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ickychan
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爬行動物,大多分布於華南地區,不過往北至吉林,往西至甘肅也都有分布。
圖片來源:江志緯
北草蜥應該是分布在中國的草蜥裡面體型最大的一種,頭尾全長可達310毫米,尾部長度大約是頭體長度的3倍。它們的背部和四肢背面的顏色以褐色為主,體側常呈現鮮豔的綠色,腹面為灰白色或者灰棕色。在眼後方常有一條灰白色縱線紋經體側延伸至尾基部,形成兩條明顯的縱線。初生的北草蜥幼體背部顏色為深褐色,體側綠色不明顯,尾巴末端顏色偏向紅色,隨著成長體側顏色會慢慢變綠。北草蜥體型相對較粗壯,一般而言具有一對鼠蹊孔和三對頦片,舌頭有著明顯的分叉。
成體北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幼體北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三對頦片 圖片來源:江志緯
一對鼠蹊孔 圖片來源:江志緯
北草蜥多生活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區的丘陵和山野,常棲息於灌木叢中,屬日行性爬蟲,夜間常在植物葉面上休息,行動非常迅速。活躍的季節一般為4~9月,低溫時期會有蟄伏現象。以昆蟲類、昆蟲幼蟲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北草蜥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蜥蜴,一窩可產卵2~6枚。
夜間趴在葉子上的北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與北草蜥形態比較接近的是蓬萊草蜥(Takydromus stejnegeri),曾經在早期有不少學者都把蓬萊草蜥當作是北草蜥的同物異名,直到鄭天佑教授確認它為獨立種,並給它取中文名為「蓬萊草蜥」。
蓬萊草蜥 圖片來源:江志緯
「物種日曆」(微信號guokrpac)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發現你的城市。
點擊「閱讀原文」與自然控們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