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幼兒都會在母親的身邊長大,但也有例外,明明母親都健在,但孩子在成年之前可能連母親都沒有見過,這就是杜鵑鳥。
杜鵑是一種卵寄生的雀鳥,它們不會自己築巢,母鳥把卵產在其他鳥類的巢裡面,由其它鳥來幫助餵養成長。
杜鵑鳥的成長,揭露了一段自然界騙子與傻子的經典故事。作為主角的騙子杜鵑,膽量和心理結合堪稱完美:它們膽敢把自己後代的命運交給競爭的對手——即使有時候它們的子女遠遠大於繼父母,羽毛也完全不同,但它們的的確確是這樣把種族延續了下來。
在這樣的生存法則下,杜鵑盡情地把騙子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首先,杜鵑學會了像鷹隼那樣的飛行,甚至叫聲。當杜鵑鳥物色好其它雀鳥的巢穴準備下蛋時,它們會用掠食鷹隼的叫聲和飛行形態,把雀鳥嚇得飛離巢穴,然後弄掉雀鳥的一枚蛋,產下自己的一枚蛋替代,這枚蛋有時候跟其他雀鳥蛋差不多,有時候也不一樣,但一般問題不大,杜鵑鳥的孩子通常都能倔壯成長。
其次,虎門無犬子,杜鵑鳥的幼鳥也是天生的騙子,我們不禁感嘆生物進化基因的強大。杜鵑鳥的蛋通常會比同巢的蛋孵化早,這些早出生的杜鵑幼鳥雖然才剛剛睜開眼,但它們已經懂得把其它雀鳥的蛋全部退出巢穴外——這樣它可以獨佔親鳥所有的食物,以滿足它龐大的胃口。
就這樣,杜鵑的幼鳥就在競爭對手的細心照顧下,直至成年。
有騙子的地方必定有傻子,而這種傻子的形成,卻是源於傻傻分不清楚的母愛,但正是這些傻傻的母愛,犧牲了自己卻成就了敵人——杜鵑毀掉了雀鳥的後代,只是為了讓雀鳥更好地幫助自己養育後代。
作為受害一方的雀鳥,一種情況下是因為這些雀鳥的大腦認知程度並不高,像我們平時的家雞孵鴨蛋,甚至把圓的積木或者桌球也當做蛋就是這樣。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無私的母愛,對於每一個母親包括我們人類,在自己有孩子的同時對其它剛出生的幼兒也會特別關愛,如動物世界那部花豹的故事裡面,一頭有兩個孩子的花豹媽媽,看到母獅被咬死後剛出生呱呱叫的幼獅,居然用嘴含走幼獅後回來怒懟聞聲趕來的鬃狗,母愛有時候就是這樣,出於先天的母性,即使是競爭對手也會提供保護。
受騙的雀鳥,基於母性本能,很多還是繼續選擇把杜鵑幼鳥撫養至成年。就這樣,杜鵑就憑著膽量和心理結合,進化成一種寄生的種類。當然,不是所有的雀鳥都會接受這樣的事實,畢竟,盲目的母愛會害死自己的後代,杜鵑種群的壯大是以其它雀鳥自家種族的縮小甚至是滅絕為代價,因此,部分雀鳥也慢慢認識杜鵑的套路,把杜鵑的蛋扔掉或者狠心拋棄杜鵑幼鳥,只有這樣才能安心養育自己的後代。
但目前杜鵑的數量,證明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傻子,說明騙子和傻子的生存法則,在騙與防騙之間,依然在繼續……這就是自然。
圖片源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