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為生計四處奔波,聽到杜鵑叫聲,寫下了這首千古著名的作品

2020-12-05 詩詞曲精品齋

眾所周知,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早年在家境殷實,可以說是整天在歌舞中度日的公子哥,但是隨著父親的去世,晏家開始衰落,晏幾道也開始淪落到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的地步。雖然,歷朝歷代都不乏落魄的才子文人,但是,像晏幾道這樣,從小在富貴鄉中長大,之後又落拓江湖的還真不太多,或許這反差太大了,讓晏幾道更能深刻體味到個中艱辛和悲涼。

有一次,晏幾道在奔波的路途中,忽然聽到了杜鵑的叫聲,心中不禁激起一層漣漪,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千古著名的《鷓鴣天》詞作。這首詞,抒發了奔波天涯,有家難回的感嘆,尤其是結尾兩句,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鷓鴣天晏幾道十裡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起首兩句點名時節和環境,「十裡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所謂「翠微」是青翠的山色,但是這裡解釋成青山會更好一些,比如杜牧便有句云:「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詞人為我們描寫了周邊的環境,青山之下是十裡樓臺,春天已到,百花繁盛,在那花叢深處,突然傳來了陣陣杜鵑啼叫聲。

接著詞人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到動物身上,「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說杜鵑在花間不斷啼叫,仿佛是在殷勤地勸告行人回家,比起那毫無感情、隨意亂飛的黃鶯,是大不相同的。本來,行走在百花之中,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可是因為詞人奔波勞累,又想歸家但卻不得,所以在他聽來,杜鵑的叫聲,便十分悽厲了,這正是相由心生。

下片開始,轉而抒情,寫詞人聽到杜鵑啼叫後心理上的變化,「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詞人因為想要回家的心情不能停止,所以越聽杜鵑的聲音,越像是在勸他歸家,「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即便是在夢中,詞人也被杜鵑驚醒了,可謂是不得安寧!

於是詞人生氣了,他起來,向著杜鵑大喊:「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不是我不想回家啊,只是我自己不能決定回家的日期,生活逼著我奔波啊!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詞人這一番話,是對杜鵑勸人歸家的回答,更是自己內心無言的傾訴。讀來深婉動人,引人共鳴,這是多少忙於生計、有家難回人的心聲啊!

晏幾道的這首詞,寫奔波中聽到杜鵑的叫聲,因此有感而發,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表現了出來,意境深遠,讀之一唱三嘆,十分能引人共鳴,確實是一首上上佳作。

相關焦點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齷齪」的杜鵑:會模仿其它鳥類天敵叫聲 趁機產卵
    食雀鷹是蘆葦鶯的天敵,聽到前者的叫聲,蘆葦鶯便不敢輕易返回巢中,因此杜鵑可以停留更長時間,增加得手機率。最後,蘆葦鶯回到巢中,絲毫沒有意識到某些投機取巧分子已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卵。約克和戴維斯的研究解決了長時間以來關於杜鵑的一大謎團。雄性杜鵑的叫聲和雌性區別很大,聽起來如笑聲一般,類似於「kwik-kwik-kwik」,因此杜鵑又名「布穀鳥」。
  • 杜鵑的叫聲聽起來像老鷹在轉移它們捕食的鳥兒的注意力
    杜鵑是巢中的寄生蟲。這意味著它們會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產卵,然後其他鳥類就會努力去撫養幼鳥。所以你會認為他們會對此保持沉默。然而,雌杜鵑在產卵時,往往會發出一種充滿泡沫的、咯咯的叫聲。這對它們來說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寄主鳥不太喜歡杜鵑。
  •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2013-01-28 16:11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鳥的叫聲趣談1——百鳥爭鳴時你都聽到了些什麼啊
    其實我每天早上也都聽到,白頭鵯一來窗臺叫,被叫醒的我就知道昨天那顆才透點紅的草莓剛剛又被偷吃了。灰胸竹雞在福州,夏天經常會聽到噪鵑「悽苦」的叫聲,一直不知道怎麼形容,直到有一天下雨,我登山一輛有點破舊的公交車
  • 宋詩裡不可錯過的一首詩,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後人對於宋朝更為熟悉的還是詞,往往也就忽略了詩歌,應當說宋詩裡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而且這些作品也都描寫的極為深刻,有的其實同樣的很抒情,也很是悲痛。文學作品裡的那種悲痛,也正是文學裡最為令人感動的一種情感發洩,可能在某個特殊的時期,又例如是某一件極為細小的事情,當詩人們感受到了那種悲痛之情時,往往便是能夠寫下感人肺腑的悽美詩篇。
  • 晏幾道的一首冷門「豔詞」,被北宋最有名的道學家稱讚為「鬼語」
    然而最讓晏殊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看好的小兒子晏幾道卻走上了「豔詞」之路。晏殊作詞往往抒發閒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而晏幾道則截然不同,其詞多寫言情相思,正是乃父口中的「淫詞豔曲」。晏幾道的詞風似父而造詣尤過之,最著名的便是其「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的名句,被後世評為「閒雅沉著,當時更無敵手」。
  • 虞世南這首經典的《蟬》,雖然只有20個字,李世民讀了都讚嘆不已
    唐朝的詩人身上大多有一種家國情懷,心繫天下,所以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卻寫得很有韻味,例如虞世南的一首五言絕句《蟬》,那就寫得生動有趣,同時還具有濃鬱的象徵性;詩人正是看到了蟬這種動物與眾不同的外形,還有身上那種獨特性,從而在這首詩中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蟬
  • 今晚,聽窗外夜鷹的叫聲
    靠近窗邊,聲音聽得很清晰,夜鷹又開始鳴叫了。        來聽下面的音頻。想起什麼來了,機關槍?        第一次注意到這種聲音是在2009年的武昌放鷹臺,連續聽到超過一小時。翻書查找,花了很長時間不得要領。有一天忽然翻看普通夜鷹條目:「 叫聲:生硬、尖厲而高速重複的chuck聲,以每秒約六次為穩定頻率,以chrrrr聲結尾。」 我猜就是它了。
  • 劉禹錫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之時寫下了這首詩,獨樹一幟,百讀不厭
    劉禹錫被後人稱讚為「詩豪」,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比如《漢壽城春望》等等。他其實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統教育,所以文學功底深厚。劉禹錫的個性很鮮明,他不喜歡人云亦云,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經常做出一些標新立異的事情,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秋詞》就屬於這樣的詩作。其實《秋詞》一共有兩首,只不過第一首更加為人們所熟知,那第一首究竟有何不同、又好在什麼地方呢?
  • 杜鵑聲聲春去了
    聽大人說這是陽雀。每年春天都來,相當於自然界的農事官,提醒人們準備農事生產了。麻雀捉過玩過,這陽雀到底是啥樣子?多大個?不得而知。春天是鳥兒開會比拼嗓音的季節。除了這李貴陽,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跟隨大人上山砍柴,摘野果,弄野菜,聽到的鳥叫聲越來越多。其中我所常聽見的,記憶深刻的還有以下三種:有輕盈的「布穀———!布穀———!」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劉禹錫四處奔波,上一站是和州,身為刺史的他,甚至還被手下的縣令擠兌。他三次移居,居住的還是小破屋,所以留下了千古名作《陋室銘》。懷著這樣的心情,劉禹錫來到蘇州,心情自然好不起來。劉禹錫的到來,馬上引起了蘇州文壇的轟動,更是讓另外一位詩人喜出望外。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紳,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的《憫農》卻是我們從小背到大的唐詩。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的叫聲到底是什麼意思?
    春末夏初,在南方農村就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四聲杜鵑「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本是杜鵑求偶的叫聲,在各地解讀不一樣。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解讀為「割麥插禾」,「咕咕咕咕」的叫聲和當地「割麥插禾」的方言的音相似,你們把它的叫聲解讀成什麼呢?
  • 大杜鵑小杜鵑歌聲各不同,僅一聲就能輕鬆分辨
    聽,這是誰的聲音?傾聽鳥鳴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鳥之間聯絡的叫聲可以讓鳥聚在一起,而報警的尖叫聲會使鳥迅速散開逃跑。觀察多了,你就能聽懂「鳥語」,成為專家。比如人們常常分不清大杜鵑和小杜鵑,認為它們是同一種鳥,聽到這樣的說法,它們可能在心中嘲笑人們呢!
  • 中國著名的鳥類有哪些 中國十大名鳥 你見過哪些
    本篇文章為你介紹中國十種著名的鳥類,分別是百靈、畫眉、繡眼、靛頦、中華秋沙鴨、鴛鴦、丹頂鶴、朱䴉、緋胸鸚鵡、杜鵑、黃鸝、褐馬雞。其中百靈是草原上盛產的名貴鳥類,是中國四大名鳥之一,被稱為「鳥中歌手」。那麼其它的鳥類出名在什麼地方呢,一起來看看吧。  1、朱䴉  朱䴉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潔白的羽毛,豔紅的頭冠和黑色的長嘴,加上細長的雙腳成為了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他不僅僅是官員,更是唐朝著名詩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他的詩與元稹齊名,稱為「元白」,白居易詩歌主題大多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是詩聖杜甫之後唐朝又一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所作頗多,有《白氏長慶集》傳世。唐武宗會昌六年中秋節前一天,白居易在洛陽病逝,消息傳到長安之後,剛剛繼位近半年的唐宣宗聞訊之後十分傷心。
  • 為什麼聽到布穀鳥叫聲,小麥就要快熟了?看完漲知識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為什麼聽到布穀鳥叫聲,小麥就要快熟了?看完漲知識了為什麼聽到布穀鳥叫聲,小麥就要快熟了?看完漲知識了有人奇怪,為會麼人們聽到布穀鳥鳴叫,小麥就快要熟了?其實並不是布穀鳥知農事,只是趕巧布穀鳥開始在我們這裡鳴叫的時候正是小麥快要成熟的季節,做為一中物候,被人們用來指導農事罷了。
  • 蘇東坡雨中寫下一首詞,僅僅4句話成千古名篇,林語堂讚嘆不已
    他這一生,得意時可以是皇帝的助手,失意時可以是酒仙,一生鉛華洗盡,返樸歸真,歷盡世間百態,歸來仍清澈如水。他一生寫下的佳作無數,後世讀者更是各有喜愛。餘秋雨先生就曾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說過,他最喜歡的文學家是蘇東坡,最喜歡的作品是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寫下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我雖無法評價蘇軾先生,但我卻敢對蘇軾先生的詩詞點評一二。
  • 每周一鳥(50):杜鵑
    杜鵑,根據一段國家地理的視頻繪畫(水彩),其實我在圓明園也見過四聲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