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這是東方大葦鶯!」尋著聲音,觀鳥愛好者王冰玲迅速拿起望遠鏡,很快就捕捉到一對兒大葦鶯掠水飛過,扎進遠處的蘆葦叢中。「但願他們在那兒又搭了一個家。」王冰玲輕輕地說。
東方大葦鶯落在轟然倒塌的窩前依依不捨
站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疊水花臺,王冰玲格外關注的還有黃葦鳽,因為它們築巢的那片蘆葦叢不久前被悉數砍倒,那天它們在「廢墟」裡苦苦尋找孩子的畫面歷歷在目,讓她心疼。
另一隻東方大葦鶯在散花的窩裡反覆翻找著什麼
當天,攝影師劉建忠也在場。「砍倒的葦子上,大葦鶯和黃葦鳽一遍遍飛回來,場面太心酸了。」他看到,原本搭在幾條蘆葦中間的鳥窩,隨著倒下的蘆葦全都散了,鳥蛋落水後也隨波逐流,窩邊留下兩隻幼鳥不停地鳴叫。一隻黃葦鳽從破碎的窩中翻出一根樹枝銜著飛走了。大杜鵑則在蘆葦上空一圈圈盤旋,最後哀鳴一聲離去,再也沒回來。
黃葦鳽反覆飛到蘆葦上尋找孩子
「大杜鵑也很心酸,它自己不會搭窩,都是把蛋生在大葦鶯的窩裡。」劉建忠按下快門記錄下眼前的一幕幕。以往只聽其聲不見鳥影,如今為了尋找孩子,它們將自己完全暴露在園林工人身邊,看得劉建忠心裡很難受。
大杜鵑盤旋著哀嚎一聲離去
當天,在十幾位愛鳥人士的努力下,園林工人立即停工,園方也聽取大家的建議,保留這片蘆葦直至鳥類的繁殖期結束。原來,這片蘆葦本該在冬春季收割,今年由於疫情一直拖到現在,蘆葦瘋長,水面面積不斷縮窄,影響了水下生物,可沒想割蘆葦的時候卻忽視了水鳥的繁殖期。
6月中旬園林工人正在割蘆葦
記者了解到,不僅奧森公園,圓明園也曾因割蘆葦被愛鳥人士緊急喊停。那什麼時候割蘆葦合適呢?記者聯繫到昆明市朱雀鳥類研究所(朱雀會)理事聞丞博士,他多年來一直參與北京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制定和生態保護規劃研究。「蘆葦必須要割,否則會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難以維持,冬季還有可能導致火災,但割蘆葦也要分時分區。」聞丞說,夏季割蘆葦要避開東方大葦鶯等鳥類的繁殖期,秋冬季節則要在滿足安全前提下留部分區塊,給越冬鳥類和珍稀低斑蜻提供棲息條件。
「其實這是對公園精細化管理水平的考驗。」中國農業大學城市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修復講師黃越認為,從大葦鶯和黃葦鳽被「拆家」可以看出公園對野生動物得保護還不夠細緻。「顯然,割蘆葦前沒對這片水域的生態情況摸底,發現鳥窩後也沒有及時停止,工作太粗糙了。」
黃越認為,公園還要進一步完善生物本底數據,採用包括公眾來源的觀鳥數據,開展園區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質量評價,在此基礎上細化功能分區和管理標準。還要發動自然愛好者,共同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部分圖片劉建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