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次發現中國特有物種崇安地蜥 斷尾求生是絕活

2020-11-22 華夏經緯

科考隊員拍到的斷尾崇安地蜥

  10月4日上午,44歲的高級工程師雷祖培陪同浙江省植物學會、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省亞林所等單位專家對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例行野生動植物考察,他們自帶乾糧,正在尋覓看看有什麼珍稀動植物。

  雷祖培是泰順烏巖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處處長,他發現了中國特有珍稀物種——崇安地蜥。

  人工拍到斷尾崇安地蜥

  中午12點左右,在烏巖嶺保護區的一條上山林間小道邊,科考專家們邊啃麵包邊休息。

  突然,眼尖的雷祖培無意中發現,7-8米開外的巖石上,有一條從來沒見過的奇特蜥蜴。

  奇特之處在於,雖然它體長12釐米左右,但顏色非常特別,通體是翠綠色,只有肚子是白的,其背部鱗片呈顆粒狀。

  出於職業敏感,雷祖培覺得這是一隻與眾不同的蜥蜴,他提醒邊上人快拍照留存。

  「發現時它已經斷了尾巴,但爬行仍然非常敏捷,幾分鐘就消失在樹叢裡了。」雷祖培說,當時還不能確定是什麼蜥蜴。

  長假一過完,科考隊員們馬上將拍攝到的奇特蜥蜴送到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請權威專家鑑定。

  直到10月17日,經過專家研究辨認,確定其為中國特有瀕危物種——崇安地蜥。

  在浙江歷史上是首次發現

  崇安地蜥為蜥蜴科地蜥,屬小型爬行動物,特點是外觀奇特,通體綠色,藥用價值很高。

  1926年4-9月,美國動物專家C.H.Pope在福建省崇安首次發現它,並於1928年正式向世界公布了其發現成果,故取名為崇安地蜥。

  此後76年間,這種翠綠色地蜥悄無蹤影了,世界上再也沒有該物種的採集報告。而C.H.Pope所採獲的5條珍貴標本目前均存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直至2002年,國內學者在安徽黃山的一座峽谷內發現了6條這種神奇的地蜥,這是中國學者首次發現崇安地蜥的存在。

  2008年,廣東丹霞山和江西陽際峰也相繼發現其存在。

  省林業廳相關部門表示,《浙江動物志》從未記載過崇安地蜥的存在,所以可斷定它在浙江歷史上是首次被發現,以後將納入浙江省新物種分布記錄。

  崇安地蜥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由於崇安地蜥物種只在中國南方特有,世界上其他地區沒有分布,故其珍貴程度不亞於國寶大熊貓。

  斷尾求生是崇安地蜥絕活

  崇安地蜥由於極其稀少,目前學術界對其各種研究資料掌握並不多。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斷尾求生是崇安地蜥的逃生絕活,一遇到危險或受到攻擊,它會以自動斷尾巴方式迷惑對方,乘機跑掉;另外其尾巴可以反覆自動地生長。

  至於它怎麼來到浙江泰順烏巖嶺?

  林業專家分析,說它是從福建或江西大老遠地爬過來,那樣不現實;肯定是躲在深山一直無人知曉,崇安地蜥喜歡生活在溝谷附近的茂密灌木草叢之間,膚色與環境融為一體,行動非常迅速,平時很難被外界發現。

  另外,這種小型爬行動物一般對生態環境要求高,烏巖嶺生態環境條件符合了其要求,從已發現崇安地蜥的福建崇安、安徽黃山、廣東丹霞山和江西陽際峰4個地理位置來看,烏巖嶺這裡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十分相似。(雷祖培 陳文龍 蔣虹)

來源:都市快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一副小青龍的模樣,這種草蜥尾巴是身體好幾倍長,斷尾求生可惜?
    在蜥蜴動物世界中,很多種類的蜥蜴都有一種求生技能——斷尾求生,最為出名的就是壁虎的斷尾求生,這是犧牲局部,保全整體的求生方式。只是有一種蜥蜴,尾巴是身體好幾倍長,斷尾求生有些可惜,這草蜥就是——梭德氏草蜥。
  • 【動物絕活】史前動物上演「斷尾求生」絕技
    REISZAncient Animal Could Take Itself Apart to Escape Predators這具化石是已知爬行動物中最古老的斷尾求生實例。就今天而言,該技能仍是很多動物的絕活。
  • (視頻)浙江首次出口觀賞動物鬃獅蜥、白玉蝸牛
    8月6日,50隻鬃獅蜥幼體、50隻白玉蝸牛、7000隻巴西龜經杭州海關所屬嘉興海關關員現場檢疫合格,順利出口科威特。其中鬃獅蜥幼體、白玉蝸牛活體不僅是嘉興地區首次出口,也是浙江省內首次出口。經確認,此次出口的活體動物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出口野生動植物種商品名錄》、CITES附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中的物種。海關關員檢查了出口商提供的養殖記錄,確認這些動物均是在嘉興地區經過人工繁殖得來,非野生。
  • 今天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浙江的稀有生物過得怎麼樣
    該物種的全省野生種群數量約為640-1000隻。白頸長尾雉在哪裡能遇到它:開化縣雉科鳥類,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中國特有種。增加的物種有黃鼬、黃腹鼬、果子狸(花面狸)、豬尾鼠、灰胸秧雞、勺嘴鷸、藍喉蜂虎、震旦鴉雀、黃胸鵐、大鳳頭燕鷗、粉紅燕鷗、褐翅燕鷗、畫眉、無斑雨蛙、中國雨蛙、華南雨蛙、三港雨蛙、斑腿泛樹蛙、崇安湍蛙、沼水蛙、大綠臭蛙、黑斑肥螈、秉志肥螈、中國瘰螈、東方蠑螈、安吉小鯢、義烏小鯢、天目臭蛙、天台粗皮蛙、棘胸蛙、小棘蛙、九龍棘蛙、黃緣閉殼龜、白頭蝰、角原矛頭蝮、寧波滑蜥、崇安草晰(崇安地蜥)、
  • 貪官像壁虎一樣「斷尾求生」行不通
    然而,在他事業發達的時候,骨子裡的私慾卻急劇膨脹,而且隨著權力的加大,也在一天一天地變化…… 法庭上,檢察機關指控,姜惠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財物,合計價值31.7萬元。此案最吸引眼球的是他的「斷尾求生」,即:得知系統內有人被檢察機關查處,對他來說簡直是一個晴天霹靂。「我會不會也像他們一樣被抓?」心虛的他輾轉反側,倍感壓力。
  • 中外聯合團隊研究發現,古老爬行類大鼻龍能斷尾求生
    新華社長春3月6日電(記者張建、邵美琦)我們都熟知壁虎斷尾求生的故事,但爬行類的這種求生技能最早是在什麼時候演化出來的?吉林大學6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古老爬行類大鼻龍能斷尾求生,是個十足的「逃生專家」。這項研究成果5日發表在世界知名科學雜誌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 蜥蜴斷尾求生?其實存活機率下降30%
    其中,蜥蜴類「斷尾求生」的能力被很多人所熟知。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斷尾同樣對蜥蜴存在生命威脅。臺灣師範大學林思民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蜥蜴斷尾後的存活機率會下降30%,它們的生命會在新的尾巴長出來之前一直遭受威脅。研究團隊發現,斷尾的蜥蜴,它們下個月的存活率會比尾巴完整的個體低了一大截。
  • 蜥蜴的斷尾求生術
    ,代表它最近才利用斷尾求生術逃過死劫。右圖個體的尾巴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再生,但仍然可以看出自割面與再生尾的明顯交界(圖中物種為截趾虎Gehyra mutilata。林展蔚攝)小時候喜歡東抓抓西抓抓的生態動物愛好者們應該常有失手,讓壁虎斷尾的經驗,相信所有首次親眼目睹的人都會對這個神奇的行為感到驚訝並且難以忘懷,畢竟自斷肢體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難以想像的。
  • 「壁虎斷尾求生」的啟示
    壁虎斷尾求生,海參拋出內膽保命,火蜥蜴截斷四肢再長新肢,他們都有一個神奇的共性:具備神奇的再生能力,身體失去的部分可以完好如初地重新再長出來。但是,如果人失去一條腿或者遭受嚴重中風,這種損傷則是永久性的。醫學家們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他們希望能在上萬種中國傳統古方中,找到使人體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
  • 中國首次發現早白堊紀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前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它的發現為研究此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化石證據,也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蜥蜴被白鷺啄住,就被白鷺一口吞食,蜥蜴只能斷尾求生!
    例如這次攝影師拍攝到:一條蜥蜴被一隻白鷺啄住,一般小動物都幾乎難於逃走,卻被蜥蜴斷尾求生,這是很多蜥蜴的本能。在動物世界中,白鷺的體羽皆是全白,是一種很美麗的涉禽,在近水地方活動,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蜥蜴自然也在白鷺的食譜上。
  • 浙江三門一村民自家田地發現兩隻「鱷魚」 系鬃獅蜥
    圖為:浙江三門一村民自家田地發現兩隻「鱷魚」 黎小雨 攝中新網台州6月5日電 (見習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黎小雨)5日記者獲悉,浙江省三門縣亭旁鎮一村民王女士近日在自家田裡幹農活時,突然發現兩隻長得很像鱷魚的「怪物」,嚇得她丟掉鋤頭就往派出所跑。
  • 國內有一種長鬍子的蟾蜍,嘴唇上有多條角質刺,中國特有珍稀蛙類
    在青蛙種類中,蟾蜍也屬於蛙類中一種,現在已知的蟾蜍科有300多種蟾蜍,分布在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等地區,而在國內有一種體態奇特的蟾蜍,被稱為是「長鬍子的蟾蜍」——崇安髭蟾,是因為其雄崇安髭蟾的嘴唇緣每側各有5-8枚角質刺。
  • 【城市物種日曆】3月20日 北草蜥
    作者:rickychan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爬行動物,大多分布於華南地區
  • 重口慎入:蠍子斷尾求生 菊花也丟了
    不少動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尾巴或者身體的某些部位丟掉,有的還能重新長出來,或者至少不會危及生命,但有的時候,為了求生,動物們真的是拼了。最近在南美發現了一種很稀有的蠍子屬Ananteris,緊急情況下會斷尾求生,當然毒刺也跟著沒有了,以後基本就告別捕食了。
  • 黃桑境內發現中國特有物種——粵紫萁 【黃桑發現】
    因為這是自然保護區一位護林員在黃桑境內無意間發現的,後經相關專家確認為粵紫萁 。它是特產於中國的稀有物種,其分布範圍極其狹窄,僅見於香港、深圳、江西、湖南等地,為中國特有種,且粵紫萁自19世紀中葉發現起至今為止的記錄數量也僅10多株。種名:粵紫萁  (Osmunda mildei C.Chr.
  • 蜥蜴斷尾不止是為了求生,吃掉自己的尾巴,還能達到補鈣的效果
    在眾多逃脫危機的手段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定是蜥蜴的斷尾求生手段。為什麼說蜥蜴的逃生手段能讓人印象深刻呢?那可就不得不提蜥蜴神奇的尾巴了,畢竟它的尾巴可是能夠沒了又再生的。我們都知道多數動物的身體一旦受了嚴重的傷,那麼對於它們來說就一定會留有痕跡,而且這些痕跡還有可能要伴隨它們的一生。
  • 物種科普 | 其實魔蜥有兩個頭,但是角蜥沒有.
    野外鮮豔的蘑菇/來源:Bing不同的物種擁有不同的體色,有些物種甚至因為體色的鮮豔,而被許多人認為是有毒物種,例如今天我們的主角,常年因生活在沙漠被許多新手認知為角蜥也就算了,更慘的是,竟然因為體色多變而曾被誤認為有毒
  • 斷尾重生不再是壁虎的專屬!鱷魚也可以,美國短吻鱷這次火了
    對於一些小型爬行動物來說,如果遇到危險,很多都會選擇「斷尾求生」,比方說壁虎,而且斷尾後,尾巴竟然也會神奇地重新生長出來。這種能力一直讓科學家們驚訝不已。不過,最近,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的科學報告指出,通過研究,更讓人驚訝的是,竟然鱷魚也懂斷尾求生,比方說來自美國短吻鱷,竟然也可以在斷尾後生長出新的尾巴來。
  • 中國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
    中國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 2020-01-07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