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種日曆】3月20日 北草蜥

2021-03-01 物種日曆

作者:rickychan

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爬行動物,大多分布於華南地區,不過往北至吉林,往西至甘肅也都有分布。


圖片來源:江志緯

北草蜥應該是分布在中國的草蜥裡面體型最大的一種,頭尾全長可達310毫米,尾部長度大約是頭體長度的3倍。它們的背部和四肢背面的顏色以褐色為主,體側常呈現鮮豔的綠色,腹面為灰白色或者灰棕色。在眼後方常有一條灰白色縱線紋經體側延伸至尾基部,形成兩條明顯的縱線。初生的北草蜥幼體背部顏色為深褐色,體側綠色不明顯,尾巴末端顏色偏向紅色,隨著成長體側顏色會慢慢變綠。北草蜥體型相對較粗壯,一般而言具有一對鼠蹊孔和三對頦片,舌頭有著明顯的分叉。


成體北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幼體北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三對頦片 圖片來源:江志緯


一對鼠蹊孔 圖片來源:江志緯

北草蜥多生活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區的丘陵和山野,常棲息於灌木叢中,屬日行性爬蟲,夜間常在植物葉面上休息,行動非常迅速。活躍的季節一般為4~9月,低溫時期會有蟄伏現象。以昆蟲類、昆蟲幼蟲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北草蜥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蜥蜴,一窩可產卵2~6枚。


夜間趴在葉子上的北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與北草蜥形態比較接近的是蓬萊草蜥(Takydromus stejnegeri),曾經在早期有不少學者都把蓬萊草蜥當作是北草蜥的同物異名,直到鄭天佑教授確認它為獨立種,並給它取中文名為「蓬萊草蜥」。


蓬萊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物種日曆」(微信號guokrpac)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

點擊「閱讀原文」與自然控們一起來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北 草 蜥
    北草蜥是蜥蜴科、草蜥屬的爬行動物,身體兩邊各有一條翠綠色側線,顏色十分美麗,尾巴較長,體態優美。北草蜥棲居於山區和丘陵的荒地、農田、茶園、路邊、亂石堆、灌叢及草叢中。以各種無脊椎動物為食,如蝗蟲、鼠婦、蛾類幼蟲等。分布於中國河南、廣東、甘肅、重慶、江西、上海、山西、山東、陝西等地。
  • 【城市物種日曆】3月8日 歐亞紅松鼠
    黑色的紅松鼠就連它標誌性的大尾巴,也會經歷一年一度的退毛,華北地區的北松鼠在6月底-7月初幾乎是禿的。城市周邊的公園樹林,常有人去「掃蕩」松子等樹種;而商業化的松林則會視松鼠為害獸而捕殺。不幸的是,紅松鼠的空間記憶並不算特別好,有些儲藏點埋完了就再也找不到了……(圖片來源見水印)「物種日曆」(微信號guokrpac)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
  • 【城市物種日曆】4月2日 海桐
    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是中國城市裡最常用的幾種綠籬植物之一。
  • 【城市物種日曆】12月1日 東方蠊
    距2016年物種日曆開賣還有:6天
  • 【城市物種日曆】9月4日 牽牛
    在我國的城市裡,分布得最廣的還要算是圓葉牽牛和牽牛本尊了,區分二者非常簡單,湊上前看一眼葉子即可。顧名思義,圓葉牽牛的葉子不是圓的(咦?),但是葉片全緣,且葉形接近圓形,而牽牛的葉子,則是三裂掌狀的,區別非常明顯。
  • 【城市物種日曆】4月13日 點地梅
    但我個人更加偏愛這個花冠精緻可愛的物種,每年辦公室門前草坪上的點地梅開放的時候,我都會暗自高興一下。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樓門前草坪上的點地梅,現在正在盛開。顧有容攝。點地梅屬是報春花科的第二大屬,物種數量僅次於報春花屬Primula,全世界有大約110個種,其中大半分布於中國西南,因為喜馬拉雅山區是這個屬的發源地——是不是聯想到了前兩天甚囂塵上的櫻花起源說?
  • 【城市物種日曆】6月29日 馬齒莧
    樹馬齒莧,攝影:史軍 「物種日曆」(微信號guokrpac)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點擊「閱讀原文」與自然控們一起來討論吧~
  • 【城市物種日曆】5月31日 球鼠婦
    圖片來自本人「物種日曆」(微信號guokrpac)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
  • 【城市物種日曆】6月10日 東方大葦鶯
    大杜鵑在偷葦鶯巢裡的蛋(圖片來源見水印) 葦鶯哺餵大杜鵑寶寶(圖片來源見水印) (本文協同作者:@紅嘴藍鵲 )「物種日曆」(微信號guokrpac)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
  • 【城市物種日曆】7月6日 槓板歸
    (來源:invasive.org) 槓板歸在分類上隸屬於蓼科蓼屬,這個屬下有很多難以分辨清楚的物種,槓板歸自然也有幾個長相相似的親戚,比如刺蓼 P. senticosum ,二者在花果期較好分辨:花期前者花序穗狀不分枝、後者花序頭狀且花梗分支;而在果期槓板歸的宿存花被增大呈肉質先微紅後轉為深藍色、刺蓼的不為肉質不呈彩色。
  • 物種日曆:城市成為候鳥遷徙時的驛站,你見過這些可愛的肥啾嗎?
    我看到的北紅尾鴝算是今年秋季的先頭部隊了。果然,數日後,樹梢上又傳來清脆的「嗞——餵~」聲,這是黃眉柳鶯到了。這種手心一般大的小鳥喜歡在樹葉間跳躍飛舞,人們很難捕捉到它的身影,只有不時傳來的叫聲表明它的身份。2016年10月記錄到一隻柳鶯(可能是黃眉柳鶯或黃腰柳鶯),正在吸食公園患病樹木流出的汁液。
  • 【城市物種日曆】9月1日 八寶景天
    記得有人扒過,說《仙劍 3》裡的主要人物名字都是植物,比方說龍葵(Solanum nigrum)是茄科茄屬植物,飛蓬(Erigeron acer
  • 【城市物種日曆】8月12日 酸模葉蓼
    【本文來自果殼網物種日曆,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 浙江首次發現中國特有物種崇安地蜥 斷尾求生是絕活
    科考隊員拍到的斷尾崇安地蜥  10月4日上午,44歲的高級工程師雷祖培陪同浙江省植物學會、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省亞林所等單位專家對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例行野生動植物考察,他們自帶乾糧,正在尋覓看看有什麼珍稀動植物。
  • 物種日曆 | 仙人掌科嬌麗屬(Turbinicarpus)
    >物種日曆 | 兜的園藝分類物種日曆 | 肉錐品種略覽物種日曆 | 仙人掌科極光球屬(Eriosyce)物種日曆 | 仙人掌科龍爪球屬(Copiapoa)>物種日曆 | 胖萌可愛的葡萄翁(Cyphostemma juttae)欣賞物種日曆 | 仙人掌科裸萼屬(Gymnocalycium)圖鑑欣賞物種日曆 | 克氏丸 (Mammillaria hernandezii
  • 巨儒艮、漂泊信天翁……這位90後研究員用日曆講述「物種故事」
    而果殼網的粉絲們口口相傳的,也有一位以優美的筆觸講述物種故事的「盧平教授」。不過,與小說中那位滄桑而傷感的教授不同,「日曆」背後這位以「盧平」作為筆名的教授是一位陽光的年輕學者。他就是中科院90後研究員鄒徵廷。今年9月,剛剛應聘進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成了該所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原標題:   近日,義大利古生物學家克裡斯蒂亞諾·達爾索薩在距羅馬40公裡的普萊內斯蒂尼山的一處石牆中挖掘出3塊恐龍化石,這一發現驚動了拉齊奧和南埃特魯裡亞文物保護局。
  • 物種科普 | 其實魔蜥有兩個頭,但是角蜥沒有.
    野外鮮豔的蘑菇/來源:Bing不同的物種擁有不同的體色,有些物種甚至因為體色的鮮豔,而被許多人認為是有毒物種,例如今天我們的主角,常年因生活在沙漠被許多新手認知為角蜥也就算了,更慘的是,竟然因為體色多變而曾被誤認為有毒
  • 一副小青龍的模樣,這種草蜥尾巴是身體好幾倍長,斷尾求生可惜?
    梭德氏草蜥的外形非常獨特,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副小青龍的模樣,外色是一身綠色,是臺灣特有物種,其它地方暫沒有發現這種蜥蜴。梭德氏草蜥一眼就讓人看到它那長長的尾巴,這種草蜥身長一般為6釐米,但它尾巴的長度可以達到其身體長度的2到5倍,尾巴長最大可達到30釐米左右,「小青龍」身後有條長長尾巴。
  • 用物種日曆做禮物,讓366個物種故事陪伴心愛的人度過2020年
    光陰走進2019年10月末,我又送給女兒一份日曆。聽說送日曆,她很平淡地只說了「謝謝」,可是等到她真正把2020年物種日曆拿到手裡的時候,她不淡定了,很欣喜地說:「這本好看,媽媽太謝謝你了。」說完,還給了我一個吻。慚愧,是我孤陋寡聞,沒有早點將物種日曆推送到女兒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