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部名叫《布穀鳥的呼喚》的小說震動了英國的推理文學評論界。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季夜晚,倫敦高級公寓裡,有一位藝名為「布穀鳥」 的超級模特,突然從白雪覆蓋的陽臺上摔下身亡。
這位模特最近麻煩纏身,警方認定她是自殺。
但模特的表哥堅信妹妹不會自殺,於是僱傭了私家偵探克爾科莫蘭斯特萊克進行調查。
斯特萊克是一位退伍老兵,在阿富汗戰場上失去了一條腿,回國後又遭遇失戀、流離失所等重重打擊。
這起案件的報酬對生活窘迫的他猶如一根救命稻草。
他開始走進這位模特生前紛亂的世界。
他當時並不知道,離案件真相越近,命運的漩渦越將他推向危險的深淵……
雖然這部推理小說的案件本身並不算突出,但是一向嚴苛的英國推理文學評論界卻給予了這部小說較高的評價;
認為它帶有「推理小說黃金時期」作品的遺風;
且小說在人物描寫、環境渲染、事件敘述等方面的寫作功力都堪稱上乘;
甚至有評論家盛讚他能在這部小說中讀出「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的感覺!
然而令這些推理評論家們驚訝的是,小說出版社宣稱:
《布穀鳥的呼喚》的作者是一位毫無名氣、從來沒有寫過小說的新晉男作家,名叫羅伯特蓋爾布萊斯。
在小說扉頁上還有作者的自我介紹:
他曾在英國皇家憲兵隊服役數年,2003年從軍隊退役;
開始從事民間保安工作,小說中斯特萊克的故事取材自他的親身經歷以及那些退役的部隊戰友們。
這樣的解釋不足以服眾,一位退役後的保安,剛剛涉足文壇就有如此深厚的寫作功底,甚至能和「推理女王」媲美?
更令推理評論界和對此感興趣的新聞媒體疑惑的是,出版社拒絕任何記者採訪小說作者羅伯特蓋爾布萊斯。
而且這家出版社官方網站上發布的所有在該社出版過作品的作家照片,唯獨缺了蓋爾布萊斯的。
而且這位新人作家從出書到現在從未在公開場合亮相,也沒有出席過任何活動。
該出版社對所有作者一向一視同仁,即使像J.K.羅琳這樣的「大牌作家」也並不例外,為什麼蓋爾布萊斯能享受「特殊待遇」呢?
「J.K.羅琳」?!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記者們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於是他們派出了專門的記者去調查這件「推理文壇疑案」;
終於讓記者發現,J.K.羅琳在小說《布穀鳥的呼喚》出版之前,曾在該出版社出版過一部犯罪小說《偶發空缺》,兩部小說的編輯是同一人。
再聯想到小說《布穀鳥的呼喚》中對女性衣著嫻熟、細膩到絲絲入扣的描寫,更讓記者更堅定了自己的猜想。
在記者們的「窮追不捨」下,羅琳終於坦率地承認,「羅伯特蓋爾布萊斯」是她的另外一個筆名;
她甚至還與出版社的編輯們「合謀」,杜撰了「退役保安蓋爾布萊斯」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羅琳表示:
「在沒有廣告吹捧、沒有讀者期望之下寫書出版,感覺太美好了。
用無人知曉的另外一個名字來獲得肯定和讚許回報的,難道不是更快樂更純粹一些嗎?」
她甚至還遺憾地表示:
「我本來希望這個秘密可以藏得再久一點,化身成蓋爾布萊斯是一次非常好的自我解放體驗。」
其實,羅琳一直對偵探推理類小說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也時常出現對神秘謀殺案的描寫。
2005年,在該系列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新書發布會上,羅琳表示:
其實魔法科幻故事並不是自己的最愛,她希望在「哈利波特」系列結束後,嘗試著創作偵探推理小說。
終於,在八年之後,她不僅實現了自己的「推理夢想」,還製造出了一樁「推理文壇疑案」!
平心而論,《布穀鳥的呼喚》在案件推理的方面來只能算是中等水準。
在偵探的推理和最後的案件真相還原方面甚至還存在一些難以自圓其說的漏洞;
雖然有類似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文風,但是只繼承了她對人物和事件的精彩描寫;
沒能把握住「推理女王」的創作精髓——在看似細碎的描述中一點點透露案件的線索,並在真相揭露之時逐一回收;
難以令「案件至上」的本格派推理小說迷們滿意。
不過,J.K.羅琳在「斯特萊克探案」系列中走得本來就是更偏向於社會派推理小說的路線,即對社會黑暗面的揭露和人性善惡的描寫更重於案件本身。
這點從羅琳對小說主角偵探的塑造中就可以看出,斯特萊克並不像傳統歐美推理小說中的名偵探福爾摩斯、波洛那樣擁有超凡的推理能力和較高的社會地位,而是一個「像熊一樣的雄性偵探」。
他是一個出身低微的私生子,還在戰爭中瘸了一條腿,連女友也在和他鬧分手;
他窮困潦倒,睡在破舊辦公室的行軍床上,每天為還債發愁,還擺出兇狠的樣子只為免費去浴池洗澡;
他見到漂亮的女人也會一直盯著看,禁不住美色的誘惑,一點也不「高大偉岸」。
然而就是在他這樣落魄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偵探的正直之心和對真相的執著追求;
在自己有可能深陷危險的情況下依然敢於獨身直闖有眾多保鏢把守的製片人辦公室,即使在自己會拿不到酬金的情況仍堅持在兇手面前揭露真相。
多年軍旅生涯培養了他的正直與自信,他需要錢,但是追求的並不是金錢;
而是真相,一個屬於公眾的真相,而他縝密的頭腦也保證了他最終達到了目的。
在這部小說中,案件推理只是外殼,對資產階級所謂「上流社會」的諷刺才是它的核心。
為了調查女模特的死因,斯特萊克從這位超級模特的社會關係入手,進而滲入到上流社會的黑暗深處。
流行歌手、時裝模特、知名設計師、千萬富翁、律師等,相比落魄的偵探斯特萊克,這些人的表面都是光鮮靚麗,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
但隨著斯特萊克的調查越來越深入,他發現這些人只是一群用華麗的衣著和大房子遮擋起來的「下流胚子」,人人背後都有一筆爛帳……
羅琳在書中充分展現出擅長複雜人物關係和細節的描寫、伏筆鋪陳精巧而雅致的特點,把涉及眾多場景和人物的故事前後編排得滴水不漏;
字裡行間透露出的幽默與諷刺的成熟文風,從這個角度來看,《布穀鳥的呼喚》堪稱精品。
在許多人眼裡,「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是一個生活在童話理想世界中的女性,實際上她一個關注社會,關注現實的作家。
她描述社會的黑暗,諸如空虛、欺騙、自私等;
但她同時更是在追求「希望」,追求人的生存本質。
從魔法科幻的「哈利波特」到嚴肅成人向的犯罪小說《偶發空缺》,再到偵探推理類的《布穀鳥的呼喚》,這個主題一直在延續著。
繼《布穀鳥的呼喚》之後,羅琳又於2014年和2015年相繼推出後續小說《蠶》和《罪惡生涯》,讓「斯特萊克探案」成為了系列小說。
2017年,BBC電視臺將「斯特萊克探案」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神探斯特萊克》,迄今已經播出兩季,令推理迷們對「斯特萊克探案」系列的新作也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