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改革開放以前,小李村有一個李財主有幾千畝良田,非常的霸道,不講道理,主要還心狠手辣。養著幾十個長工,手底下還養了十幾個打手,只要是長工們做事稍微慢了點,就會遭到毒打,別說吃飽穿暖,就是做事麻利挨不了打,也總是忍飢挨餓。
李財主自己是肥到流油,還養著四五個小妾,日子過得逍遙快活。幾千畝良田所產的稻穀堆滿了糧倉,卻不捨得長工們掉在地上一粒稻穀。長工們每天汗流浹背,幫著地主老兒種稻穀,看著每年金黃的稻穀進了地主老兒的糧倉,只有一丁點兒分給長工們,也只夠他們過年時一家人吃兩三天稀飯,可見這財主老兒多麼貪心。
1958年冬天,乾旱的天氣持續了六七個月,全國各地都在鬧饑荒,所有的人都湧上了山上去挖野菜,能吃的能挖的野菜樹根都被人們吃完了,挖完了。但是一部分人還是因為冬天裡找不到食物,又餓又冷,凍的凍死,餓的餓死。但是小李村的李財主卻把滿倉的糧食看得緊緊的,有一隻老鼠來偷吃,都要活抓住老鼠進行批鬥。長工們分得的大米也只能勉強做成粥度日。
但是小李村雖然地大物博,但是大部分的良田都被李財主霸佔了,留下些貧瘠的土地給佃戶們,貧農們直接面對天災,顆粒無收,勉強能熬到春節以後。春節沒過多久,李財主就張羅著在田間播種,種水稻。長工們把幹稻穀放進水裡泡上水,泡到穀粒膨脹,大約三天左右,拿到平好的水田撒上種子。叫長工們沒日沒夜的挖溝引水,想辦法灌溉農田。
好容易熬到了過了清明節後,可以種秧苗了,但是餓死的人不計其數,哪裡還有多少人有力氣幹活啊,大家都盯著李財主的糧倉眼巴巴地咽口水,餓壞了的大家,像瘋了似的奔向李財主的糧倉…………
任由打手們怎麼追逐驅趕打罵都無濟於事,這可急壞了李財主,他哪裡啃罷休,但是面對潮水一般湧來的人群,他只能眼巴巴看著大家往糧倉裡搶糧。面對飢餓,大家已經對死沒有了恐懼。黑壓壓的人群擠進了李財主家,更多的災民都想搶上一口糧。幾十間沒一會糧倉裡全部被打開,糧食都被大家扛的扛拿的拿給提走了。
李財主欲哭無淚,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沒過多久成千上萬的災民都湧向了小李村,整個村子人山人海。嚇得李財主帶著幾個隨從趕緊跑回了家,李財主剛回到家,隨從準備關門,就被隨後跟來的災民擠倒了大門,李財主和兩個隨從被壓到了門下,人們踩著壓倒的門奔向李財主家…………
不知道過了多少天,人們才發現被踩在門板底下的李財主,把他隨便挖了個坑,埋了。
沒過多久,李財主的墳頭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一個鳥窩,住了一窩鳥兒,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這種鳥叫的人們,每天都能聽到「找工,找工(布穀,布穀諧音)」的聲音在田野裡迴蕩著。
老人們說,那是李財主的報應,壞事做多了,化成了「找工鳥」死了還不忘記找工插稻穀呢?每年快到插秧的季節都不忘催促人們「招工,該插秧了。」
所以到現在,快到插秧的季節,在田野上方都有布穀鳥每天都會「找工,找工」地叫個不停。直到秧苗插完為止,「找工鳥」就不叫了,秧苗已經種好了,他已經放心了。
經歷了這次疫情,終於體會到了五八年鬧饑荒的這種日子,真的感慨萬千!喜歡給個關注,一起來討論一下大家是怎樣艱苦抗疫的?
需要大家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