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鳥叫聲》
布衣閒人
每天的凌晨五點半,我都習慣的起床,首先推開窗戶呼吸一下這凌晨的新鮮空氣,開始瀏覽微信公眾平臺、朋友圈和群聊群,看到好文章就收藏或轉發到朋友圈,讓好友們欣賞美文,然後我就一個人默默的閱讀。
當我正讀著讀著聽見窗外傳來一陣「布穀,布穀……」叫聲,這是初夏的布穀鳥開始了婉轉的歌唱,那叫聲仿佛來自遙遠的天際,幽遠而空曠,似有魔力,瞬間捕獲了我的心。每次聽到這熟悉而動聽的聲音,我總會為之振奮,仿若一曲能夠療傷的音樂緩緩流進心扉,親切又溫馨。
記憶中,每年布穀鳥的第一聲啼鳴,不管多麼遙遠多麼飄渺多麼若有若無,我的耳朵總能第一時間捕捉到。心花兒便開了,身體像長了翅膀飛起來了,一切都變得那麼美好。此時的心,總是抑制不住,隨著那天籟般的叫聲飄向遙遠的家鄉,那個生我養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家鄉,多麼親切的字眼!今生不論身處何方,它總是逃不出我那殷殷的思念,牽動著我期盼的目光,直到生命的盡頭。
每年初夏,草木葳蕤,布穀初啼,正是春播正當時啊!一年一度的播種大潮又在我們這個東北大地上湧起來了,雖然這幾天一股寒流席捲著東北,雖然氣溫很低,但父老鄉親們知道穀雨時節是春播的大好時節,即使氣溫低一些也不會影響春播的。因為,畢竟是已經過了穀雨好幾天了。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父老鄉親們是深知這個道理的,要不抓緊播種就真的不趕趟了,過了芒種,不可強種的。這時你看,大田裡的人們忙碌著,有的整壠,有的施肥,有的播種,有的掩埋,井然有序。累了,大家就聚在田間地頭的大樹下,有說有笑,或躺或坐,用汗水揮灑著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
我特別喜歡尋一處無人的去處,躺在綠草如茵的空地上,嘴裡叼一朵含苞待放的野花,吮吸著莖子裡甘甜的汁液,品味著,冥想著,讓疲憊的身體得到歇息放鬆。和蝴蝶蜜蜂說著悄悄話,清風柔柔的小手撫摸著我的臉頰,看悠閒的白雲在藍天上漫步,愜意無比。閉上眼睛,聆聽布穀鳥的歌唱,一會在東,一會在西,那聲音如天籟般清脆悅耳,在碧藍如洗的天空中迴蕩,我也仿佛化作一隻布穀鳥在天空中隨它們自由自在地歡樂歌唱快樂飛翔。
古人自然也是喜歡布穀鳥的,不然,為什麼會給它取了那麼多好聽的名字?什麼「杜鵑」「快樂鳥」「伯勞」「杜宇」「子規」「獲谷」「謝豹」「光棍鳥」等等,在眾多的名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布穀鳥」。可是愛到極致仍有缺憾,也許這就是人生,永遠沒有完美無缺。說出來都有些羞於啟齒,活這麼大,還沒有親眼目睹過布穀鳥的芳容。我想,它一定是不知疲倦的,不然,怎麼從未在枝頭或田間見過它停歇?有幾次,好奇心驅使我拼盡全力追趕它,發誓一定要識得它的廬山真面目,可我那小小的人兒,短短的腿兒怎麼可能追得上一對會飛的翅膀?累得大汗淋漓,一屁股坐在地上,籲籲氣喘,頭兒旋,腿兒酸,眼前金光閃,它卻仍在耳邊「布穀,布穀」的歌唱,像是在恥我的痴笑我的傻。
後來,我上學後在學校看見了布穀鳥的彩色圖片,一飽眼福。布穀鳥是一隻可愛漂亮的小精靈,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橙黃色。雖然顏色各異,但身上大都布滿了斑紋,綠的,紅的,灰的,還有褐色的,五彩斑斕,紅紅的嘴巴。飛動的靈巧敏捷,停歇的呆萌可愛,有的歪著腦袋在思考,有的張著嘴巴在歌唱,還有的在捕食捉蟲……
在布穀鳥聲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寒來暑往,歲月更迭。轉眼,我也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了,可那深深的故鄉情,濃濃的故鄉意卻伴隨著歲月的增長而與日俱增。正如「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家鄉早已是舊貌換新顏,門前的馬蓮河水也只能是出現在夢境裡了。不變的唯有布穀鳥的那一聲聲清脆的啼鳴,讓我那濃濃的思鄉之情愈加深愈加濃……(2017年5月寫於老家)
記憶中的往事——通過回顧往事,交流情感經歷,分享人生感悟,展示生活優美,嚮往美好未來。講述真實情感事,傳遞人生正能量……本平臺不登廣告,原創文章不打賞!
長按二維碼,輕鬆關注
閱讀更多原創作品的請關注「記憶中的往事」,
喜歡本文的請在頁尾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