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9位攝影師歷經3年拍攝的杜鵑鳥「巢寄生」精選圖片,文字經專家審定修改,具有較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
▲ 北京朝陽公園的蘆葦叢中,鶯歌蝶舞。【李都 攝】
▲ 一對對東方大葦鶯在歡歌中築巢繁殖。【李都 攝】
▲ 隨著「布穀、布穀……」的叫聲,大杜鵑來到蘆葦蕩。【楊志東 攝】
▲ 胸前羽毛偽裝成老鷹,並模仿鷹飛行動作的杜鵑鳥,把葦鶯鳥們驚嚇得斥窩四處躲藏。(左:灰臉鵟鷹,右:大杜鵑)【李都 攝】
▲ 被杜鵑欺詐的東方大葦鶯趕緊躲藏到荷花叢中。【李都 攝】
▲ 杜鵑趁機在葦鶯的巢中產下自己的卵(圖左上)。杜鵑鳥比葦鶯鳥大很多,但它的蛋卻很小,而在形狀,色彩等方面相似,使葦鶯難辨真假。而且,杜鵑的蛋一般比葦鶯蛋要早孵出。【楊志東 攝】
▲ 杜鵑幼鳥一出生,趁著成年葦鶯不在,就將葦鶯的鳥卵,甚至幼鳥推出巢外。【選自網絡】
▲ 葦鶯父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巢內的蛋和小寶寶會越來越少。【楊志東 攝】
▲ 嬌小的葦鶯,還是每天辛勞的捕捉昆蟲,來給巢中體型比它自己還大的杜鵑餵食。【楊志東 攝】
▲ 杜鵑幼鳥越來越大,甚至葦鶯的巢都裝不下它啦。【楊志東 攝】
▲ 小杜鵑出窩後,葦鶯父母還在繼續不停地飼喂。【朱榮華 攝】
▲ 杜鵑幼鳥的體形已經數倍於葦鶯啦!小杜鵑的食量越來越大,葦鶯拼命地捕食也難以滿足。【劉國強 攝】
▲ 葦鶯父母越看越不對勁, 它去問鄰居黃葦鳽,葦鳽告訴它:你自己下的蛋和小寶寶都被小杜鵑謀殺了。【李都 攝】
▲ 知道真像後的東方大葦鶯悲痛欲絕,飛到荷花叢中痛苦地呻吟。【李都 攝】
▲ 葦鶯面對蘆葦叢中被杜鵑幼鳥強佔的巢仰天長嘯,大聲疾呼……【李都 攝】
▲ 為了給孩子們復仇,葦鶯衝上藍天,勇敢地與飛來的杜鵑母鳥決鬥。【王進利 攝】
▲ 東方大葦鶯越戰越勇!它再次飛回荷花池,找嚇得躲在荷花中的杜鵑幼鳥清算。【金亞濱 攝】
▲ 杜鵑產卵於某些種類鳥的巢中,靠義父母孵化和育雛,這種繁殖習性被稱為「專性巢寄生」。【李永政 攝】
▲ 杜鵑寄生對象高達150餘種鳥,如鶲、鶯、雀、鶺鴒、伯勞等。但一般一次只寄養一個卵。圖為荒漠伯勞餵養大杜鵑。【馬鳴 攝】
▲ 巢寄生這種特性見於杜鵑亞科的所有種類(57種),本圖為小杜鵑。【李都 攝】
▲ 研究人員對「巢寄生行為」 的解釋是:雌杜鵑平均每年得下20多枚蛋,可間隔時間長達5個月,餵養雛鳥使雌鳥無暇再顧及孵蛋,只好將蛋產在其他鳥巢。【王選永 攝】
▲ 不過,杜鵑所危害的鳥類數量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它所寄生的巢主通常都是當地的優勢種,它們的數量比杜鵑要多。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劉國強 攝】
▲ 另外,杜鵑的寄生會促使宿主進化出反寄生的行為,宿主的反寄生行為又反過來促進杜鵑的寄生行為,兩者相互促進,稱為「協同進化」。這是加速動物進化的一種形式。【馬鳴 攝】
傳說,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杜宇積勞成疾,最終告別了百姓。他的靈魂化為一隻小鳥,每到春天,發出聲聲啼叫:布穀,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血滴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人們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他們把那鮮血染成的花叫作杜鵑花。(本圖為貴州百裡杜鵑)【李都 王進利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