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鳥類因為食物充足和環境適合越來越多。最常聽到的是「布穀鳥」,這種鳥總是神出鬼沒,總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叫聲,非常洪亮,聲音能傳很遠,也是它名字的由來。不過很少能有人見到它的真實模樣,這是一種比較膽怯的鳥,稍有人離近直接就飛走。
按照分類來說,布穀鳥的學名叫大杜鵑,屬於普通杜鵑的一個亞種,經常會出現農田和居民附近的高的樹木上。布穀鳥還有許多的別稱,人們常說的子規鳥、杜宇鳥、郭公鳥也都是指的它。布穀鳥的體型跟鴿子差不多,通體是暗灰色,翅膀是暗褐色,尾部是黑色,看起來非常好看。雌鳥和雄鳥的外形相似,但通體是灰色沾褐色的。看著不一樣,其實是同一種鳥,只是雌雄有別。
布穀鳥在農業上很有幫助,村裡的老人也會利用布穀鳥的行為習慣來預測時節。布穀鳥是主要是夏候鳥,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才會遷徙過來。當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之後,說明天氣馬上就要變暖了。俗話說「布穀鳥叫聲不斷,天氣馬上就回暖」,如果聽到布穀鳥一直在叫,說明天氣逐漸變熱,這也正好進入了小麥的成熟期。另外還有,「布穀布穀,收麥種穀」的說法。
另外布穀鳥主要以各種昆蟲為生,如松毛蟲,舞毒蛾,螞蚱,叩頭蟲等等各種昆蟲,並且食量非常大,對於消除農業害蟲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這也是是人們喜歡布穀鳥的原因。在許多地方還流傳著許多關於布穀鳥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於「布穀勸耕」了,聽到它的叫聲,仿佛在提醒人們儘快地耕種一樣。
布穀鳥一直給人們以敦厚的印象,事實上布穀是一種「巢寄生」的鳥類,人們常說的「雀佔鳩巢」也和布穀鳥相關。布穀鳥很少築巢,也不撫育後代,依賴其他的鳥來完成繁殖的任務。會趁機叼走其他鳥巢中的蛋,並且產下自己的蛋,出於育雛的本能,其他的鳥類會不辭辛勞的代為撫養。一般每年陸續能寄生10多枚的蛋,這樣其他鳥巢中繁殖孵化的成功率更高,保持種族的繁衍。
而布穀鳥蛋的孵化期很短,往往都是最先孵化出來,這時候出於本能會把其他未孵化的蛋和幼鳥推出巢外,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這時候就會發現這樣的一個有趣現象,雛鳥到後來居然長得比自己的身體還大。其實布穀鳥這樣做完全是「物競天擇」的本性,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對它進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