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鳥是怎麼繁殖後代的?好霸道

2020-11-22 驅動之家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人說,這時候「鳴鳩拂其羽」,布穀鳥開始提醒人們「快快布穀」了。這其實是它們求偶的叫聲。不過你知道布穀鳥是怎麼繁育後代嗎?方式有點特別哦!

有些鳥自己不築巢、不孵卵、不育雛,而是依賴其他鳥完成繁殖後代的任務,杜鵑(俗稱布穀鳥)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杜鵑會抓住機會叼走葦鶯、畫眉、伯勞等其他鳥巢中的蛋,並在巢內產下一枚自己的蛋,讓其他鳥類代為孵化。

孵出之後,不知情的親鳥媽媽出於育雛的本能,還會不辭辛勞地給杜鵑雛鳥餵食,直到雛鳥長得比自己身體還大。

那麼,杜鵑為什麼要把蛋下到別的鳥的巢裡呢?

鳥把蛋下到別的鳥的巢中,由其他鳥代為撫育,這種行為被稱為巢寄生

至於巢寄生是怎麼進化來的,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杜鵑顯然從巢寄生中獲得了不少好處。

首先自己不用築巢、孵化和育雛,節省了很多能量,可以有能力產更多的蛋。有研究顯示,杜鵑雌鳥每年3月至7月要在不同的鳥巢中陸續寄生10多枚蛋。

其次,寄生在其他鳥巢中的蛋繁殖成功率更高。杜鵑一般在一個鳥巢中只寄生一枚自己的蛋,由於杜鵑的蛋孵化期很短,往往最先孵出。

出於本能,杜鵑雛鳥會將同巢的親鳥生下的鳥卵和幼雛推出巢外,留下親鳥獨自撫養自己,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有更高的成活率。

另一方面,在多個巢中寄生,也避免了常言所說的「將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幼鳥中至少有一隻能夠活著離巢,確保種族繁衍。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布穀鳥繁殖後代的方式有多特別嗎?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夏天是各種各樣的鳥類活躍的季節,對於大部分的鳥類大家都很清楚,從正式過渡到春季那天它們便開始忙著築巢孵卵哺育鳥寶寶,並且幫助它們早日展翅翱翔,但是布穀鳥的繁殖方式和其它鳥類有所區別,布穀鳥也叫杜鵑鳥鵲,那麼布穀鳥是怎樣繁殖後代的呢?
  •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這簡直就是鳥類中的奇葩......布穀鳥的叫聲對於英國來說,是非常著名的,詩人稱之為「漂泊之音」。 它的叫聲是春天到來的預示,是鄉村生活的圖騰,它也被人稱為騙子或是盜賊。布穀鳥從不築巢,相反它們將蛋下到其它鳥類的窩裡魚目混珠,它們會將其它鳥類的蛋偷走並吃掉。
  • 「殺手」布穀鳥:借窩產子、讓別的鳥替養後代,不怕被發現?
    蘆葦鶯到了這裡,準備求偶、築巢、餵養後代。但是這些小鳥在沼澤地裡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了。布穀鳥也從非洲回到了這裡,它們很清楚楚到達的最佳時機。達爾文曾指出,布穀鳥借巢產蛋的奇特天性,是由它們祖先進化而來。但在演變過程中,後代越來越懶於築巢,也越來越缺乏父母的責任感。但這樣,反而會讓它們在多個巢穴,產下更多的蛋。這個成功的騙局,也會傳遞給下一代。但是,布穀鳥如何欺騙其他鳥類,讓它們心甘情願撫養別人的孩子呢?
  • 布穀鳥真的很殘忍嗎?有何依據?
    由於布穀鳥停留的地方大都是高大的喬木,所以,大多時候我們對它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鳥的」。  許多小夥伴可能會有疑問:布穀鳥的4個亞種均在我國有分布,為什麼我們只在每年的4-6月才能聽到布穀鳥叫?  細心的小夥伴一定發現了,布穀鳥的叫聲一年之中僅有兩三個月能夠聽到,而且這個時間大都集中在麥收以前,從麥收之後,布穀鳥的叫聲就非常的少聽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說布穀鳥很殘忍?
    布穀鳥就是「鳩佔鵲巢」的主角。雌性布穀鳥會把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穴裡,讓其他鳥類幫它孵蛋,為了迷惑宿主,布穀鳥的蛋和宿主的蛋大小花紋都很像,它還會吃掉一枚或數枚蛋以便順利的偷梁換柱。孵化出來的布穀鳥雛鳥也狠辣異常,它會本能地把宿主的蛋或者雛鳥推出巢穴,直到巢穴裡只剩它一個,然後張著嘴巴等待宿主的餵食。不明真相的宿主就這樣幫著「仇人」撫養雛鳥,而自己這一個繁殖季節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布穀鳥學名叫大杜鵑,拉丁學名Cuculus canorus。
  • 見過布穀鳥嗎?個頭其實很大,交尾很有儀式感,但繁殖方式太壞了
    每當暮春時節,可能很多朋友都聽到過「布穀、布穀」、「米貴陽」、「剛剛剛醋」、「老官好過」的鳥鳴聲,這正是布穀鳥的叫聲,其叫聲有二聲、三聲、四聲和八聲,聲音洪亮十分動聽。對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這種鳥叫聲出現的時候,意味著春天已經過了一半左右了,但是布穀鳥的叫聲也會延續很長時間,到了夏天還能經常聽到。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原來是杜鵑的一種,經常把卵寄生
    最常聽到的是「布穀鳥」,這種鳥總是神出鬼沒,總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叫聲,非常洪亮,聲音能傳很遠,也是它名字的由來。不過很少能有人見到它的真實模樣,這是一種比較膽怯的鳥,稍有人離近直接就飛走。按照分類來說,布穀鳥的學名叫大杜鵑,屬於普通杜鵑的一個亞種,經常會出現農田和居民附近的高的樹木上。布穀鳥還有許多的別稱,人們常說的子規鳥、杜宇鳥、郭公鳥也都是指的它。
  • 為什麼布穀鳥唱「割麥種穀」就要收麥了?
    每年初夏季節,當唱著「割麥種穀」的布穀鳥在天空飛過時,心裡便想起「又該收麥子了」!圖:大杜鵑(布穀鳥)杜鵑分為大杜鵑、三聲杜鵑、四聲杜鵑,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因此又被稱為布穀鳥,四聲杜鵑其聲為「割麥插谷」,鳴叫是雄性杜鵑發出的求偶信息。
  • 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這些事兒要發生了
    布穀鳥是農村人最熟悉不過的一種鳥了,很多農村人都熟悉它的叫聲。農曆小滿節氣一過,農人便可在清晨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什麼呢?在農村,聽到布穀鳥叫,這些農事要做了布穀鳥叫,一般是快到麥秋的時節。
  • 追本溯源,地球上第一個人類是怎麼產生、繁殖後代的?
    並不可能出現單體繁殖的情況,但是某些特殊的動物卻能單性繁殖,比如有永生能力的燈塔水母,亞馬遜雨林中特殊的雌性螞蟻群體,這兩者都是通過單性繁殖。就僅僅人類而言,所有的人類都必須有雌性與雄性共同參與才能夠繁衍後代。
  • 布穀鳥的9枚蛋
    再順著妻子的目光看去,牛棚上,一隻鳥在著急地叫著,從牛棚頂飛上飛下,翅膀有黑白斑紋,他認得這鳥,是布穀鳥。  原來,布穀鳥在自家的饢坑裡做了巢,還下了蛋,準備孵化出它們的寶寶。  那9枚蛋靜靜地等待著接下來發生的事。  「怎麼辦?」坎加古麗沒了主意。   「好辦!」達吾提江說,「我們把鳥蛋小心地拿出來,接著打饢,打完後,再把鳥蛋放回原處。」
  • 每年收完麥子之後,布穀鳥就不在了,它們飛去了哪裡?
    布穀鳥是一種夏候鳥,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會從南方飛回來,在我們這邊一般是處於小麥的灌漿期間,也就是小麥快成熟的時候就多了起來,因為這種鳥總是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過去農戶們會認為這是提醒農戶馬上就要開始收割麥子了,要開始做好準備工作了,比如把收割工具磨得鋥亮,把裝小麥的袋子準備好,壓賣的場地整理平整等
  • 【布穀鳥的叫聲】
    〖20120518〗明明白白,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那般奇妙,震耳動容;令我心曠神怡,催我寧靜致遠。
  • 胡群敏:布穀鳥與算黃算割
    同事問是啥鳥這樣叫,我說是布穀鳥叫。他又問:「不是杜鵑嗎?」「平時聽到的不是算黃算割嗎?」我說:「是,又不是。」我生長在農村,對布穀鳥和算黃算割還是比較了解的。從度娘那裡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說不清,有人儘管查詢了,到底還是不太明白,越看越說不清。其實,簡單地說,布穀鳥和算黃算割都是一個總類的鳥兒,是不同的鳥種。
  • 百姓故事:布穀鳥的傳說
    相傳在改革開放以前,小李村有一個李財主有幾千畝良田,非常的霸道,不講道理,主要還心狠手辣。養著幾十個長工,手底下還養了十幾個打手,只要是長工們做事稍微慢了點,就會遭到毒打,別說吃飽穿暖,就是做事麻利挨不了打,也總是忍飢挨餓。
  • 【童年記憶】《布穀鳥叫聲》
    >       每天的凌晨五點半,我都習慣的起床,首先推開窗戶呼吸一下這凌晨的新鮮空氣,開始瀏覽微信公眾平臺、朋友圈和群聊群,看到好文章就收藏或轉發到朋友圈,讓好友們欣賞美文,然後我就一個人默默的閱讀。
  • 動物可以在不交配的情況下繁殖後代嗎?
    大多數野生動物都需要繁殖後代,但有不少物種無需交配即可生兒育女。這種現象叫做單性生殖。單性生殖是什麼?動物的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種。採用有性生殖時,雄性和雌性生物可以產生在基因上獨一無二的後代。在這種情況下,卵子和精子都不可或缺,因為它們都攜帶了產生後代所需的遺傳信息。而無性生殖則無需配子的結合便可產生新的個體。採用無性生殖時,生物後代由從單獨母體的卵子發育而來。有性生殖的後代的基因可能千變萬化,但無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則與母體完全相同。
  • 雷小紅:神奇的布穀鳥
    天地遼闊,原以為布穀鳥是一種。聽的多了,竟聽出了不同季節或相同季節的幾種布穀鳴叫。 時常, 過了正月十五,陽氣回升,每日便可聽見布穀使勁的大聲鳴叫。先後有三聲,二聲,四聲。三聲的節奏緊促悽厲,二聲的婉轉緩慢 ,四聲的嘹亮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