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的呢?

2021-01-12 我來說人文

在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百花園中,唐詩堪稱是靚麗豔美的精品之花,而在眾多的唐詩中,更是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詩句,成為了歷史文化藝術百花園裡真正的美麗奇葩。比如唐代著名文學家、「詩豪」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是意境深遠,鼓勵人心的千古佳句。那麼,這一詩句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呢?它的魅力又究竟在何處呢?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劉禹錫,字夢得,據說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中山靖王劉勝,並和三國時期蜀國的劉備是同宗。劉禹錫自幼就聰明過人,青少年時期就已經表現出在文學詩歌方面的天賦。19歲開始外出遊學,以詩文會友涉及社會,見世面拉關係,攢人脈打基礎。才華出眾的劉禹錫僅僅20歲時,在長安、洛陽一帶的文化藝術圈中,就已經呼聲頗高了,並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到了22歲,劉禹錫就進士及第了,和他同期考中進士的還有柳宗元。兩年之後,劉禹錫便通過吏部的選拔考試,開啟了官場之路。到了31歲時,就榮升為京官。

一路順風順水的劉禹錫,到了唐順宗繼位之後,因參與主持新政改革,觸及到了某些位高權重大官僚等人的利益,不僅改革失敗,唐順宗被逼退位,劉禹錫和柳宗元等人也因此被貶為遠州刺史。後來雖然被召回京,但是不久後又被貶低。直到公元826年冬天,劉禹錫才又應召回京,途中在揚州遇到了同樣遭遇,惺惺相惜的白居易。宴席之上,白居易很為劉禹錫鳴不平,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的詩為他叫屈。為了答謝白居易的深情厚誼,劉禹錫便提筆寫了一首詩作為回贈:「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面對好朋友為自己抱不平,劉禹錫心裡自然有無限的感慨之情。他既慶幸自己能結交到像白居易這樣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又對自己的人生不公平遭遇作出了豁達的詮釋。雖然在巴山楚水這些悽涼破敗的地方,虛度了人生最美好的23年時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舊的事物總是會被新的事物所取代的。就像那沉船的旁邊,正在有千艘帆船飛馳而過,而在那株早已枯焦的老朽病樹的前面,一定是上萬棵樹木爭鬧春天的勃勃生機。詩人以「沉舟」和「病樹」自喻,意境高遠,是說自己雖然屢遭貶低,但是新人的輩出,卻是令人欣慰的,從而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並給世人以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

面對仕途的沉浮和人生的挫折,劉禹錫沒有選擇怨天尤人,而是以豁達的心胸,樂觀的心態,坦然地接受了這一切。河流不會因為一艘沉船而從此沒有船隻再來,春天更不會因為一棵枯樹而拒絕新樹的發芽伸枝。人生更是如此,不必要計較於一時的得失,收拾好心情,一切向前看,重新再出發,才是硬道理。

也許正是因為劉禹錫簡潔的詩句、精彩的比喻和深遠的意境,以及他對閱盡滄桑之後的思考,和他那堅定的意志,樂觀的精神,真摯的感情,豪放的氣概,深刻的哲理,還有那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才使「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句吧。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究竟是什麼意思?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字面意思很簡單:沉船側旁,千帆競發,奮勇向前;病樹前面,萬木逢春,生機盎然。但這看似簡單的話語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惹人深思。詩歌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通過形象生動的文字,表現出豁達的胸懷、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和深刻的哲理,比白居易的贈詩境界高出不少,而千古流唱。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的逆境高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常用於激勵低谷之中的人生。沉船旁邊無數的帆船競相爭流,枯萎的樹木前頭萬木欣欣向榮。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多用來激勵人們著眼未來,丟下過往包袱,勇敢向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應和詩。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劉禹錫少年成名,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結為好友。又因為愛下圍棋與東宮太子圍棋師王叔文交好。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那在這兩句中詩人則又是使用了典故,由於我在那些苦寒之地沒有朋友,為此我時常是會懷念故鄉的好友,每當懷念好友之時,我便要去吟誦《思舊賦》,而這篇賦也正是西晉著名文學家向秀的作品,回到了故鄉早已是成為了爛哥柯人,可能有的朋友對於這爛柯人會不太理解,其實這個典故所講述的也正是同為西晉王質的故事,據說他有一天去山上砍柴,看到兩位童子在下棋,於是坐下觀看,誰能夠看到他這一看,山上的一天則是世間的一年,當他回到家裡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 劉禹錫與《天論》: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與《天論》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詩句,寥寥十四字,卻表現了劉禹錫對客觀事物觀察的精到,對新生事物蓬勃茁長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可說是獨具慧眼而且是有深刻哲理的。正因為劉禹錫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有所認識,所以他也就不相信傳統的「天命」論,他不相信「天」是主宰一切的。
  • 劉禹錫詩讀: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木前頭萬木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初衣解詩: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生人。不過在他們的前半生並沒有交集。劉禹錫本身是洛陽人。21歲進士及第,要知道在這樣一個年齡,唐朝都是少數,這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一代偉人毛主席1959年6月回到闊別多年的韶山不久下榻武漢東湖,在這座城市寫下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極其豪邁、極其悲壯、極其動人的詩句,沒想到六十多年後的今天,竟成為這座城市,這片土地人民英勇抗擊新冠病毒的真實寫照!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 月讀車市|2月自主品牌: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有人成沉舟和病樹,有人就有千帆過和萬木春。亙古不變的真理是:誰能真正為消費者著想?記得多年前,車聚君說過一句戲語:大眾跌倒,自主吃飽。這裡的大眾泛指合資品牌,今日看竟有一語成讖之勢。
  •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不是所有的視網膜色素變性都是「不可救藥」的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不是所有的視網膜色素變性都是「不可救藥」的視網膜色素變性大體上可以分為2種類型,即典型性和非典型性兩大類。其中有的非典型性RP雖然發病,但卻常常是病情穩定,或者進展緩慢或者根本就不進展,甚或是靜止的。這方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象限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視盤周圍色素變性等。
  •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有一半都是千古名句,值得細細品讀
    但是他的這首《次北固山下》有一半都是千古名句,他也是因這首詩成名,廣泛被人熟知。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名作。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客遊在北固山的青山下面,船行駛在長江的綠水中間。這裡的青山指的是北固山,北固山在江蘇鎮江市北,三面臨長江。詩人乘著帆船在這青山綠水間前行。
  • 任正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外界環境大系統的信息傳遞是有一個過程,而企業作為社會組織的細胞,最能呼吸領會經濟的起伏波動。實際上,越是聰明的企業越是反應敏捷,越懂得藉助外面的資源。比如某餐飲老闆就大聲疾呼,給自己爭取了很大一筆資金,但他也說了,企業的命運主要還是系在自己身上,自救才是王道。
  • 《陋室銘》:被逼出來的千古佳作?
    《陋室銘》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散文名篇,被收入《古文觀止》中,成為後代文人"安貧樂道"的座右銘。在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後,更是變得家喻戶曉。《陋室銘》的由來劉禹錫為什麼會創作這麼一篇簡短凝練的散文呢?原來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我們先從劉禹錫這個人說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
  • 駐美大使崔天凱借用兩句古詩送給美國部分人員:「沉舟側畔千帆過...
    我們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能做好,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只要有別的國家還沒有做好,我們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安全,所以我們希望美國在這方面能有所進展。白巖松:在這種疫情下,是不是中美關係基本處在冰凍和停擺的狀況?以您在大使館的日程來說,中美之間現在具體交流狀況如何?此外,中美之間的航班會不會在疫情情況下全面復航?或者說更大範圍的復航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