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有一次坐車時,正巧聽到鄰座的孩子在聽《黑貓警長》的有聲故事,正巧故事講的是「喜鵲媽媽為什麼失去親生寶寶」,黑貓警長頭頭是道的分析著「鳩佔鵲巢」的原理,用電影放映機向喜鵲媽媽證明布穀鳥就是殺害喜鵲寶寶的兇手。聽到這裡,小野不禁為這孩子暗暗擔憂。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信看過前幾周大杜鵑推送的朋友都記得大杜鵑「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角是「雀」而非「鵲」。喜鵲屬鴉科,體型比杜鵑大,生性兇惡,杜鵑很難有機會靠近鵲巢。而且野地的實際觀察,也沒有杜鵑寄生在鵲巢的記錄。
雖說如此,「鳩佔鵲巢」也不純粹是古人文學的想像。「鵲」如果指喜鵲的話,「鳩」應該是指一些會侵佔其巢,並利用其巢繁殖的種類,比如紅隼、燕隼、紅腳隼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同學們劃重點:大杜鵑在繁殖期選擇宿主時會尋找與自己孵化期和育雛期相似、雛鳥食性基本相同、卵形與顏色易仿的宿主,多是雀形目鳥類。
在上海地區,這位「冤大頭」就是今天的主角:東方大葦鶯。看多了以大杜鵑為第一視角,介紹它們如何陰險狡黠的攻陷一個又一個東方大尾鶯的巢的文章,小野和你們一樣,也在暗暗地為東方大尾鶯的智商捉急。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小野就為大家解答心中的問號
最直接的原因是,大杜鵑和東方大葦鶯的繁殖期同步,均從5月底開始到7月底或8月初。而有一些不會被寄生的鳥類,是因為繁殖期完全錯開,沒有被寄生的可能。
(圖片來源於網絡)
研究發現,區域內寄主種群密度的高低對大杜鵑的巢寄生至關重要,寄主的密度越高巢被寄生率也越高,同樣,大杜鵑的種群密度也有很大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可以!大杜鵑與東方大葦鶯在協同進化中各自掌握了不同的技能,比如,大杜鵑的卵在表型上模擬東方大葦鶯,而東方大葦鶯的反寄生策略讓它們練出火眼金睛,有些大葦鶯能夠識別窩中多出來的杜鵑卵,並將其扔出巢外;還有一些大葦鶯母親能覺察到雌大杜鵑來自己巢中產過卵,會放棄孵化甚至拆毀自己的巢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何宿主可以輕易辨認不同的卵,但是面對差別很大的雛鳥,反而察覺不到?生物學家們至今也沒找到明確的答案,可能的解釋是寄生壓力不足以使其產生對雛鳥的識別,東方大葦鶯巢寄生的防禦可能集中在卵階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周邊環境也會影響大杜鵑的寄生行為,東方大葦鶯被寄生的巢主要分布在距離電線等棲枝較近的蘆葦生境中,大杜鵑「犯罪」前需要站在高處尋找宿主;東方大葦鶯爸爸媽媽也會一對或者幾隻合力追逐驅趕大杜鵑。
參考資料:
李東來 《大杜鵑(Cuculus canorus)對東方大葦鶯(Acrocephalus orientalis)和震旦鴉雀(Paradoxornis heudei)的選擇性巢寄生研究》2012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211305
梁國賢、楊燦朝、王龍舞、梁偉 《三個東方大葦鶯種群大杜鵑寄生率的變異》四川動物2014 年第33 卷第5 期
聞丞,杜鵑的「巢寄生」——鳥類世界的《甄嬛傳》,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第11期
李珊珊、陳敏等 《4種雀形目鳥類對外來雛鳥的識別實驗》 海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12月第26卷第4期
小野是野趣上海的第一個孩子,「野趣上海」是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秘書處)官方公眾號平臺,與小路自然教育中心攜手,旨在打造一個集野生動植物保護教育、自然科普實踐等為一體的專業化微信公眾平臺。「每周一鳥」用好玩的方式介紹50種上海常見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