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形目中,鶯(比如黃眉柳鶯)給人的感覺一般是體型小巧輕盈的(通常在10cm上下),但仍有少數例外——體長約18cm的東方大葦鶯(Acrocephalus orientalis),是體型最大、也是最常見且知名度最高的鶯科鳥類之一。
東方大葦鶯除了體型壯碩之外(其他的葦鶯屬鳥類體長大多在12~15cm之間),羽色與同屬其他葦鶯差異不大。東方大葦鶯的上體呈棕褐色,具有比較強壯的喙,眉紋比較清晰,呈淡黃白色;兩翼與上體同色,但飛羽為暗褐色,無淺色翼斑;喉、胸、腹部皆為白色或乳白色,兩脅(腹部兩側)沾淡棕色;尾羽為暗褐色。整隻鳥看上去就是一隻褐色深淺不均勻的大鶯,沒有多餘的顏色,顯得比較素淡。
東方大葦鶯(圖片來源:flickr)
東方大葦鶯廣泛分布於中國除青藏高原之外的大部分地區。它是中國東北、華北、中部及東南部的常見夏候鳥,主要棲息於較低海拔的溼地葦叢中,常隱匿於葦叢中鳴唱,偶爾也會蹦到葦叢上方讓你看見。東方大葦鶯善鳴,鳴聲雖然不甚動聽但音量較大,春夏之際在植被狀況較好的水邊不難聽到它們略似小狗的叫聲。東方大葦鶯的繁殖習性和其他葦鶯基本相同,都是在蘆葦中用枯草編織杯狀巢,每巢產卵4~5枚左右。每年夏末,東方大葦鶯就開始南遷了,最終飛到東南亞越冬(中國最南端包括臺灣海南也有越冬種群)。
東方大葦鶯(圖片來源:birdskorea.org)
作為著名的巢寄生案例「杜鵑與葦鶯」(經常被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發現)的苦主之一(其他種類的葦鶯也會成為苦主;而杜鵑也不僅僅有一種),東方大葦鶯的巢常被遊蕩在其繁殖地附近的大杜鵑(Cuculus canorus)寄生。被寄生的大葦鶯的蛋會被先孵化的杜鵑擠掉,然後杜鵑寶寶就獨享養父母的餵養了(關於巢寄生的具體描述見四聲杜鵑)。年初我寫四聲杜鵑的時候也提到了大杜鵑和葦鶯的寄生關係,而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四聲杜鵑更傾向於在灰喜鵲的巢裡寄生。
大杜鵑在偷葦鶯巢裡的蛋(圖片來源見水印)
葦鶯哺餵大杜鵑寶寶(圖片來源見水印)
(本文協同作者:@紅嘴藍鵲 )
「物種日曆」(微信號guokrpac)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
點擊「閱讀原文」與自然控們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