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敏:布穀鳥與算黃算割

2021-01-09 渭南文藝

春末夏初與同事去包聯村扶貧下鄉,偶爾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同事問是啥鳥這樣叫,我說是布穀鳥叫。他又問:「不是杜鵑嗎?」「平時聽到的不是算黃算割嗎?」我說:「是,又不是。」

我生長在農村,對布穀鳥和算黃算割還是比較了解的。

從度娘那裡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說不清,有人儘管查詢了,到底還是不太明白,越看越說不清。

其實,簡單地說,布穀鳥和算黃算割都是一個總類的鳥兒,是不同的鳥種。它們都是杜鵑科的鳥類,杜鵑科鳥類主要有大杜鵑、三聲杜鵑和四聲杜鵑。布穀鳥就是大杜鵑,而算黃算割則是四聲杜鵑。

大多數杜鵑都有巢寄生現象。用人們的道德觀念來衡量,它是壞蛋。常常是把自己的蛋產在別的鳥的巢穴裡,而把別的鳥蛋推出巢穴,讓別的鳥在不知道情況的前提下,替自己孵化後代,其心可誅。但是它又是捉食害蟲的高手,又屬於林業益鳥。

關於杜鵑的詩詞歌賦很多,典故也很多,把許多人搞糊塗了。最典型的典故是杜鵑啼血、望帝化杜鵑和算黃算割的故事。

宋人劉克莊《憶秦娥》一詞中提到的是一個神話故事: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當時有個死而復生的人鱉靈當了宰相。而那時洪水為災,民不聊生,鱉靈鑿巫山,開三峽,除了水患。望帝見他功高,便把帝位讓於他,自己隱居於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務農,死後仍不改其本性,他化為子規鳥(即杜鵑鳥),每到春天播種穀子的時候,它總要呼喚人們「布穀--布穀」,以提醒人們及時播種。而此時,正是杜鵑花開放之時,古人因見杜鵑嘴上有一塊紅斑,認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鮮血,故有「儘是冤禽血染成」,俗稱杜鵑花。

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所以又有杜鵑花的顏色是杜鵑鳥啼血染成之說:「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全唐詩》 卷759成彥雄《杜鵑花》句)「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悽。」(秋瑾)

據李時珍說:「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裝如雀鷂,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則藏蟄。」

宋代的蔡襄詩云:「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犢時。」陸遊也有詩曰:「時令過清明,朝朝布穀鳴,但令春促駕,那為國催耕,紅紫花枝盡,青黃麥穗成。從今可無謂,傾耳舜弦聲。」詩中催耕的布穀鳥。即杜鵑鳥。南宋詞人朱希真的「杜鵑叫得春歸去,吻邊啼血苟猶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鵑為催人「布穀」而啼得口乾舌苦,唇裂血出,認真負責的精神。

在春夏之際,杜鵑鳥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悽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

古代的許多文人根據文章需要和情感寄託,一般不會去考究杜鵑具體是那種鳥兒。杜鵑是候鳥,在關中,一般都是布穀鳥先到,晝夜不停地嚎叫「布穀--布穀」,正好和關中平原播種穀子相吻合,所以才有了提醒人們及時播種的傳說。四聲杜鵑飛回來的時間相對能晚一點,它的叫聲「算黃算割、先黃先割」,也正好和關中方言話語相通,催著人們趕緊收割麥子。所以,也就留下了許多善意的傳說。所不同的是,望帝讓位後提醒人們不誤農時,儘快播種,而算黃算割的傳說則顯得悲壯悽慘,它主要說的是一個懶漢死後的覺醒,提醒人們不誤農時勤勞耕耘,都是教化人的善意的故事傳說。

布穀鳥和四聲杜鵑還有一個區別,布穀鳥膽小,一般不會飛到城裡來。主要是在偏僻的、遠離人員活動的地方,一般情況下,很難看到它的身影,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而算黃算割的膽子就相對大一些,在小縣城或者是在鄉鎮街道都能聽到它的聲音。

【作者簡介】胡群敏,渭南市華州區人。其作品散見各級報刊及網絡平臺。

*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主 辦:渭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 編:趙粉絨

本期編輯:李佳沂

聯繫電話:0913-2126170

地 址:渭南市朝陽路東段21號

投稿郵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布穀鳥很殘忍?
    布穀鳥就是「鳩佔鵲巢」的主角。雌性布穀鳥會把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穴裡,讓其他鳥類幫它孵蛋,為了迷惑宿主,布穀鳥的蛋和宿主的蛋大小花紋都很像,它還會吃掉一枚或數枚蛋以便順利的偷梁換柱。在歐洲,布穀鳥的宿主多大125種,在我國,布穀鳥的宿主約有20種。布穀鳥會在遠處觀察宿主的動向,趁著宿主離開巢穴的機會,跑到它們的巢穴裡,將它們的鳥蛋吃掉一枚或數枚,然後快速產下自己的蛋。有動物學家發現,為了讓宿主離開巢穴,成年布穀鳥甚至會在外形和叫聲上模仿雀鷹,迫使宿主離開巢穴。
  • 雷小紅:神奇的布穀鳥
    天地遼闊,原以為布穀鳥是一種。聽的多了,竟聽出了不同季節或相同季節的幾種布穀鳴叫。 時常, 過了正月十五,陽氣回升,每日便可聽見布穀使勁的大聲鳴叫。先後有三聲,二聲,四聲。三聲的節奏緊促悽厲,二聲的婉轉緩慢 ,四聲的嘹亮動人。
  • 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七夕青蛙的死對頭七夕布穀鳥了解一下
    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七夕青蛙的死對頭七夕布穀鳥了解一下時間:2020-08-25 14:32   來源: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七夕青蛙的死對頭七夕布穀鳥了解一下 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梗?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
  • 【布穀鳥的叫聲】
    〖20120518〗明明白白,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那般奇妙,震耳動容;令我心曠神怡,催我寧靜致遠。
  • 鳥語花香之布穀鳥的叫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小滿過後,布穀鳥來了,說明開鐮割麥的季節到了,你知道嗎?布穀鳥有一個特點,它邊飛邊叫,邊飛邊叫的鳥好像不多。布穀鳥人們都稱它為:報春鳥,吉祥鳥,幸福鳥。你觀察過沒有,布穀鳥的叫聲,只有在春天初夏豐收的季節才有,因而代表著:春天,希望,幸福。布穀~布穀,這是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叫法,其實它的叫法不止於此,我們不懂鳥語,但是,鳥它懂我。
  • 布穀鳥的9枚蛋
    再順著妻子的目光看去,牛棚上,一隻鳥在著急地叫著,從牛棚頂飛上飛下,翅膀有黑白斑紋,他認得這鳥,是布穀鳥。  原來,布穀鳥在自家的饢坑裡做了巢,還下了蛋,準備孵化出它們的寶寶。  那9枚蛋靜靜地等待著接下來發生的事。  「怎麼辦?」坎加古麗沒了主意。   「好辦!」達吾提江說,「我們把鳥蛋小心地拿出來,接著打饢,打完後,再把鳥蛋放回原處。」
  • [俯仰天地]布穀鳥的叫聲
    [俯仰天地]布穀鳥的叫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2日 23:46 來源: 來源:湖北日報高池爸爸,快來看,我家窗臺上有一隻鳥。
  • 布穀鳥的叫聲||周國利
    偶爾在路邊可以聽到遠遠傳來幾聲布穀鳥的鳴叫,非常悠長、清亮、悅耳。這吉祥的候鳥的叫聲,就像一把鑰匙,一下把我心裡兒時的北方麥收時節田野風光的門打開來,蕩漾在眼前。五月底,北方的天氣開始乾燥炎熱,進入了麥子成熟收割期。「麥黃一晌」,麥穗已經沉甸甸的麥田,一陣熱風吹過就連片整塊的快速泛黃。
  • 【童年記憶】《布穀鳥叫聲》
    當我正讀著讀著聽見窗外傳來一陣「布穀,布穀……」叫聲,這是初夏的布穀鳥開始了婉轉的歌唱,那叫聲仿佛來自遙遠的天際,幽遠而空曠,似有魔力,瞬間捕獲了我的心。每次聽到這熟悉而動聽的聲音,我總會為之振奮,仿若一曲能夠療傷的音樂緩緩流進心扉,親切又溫馨。
  • 為什麼說布穀鳥是一種很「殘忍」的鳥?
    布穀鳥其實是杜鵑科鳥類的一種,生物學上被稱為「大杜鵑」。由於在夏季6月份麥子成熟快要收割時,這種鳥就會發出有規律性的「布穀-布穀」嘹亮的叫聲,因而得名「布穀鳥」。  布穀鳥身上的羽毛,性別不同、不同部位都有一定的差別,比如雌鳥腹部羽毛紅棕色、背部灰褐色、翅膀暗褐色、尾部黑色、頭部和頸部淺灰色;而雄鳥的腹部基本為白色、背部暗灰色,與雌鳥有所差別。因此,布穀鳥看起來,羽毛顏色雖然不是那麼華麗,但是也是變化多姿。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的叫聲到底是什麼意思?
    春末夏初,在南方農村就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四聲杜鵑「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本是杜鵑求偶的叫聲,在各地解讀不一樣。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解讀為「割麥插禾」,「咕咕咕咕」的叫聲和當地「割麥插禾」的方言的音相似,你們把它的叫聲解讀成什麼呢?
  • 布穀鳥真的很殘忍嗎?有何依據?
    布穀鳥是大家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鳥類之一,熟悉是因為每年的4-6月份,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能聽到布穀鳥「布穀~布穀」的叫聲,陌生是因為大都人只聽過布穀鳥叫,沒有見過真正的布穀鳥。有人說:布穀鳥是一種非常殘忍的鳥。
  • 【無痕】布穀鳥的叫聲
  •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胡埠懷《白浪情》群友*咕咕咕咕。每當春夏之交,布穀鳥的叫聲總會在小樹林的深處響起,那低沉而又渾厚的聲音,透出一股股濃濃的鄉情。今年,布穀鳥叫聲來得特別的早,二月春風三花時,咕咕之聲己從不知名的樹林之中傳出。
  • 摩西英語從英語角度講布穀鳥cuckoo含義
    說起布穀鳥,我們大家都知道,布穀鳥又叫杜鵑鳥,是一種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但卻時常發出「布穀聲」的鳥類動物。在歐洲,布穀鳥的叫聲意味著春天的到來。每到春來,布穀鳥掠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森林,出現於農田和居民點附近高的喬木樹上,大聲吆喝著:「布穀-布穀-布穀!」
  • 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這些事兒要發生了
    布穀鳥是農村人最熟悉不過的一種鳥了,很多農村人都熟悉它的叫聲。農曆小滿節氣一過,農人便可在清晨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什麼呢?在農村,聽到布穀鳥叫,這些農事要做了布穀鳥叫,一般是快到麥秋的時節。
  • 布穀鳥:基本簡介與名稱來歷介紹~
    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 芒種前後,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點悽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布穀布穀,布穀布穀」、「快快割麥!快快割麥!」、「快快播谷!快快播谷!」
  • 布穀鳥的叫聲是從田野裡傳來的
    《在楊巷村聽布穀鳥》 布穀鳥的叫聲是從田野裡傳來的田野,環布於村莊四周 許多次我走進其深處在去年的稻茬和裸露的泥土之間,尋找布穀鳥卻從未找到過 由此我曾疑惑布穀、布穀……這些來自于田野的神諭到底是由那些鳥兒還是由土地自己發出的 這疑惑迄今沒有答案而楊巷村,於我也漸成一隻尋不見的布穀鳥隱身於大平原和漫歲月
  • 農村故事:布穀鳥的叫聲
    他說,在湖北布穀鳥叫的不是:「打場垛垛」,而是:「快快下湖」,「快插快割」。他說這還有一段來歷呢!從前,在一個湖邊住著一戶人家,老夫婦和他們的一個獨苗兒子。老爹種了幾鬥湖邊的田,每年從吃了年夜飯後,沒休息幾天就開始種莊稼尋活路。一會弄湖草,一會積肥料,又選谷種,又修田梗。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也不歇。老婆婆在家裡織布紡線,起五更睡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