一生。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晃又過了14年,算上之前被貶的9年,劉禹錫一共被貶了23年。
  •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不是所有的視網膜色素變性都是「不可救藥」的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不是所有的視網膜色素變性都是「不可救藥」的視網膜色素變性大體上可以分為2種類型,即典型性和非典型性兩大類。其中有的非典型性RP雖然發病,但卻常常是病情穩定,或者進展緩慢或者根本就不進展,甚或是靜止的。這方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象限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視盤周圍色素變性等。
  • 白居易嘆息自己如枯樹,劉禹錫巧妙回答,令人心生敬佩
    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們不僅年齡相仿、性情相投,而且才華相若、惺惺相惜。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有相似的貶謫經歷,雖然白居易稍微幸運一點,但劉禹錫的人生歷程卻豐富多彩,也更令人敬佩。有一次白居易嘆息自己如枯樹,劉禹錫巧妙回答,令人心生敬佩。府齋感懷酬夢得唐代:白居易府伶呼喚爭先到,家醞提攜動輒隨。合是人生開眼日,自當年老斂眉時。
  • 「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槓精還是「剛」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劉禹錫是樂觀、豁達和堅定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在這首《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中,安慰著白居易的劉禹錫又是沉著、穩練和豪爽的。
  • 戲說劉禹錫:一個真正樂觀的人有多強大?
    雖與白居易同年而生,可兩人的際遇卻大不相同,白居易一生坎坷,幾番貶謫卻遠遠沒到劉禹錫那般悽慘,白在江州大嘆「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劉卻在江渚之上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可見兩人性格截然不同,劉禹錫的一生,在政治上是鬥爭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擊中不斷反擊的一生,排擠、流放、嘲諷,愈挫愈勇,豪情萬千,樂觀的人就是這麼強大!
  • 劉禹錫因被貶官住房越來越小,一氣之下寫出《陋室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刺史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住房越來越小,一氣寫出《陋室銘》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
  • 劉禹錫: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豁達,我只是不甘心,還有點愛面子
    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終於閉上了他那一生都沒有真正睜開過的雙眼,太子李誦登基,即唐順宗,改元永貞。劉禹錫為東宮校書時經常和太子的心腹王叔文打交道,太子繼位後王叔文得勢,劉禹錫藉此機遇,參與唐王朝的財政管理。此時的劉禹錫仿佛看到當年遊歷過的那座華山,如自己的前程一樣,高聳入雲,佇立於天地之間。恨不得將自己滿腹才華盡情揮灑,在大唐王朝中興的事業上留下自己光輝的一筆。
  •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劉禹錫
    劉禹錫呢,是唐朝的著名的詩人哲學家,真正能夠成為一名哲學家的詩人,絕對是擁有理想高度,並且他的詩文中將充滿著辯證法,它和白居易韋應物,被並稱為三個豪傑。他和白居易被稱之為劉白。他的著名哲學著作天論,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早年的生活也是非常不錯的,他為了逃避安史之亂跟隨著父親在772年逃到了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