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是巢中的寄生蟲。這意味著它們會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產卵,然後其他鳥類就會努力去撫養幼鳥。所以你會認為他們會對此保持沉默。然而,雌杜鵑在產卵時,往往會發出一種充滿泡沫的、咯咯的叫聲。這對它們來說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寄主鳥不太喜歡杜鵑。
那笑聲聽起來一點也不像雄性杜鵑的叫聲。但它確實與雀鷹的叫聲有相似之處,這使得研究人員珍妮·約克和尼古拉斯·戴維斯懷疑這種叫聲是否可能是一種有目的的欺騙——當鳥巢被侵犯時,這是一種轉移不幸的宿主鳥類注意力的詭計。約克和戴維斯本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提供了證據,證明杜鵑的笑聲確實會讓宿主擔心雀鷹的攻擊,從而分散它們的注意力。
假裝它
許多物種進化到模仿捕食者,通常是為了保護自己。例如,黃蜂甲蟲模仿刺人的黃蜂,導致捕食者逃跑。杜鵑似乎是這一策略的粉絲:一些杜鵑品種看起來有點像鷹,這似乎可以保護它們免受其他鳥類的圍攻。
普通的雌性杜鵑進化出了一種模仿鷹叫的叫聲嗎?杜鵑的竊笑和雀鷹的啼哭都是由一系列具有相似音調和節奏的快速音符組成的。人耳聽起來不一樣。但是,約克和戴維斯寫道,「在自然界中,通過不完全模仿來操縱是很常見的,而在某些關鍵特徵上與鷹叫聲的相似性可能足以欺騙宿主。」「找到答案的方法是確定這種叫聲是否能有效地驚嚇到鳥類。」
像葦鶯這樣的寄主鳥類對杜鵑寄生的可能性很敏感。它們成群結隊地追趕成年杜鵑,有時會把巢裡的寄主蛋踢出去,或者乾脆拋棄它們。約克和戴維斯寫道,它們還「監測巢穴附近杜鵑的活動,並根據本地寄生風險調整這些防禦措施」。正因為如此,雌杜鵑在下蛋時,除了發出咯咯的叫聲外,動作迅速而隱秘。
心煩意亂的育兒
約克和戴維斯進行了三項研究,比較了咯咯叫聲和雀鷹叫聲的效果。他們拍攝了蘆葦鶯在巢中的叫聲,並使用靠近巢的揚聲器播放了一系列不同的鳥叫聲:雄性杜鵑典型的咕咕叫、雌性杜鵑的咯咯叫、雀鷹的叫聲,以及(作為對照)極其無害的有領鴿子的叫聲。這些鳥對雄性杜鵑或鴿子的叫聲沒有反應,但它們對鷹的叫聲和雌性杜鵑的竊笑做出了警覺的反應:它們開始在巢穴周圍尋找威脅。
但鶯是杜鵑的目標物種,所以即使它們能分辨出兩者的區別,它們也可能會將兩者視為威脅。為了驗證這一點,約克和戴維斯用一種類似的鳥類做了一個實驗,這些鳥類是雀鷹的獵物,但不是杜鵑的目標:大山雀和藍山雀。鳥兒們對咯咯的叫聲和雀鷹的叫聲都做出了警惕的反應,但對鴿子或雄性杜鵑的叫聲卻沒有反應。
杜鵑的這種模仿行為可以從進化的角度來解釋,如果它能給杜鵑帶來更大的繁殖成功,如果它能增加宿主鳥類不注意杜鵑產下的鳥蛋和假鷹叫聲的可能性,而這些宿主鳥類正忙於擔心被吃掉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巢穴。因此,約克和戴維斯測試了蘆葦鶯是否會因為鷹叫聲或咯咯的叫聲而分心,從而降低它們的巢穴防禦能力。
研究人員在75個不同的葦鶯巢穴中偽造了一個外來寄生卵,他們取出一個卵,把它塗成棕色,然後放回去。然後,他們在每個鳥巢附近播放四種叫聲中的一種。在聽到雄性杜鵑或鴿子叫聲的鳥巢中,絕大多數外來蛋(66%)被拒之門外,而在聽到雄鷹或鴿子叫聲的鳥巢中,只有26%的蛋被拒之門外。這表明,這種咯咯的叫聲有助於分散蘆葦鶯的注意力,時間長到足以讓外來鳥蛋不被注意的程度。
結果是進化軍備競賽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布穀鳥的卵被宿主接受後,會生出更多的後代,在進化方面也會表現得更好;與此同時,拒絕杜鵑蛋的宿主鳥類拯救了自己的幼鳥。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宿主鳥類會適應杜鵑的把戲,而杜鵑則會變得更加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