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被逼出來的千古佳作?

2021-01-21 李子讀書

《陋室銘》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散文名篇,被收入《古文觀止》中,成為後代文人"安貧樂道"的座右銘。在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後,更是變得家喻戶曉。

《陋室銘》的由來

劉禹錫為什麼會創作這麼一篇簡短凝練的散文呢?原來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

我們先從劉禹錫這個人說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少年有才名,為王叔文所賞識,後來參與了王叔文等人領導的"永貞革新",與好友柳宗元一起作為中堅人物。

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局變動,革新運動失敗後,劉禹錫作為失勢的一方,難逃被打壓的命運。

劉禹錫被貶為和州(今安徽和縣)通判,從京官成為一名地方官。按照唐朝的規定,通判可以在衙門內住一套三間三廈的房子,住房面積並不算小。

不過,劉禹錫這個人是個硬骨頭,不喜歡向強權低頭(參考《玄都觀桃花詩》"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他不懂得巴結權貴,而和州知州又恰好是個勢利小人。

見到劉禹錫並不奉承他,也不送禮表示一下,於是決定給他這個被貶之人一個下馬威。這位知州大人讓劉禹錫搬到城外南門面江而居。要知道,那個時候面江而居,可不像現在的江景房一般舒適,但劉禹錫並不埋怨,安然處之,還寫了一副對聯表明心跡:"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看到劉禹錫不服軟,知州大人再生一計。讓劉禹錫由南門搬到北門的德勝河邊,住房面積大大縮水,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不過,劉禹錫不以為意,看到堤邊綠柳成蔭,風光旖旎,又即景生情,寫了一副對聯掛起來:"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和州在秦代時成為歷陽)

劉禹錫的兩幅對聯擺明了身在江湖、心在朝廷的心態,並沒有因貶謫而心灰意冷。知州大人此時更來氣,於是讓劉禹錫再次搬家,這次劉禹錫住到了一間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的小屋。

短短幾個月,劉禹錫三次搬家,住房條件每況愈下。即便如此,劉禹錫仍是怡然自得,渾身散發著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

相傳,在這個陋室房門上,他又貼了一副對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接著,劉禹錫就在這裡寫出了傳唱千古的佳作——《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寫完之後,他還請人刻碑於門前,用以鞭策自己。看到身處如此逆境,仍然不改初衷的劉禹錫,知州也只好放棄了對他的打壓。

後來,因為有名人效應加持,這所劉禹錫曾經住過的陋室,在宋代已經成為文人膜拜的文化聖地。宋代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記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闢,有《陋室銘》柳公權書。"今天,這裡更是當地的文化名勝了,許多人到來這裡都會去慕名參觀。

《陋室銘》的藝術特色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一般用來歌功頌德或鞭策自己。比如,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西周青銅器散氏盤,上面刻有銘文,《散氏盤銘》既是書法學習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西周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盤

劉禹錫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寫自己的陋室不"陋",以表達對那種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美好精神的讚揚。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開頭兩句採用了比興的手法,引出了全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宋朝大儒朱熹認為:"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劉禹錫先從神仙和龍的意象開篇,其實並不是隨意的。

神仙,是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騷客都曾有過尋仙、求仙的經歷。神仙不會在乎人世間的功名利祿,也不會糾纏於人世間的宦海沉浮,是一種具有更高境界的人格象徵。

而龍自古也是中國文化中的精神象徵,《易經·乾卦》中有:"潛龍勿用""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內容。劉禹錫此處頗有一點"潛龍勿用"的意思,不斷進德修業,砥礪自身。

接著,是對陋室的實景再現。"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突出了陋室的清幽之美。青苔這種苔蘚類植物,喜愛生長在潮溼的環境中,也側面表露出陋室的偏僻和人跡罕至。但在作者看來,這樣的環境非常符合自身怡然自得的意趣。

然後,用朋友和愛好來凸顯"情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說的是與作者結交之人都不是泛泛之輩,而是有著高尚情操的博學之士。大家聚在一起幹什麼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都是相當高雅的興趣愛好,好友們可以相互切磋、相互慰藉。最終達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理想境界。

最後,"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以諸葛亮、楊子云為心中楷模,希望像這些先賢一樣,淡泊名利,堅守節操。以孔子"何陋之有?"的反問作結,表達出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

趙孟《陋室銘》局部

《陋室銘》雖然只有短短81個字,卻構思精妙,語言凝練,音韻和諧,意境高遠,洋溢著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不愧是傳唱千古的佳作。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因被貶官住房越來越小,一氣之下寫出《陋室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刺史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住房越來越小,一氣寫出《陋室銘》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
  • 《陋室銘》的作者是誰,史書記載了另一人,竟不是劉禹錫
    半年時間,劉禹錫慘遭三次搬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鬥室,據說劉禹錫於是寫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銘》,《歷陽典錄》記載「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劉禹錫是晚唐文豪,曾經慘遭貶官,《陋室銘》是千古名篇,內容又是陋室雅趣,因此說劉禹錫作《陋室銘》的確說得通。
  •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好詩詞好書法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說起劉禹錫不得不提起他的詩詞名篇《陋室銘》原文欣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這些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英文翻譯美翻了!
    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無論語言如何變換,蘊含於其中的情感,從不會因此消逝。《關雎》《再別康橋》《當你老了》……這些經典,你都知道怎麼翻譯嗎?
  • 跟著課本「陋室銘」去遊覽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膾炙人口,歷久不衰。文章是劉禹錫被貶和州所作,和州也就是今日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以劉禹錫文章所寫的陋室為依託改造的陋室公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他是文學大家,詞中之龍,寫成了一首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令人讚不絕口。假如要用兩個字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偉大」二字恰到好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2018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必考題:《陋室銘》
    《陋室銘》   1、《陋室銘》中暗示雖陋室而不陋,點明文章主旨的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銘》中表現正反面虛實結合寫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襯託陋室不陋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陋室銘》中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的詩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人的無限潛能是被激發出來的,成功是被逼出來的!
    這也是屈辱所激發出來的力量。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一場話劇時,女主角因故不能參加演出,出於無奈,他只好讓他的大姐替演這個角色;可他大姐從未演過主角,缺乏信心,排演時演得一團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生氣地說:「這個戲是全戲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
  • 2020初中古詩文經典名句之陋室銘(必背+默寫)
    《陋室銘》中暗示雖陋室而不陋,點明文章主旨的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銘》中表現正反面虛實結合寫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襯託陋室不陋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陋室銘》中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的詩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
  • 歷代名家書《陋室銘》,一山還有一山高
    而以《陋室銘》為題材的書法作品更是被後人廣泛用於家居裝飾,以顯示居住環境的高雅及格調。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歷代眾名家以《陋室銘》為內容創作的書法作品,來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陋室之美!>元代書畫家——趙孟頫 趙孟頫行書《陋室銘》紙本,縱49、橫131釐米;共19行,計
  • 採薇丨經典誦讀古詩詞聯誦之《陋室銘》《愛蓮說》
    採薇丨經典誦讀古詩詞聯誦之《陋室銘》《愛蓮說》 2020-08-14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那些美到極致的千古佳作,念著念著生活就成了詩
    這些美到極致的千古佳作,念著念著生活就成了詩。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 揭秘2種全藍金剛鸚鵡大嘴巴的作用,這大嘴巴是被逼出來的
    從體型大小也能區分出來,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李爾氏金剛鸚鵡下巴的黃色皮膚面積比風信子金剛鸚鵡的大一些,眼角的黃色皮膚形狀像鳳眼,有明顯的微笑眼角,羽毛顏色也要更深藍一些。相機拍攝的照片從相機記錄的信息來看,這兩種金剛鸚鵡採摘棕櫚果後將它們去皮,然後再將其運到遠處的棲息地,在那裡用它們的大嘴巴將果殼咬裂,用舌頭撥出來種子吃掉,其實它們飛行的過程中,鸚鵡攜帶的棕櫚果會有一些掉落下來,起到了傳播種子的作用
  • 集字智永楷書《陋室銘》,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
    智永楷書《陋室銘》就是一幅好的集字作品,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系書聖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後代,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號「永禪師」。梁陳之際,戰亂頻繁,智永棄家到山陰雲門寺修行。智永善書,書有家法。初從蕭子云學書,後潛心研究二王書法,並將王羲之傳家之寶《蘭亭序》帶到雲門寺保存。
  • 你知道《陋室銘》最後一句話出自何處嗎?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受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啟發,寫了流芳千古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成長是被逼出來的,帝王蛾帶給我們的啟示
    人的成長都是被逼出來的;有了壓力,許多潛在的智慧,就會被激發。是的,世界上沒有走不通的路,沒有過不去的坎;相信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創造奇蹟。 01在自然世界裡,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突破局限、震撼人心的"破繭"啟示。在蛾子的世界裡,有一種雙翼長達幾十釐米的蛾子,名叫帝王蛾。
  • 晏幾道為生計四處奔波,聽到杜鵑叫聲,寫下了這首千古著名的作品
    有一次,晏幾道在奔波的路途中,忽然聽到了杜鵑的叫聲,心中不禁激起一層漣漪,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千古著名的《鷓鴣天》詞作。這首詞,抒發了奔波天涯,有家難回的感嘆,尤其是結尾兩句,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是流傳千古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