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故事第二季 第6篇
人們總喜歡特立獨行,而不是處處依賴他人。
可在動物界裡,布穀鳥,卻是十足的寄生蟲、竊賊、騙子,甚至是一個殺手。
上天賦予了布穀鳥「騙子」的天賦,以彌補它們母性缺乏、不養育孩子的事實。
△布穀鳥
布穀鳥,又叫子規、杜鵑,是鄉村生活的圖騰。
布穀鳥的廬山真面目鮮有人知,它獨特的生活習慣更是一個謎。
布穀鳥,從不築巢,但會「鳩佔鵲巢」。
它們會將蛋下到其它鳥窩裡,並吃掉巢穴裡的蛋。
而剛出生的小布穀鳥,與生俱來的本領就是殺死窩中的其它雛鳥。
△嬌小的養母(左),正在給體型巨大的布穀鳥幼崽(右)餵食
不可思議的是,個頭碩大的小布穀鳥會設法欺騙嬌小的養父母,餵養照顧它數周,直至獨立。
這個「職業騙子」是如何做到這點,而不被拆穿的呢?
劍橋大學的生態學教授尼克·戴維斯,花了二十多年研究布穀鳥,並向我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尼克·戴維斯
一些雌性布穀鳥,只對一種鳥情有獨鍾,這就是蘆葦鶯。
蘆葦鶯,只是布穀鳥在歐洲選中的20種寄養宿主之一。
△蘆葦鶯
4月下旬,蘆葦鶯經過漫長的遷徙,從遙遠的非洲來到了英國劍橋郡的威肯沼澤。
蘆葦鶯到了這裡,準備求偶、築巢、餵養後代。
但是這些小鳥在沼澤地裡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了。
布穀鳥也從非洲回到了這裡,它們很清楚楚到達的最佳時機。
△布穀鳥
雄性布穀鳥會選擇蘆葦鶯密集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領地。
隨後,雌性布穀鳥也到了。
這意味著欺詐之劇,即將上演。
5月中旬,首批到達的蘆葦鶯所築的巢穴已竣工,它們的蛋也即將產下。
△蘆葦鶯的窩
但蘆葦鶯的一舉一動,都在被一些布穀鳥虎視眈眈地窺視著。
布穀鳥不築巢,也不養育自己的孩子。
達爾文曾指出,布穀鳥借巢產蛋的奇特天性,是由它們祖先進化而來。
但在演變過程中,後代越來越懶於築巢,也越來越缺乏父母的責任感。
但這樣,反而會讓它們在多個巢穴,產下更多的蛋。
這個成功的騙局,也會傳遞給下一代。
但是,布穀鳥如何欺騙其他鳥類,讓它們心甘情願撫養別人的孩子呢?
這是從亞里斯多德時期,就困擾了無數自然科學家的問題。
直到20世紀20年代,謎團才被解開。
埃德加·錢斯,這位資深的鳥類愛好者,發現了許多前人不曾知曉的秘密。
△埃德加·錢斯
1920年,他在英國伍斯特郡的公園裡做了一個觀察類實驗。
錢斯給觀察的每隻布穀鳥都做了詳細的記錄。
在此過程中,他有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發現。
他發現,布穀鳥隔一天,產一次蛋。
△布穀鳥偷偷產蛋前,會把窩裡的鳥蛋吃了
大部分鳥兒在凌晨產蛋,而布穀鳥基本是在下午產蛋。
錢斯發現布穀鳥直接把蛋產在了其它鳥的窩裡。
但究竟如何成功欺騙宿主替自己撫養孩子?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半個多世紀後,才有了答案。
布穀鳥模仿宿主的蛋,是騙術的重要組成要素。
理論上來說,這種欺騙加大了布穀鳥和宿主間的競爭。
△布穀鳥的受害者(宿主)——蘆葦鶯
一旦宿主展開了防守,就會激發布穀鳥產生更高明的騙術。
同樣,這也會讓宿主產生更全面又進步的防守措施。
尼克通過實驗證明了模仿的必要性:
想要成功矇混過關,兩種蛋的顏色、圖案和大小必須一致。
△箭頭所示:不同顏色、不同品種的布穀鳥蛋與寄養者(宿主)蛋的對比
淺綠色布穀鳥蛋模仿蘆葦鶯蛋。
藍色的布穀鳥蛋模仿紅尾鴝蛋。
帶斑點的布穀鳥蛋模仿鳴鳥蛋。
但是,每隻雌性布穀鳥只能產一種形狀的蛋。
所以,只有把蛋模仿得惟妙惟肖,布穀鳥才能瞞天過海。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布穀鳥已經完成工作。
下一步,它必須要計算出產蛋的精確時間。
蘆葦鶯每4至5天,才產一枚蛋。
△蘆葦鶯的蛋
布穀鳥必須要緊盯蘆葦鶯,以確保能在同一天生產。
如果太遲,那麼小布穀鳥也許就不能及時孵化出來。
如果太早將蛋產到蘆葦鶯巢,這些蛋就會被養父母扔掉。
儘管布穀鳥在養育後代上不負責任,但也會按時履行繁衍的職責。
在一個巢穴裡,布穀鳥只產一枚蛋。
在一個繁殖季裡,一隻布穀鳥會產近20枚蛋。
這意味著將有20對養父母,幫布穀鳥免費撫養孩子。
△蘆葦鶯正在幫布穀鳥孵蛋
但,這也意味布穀鳥需要監控20多個巢穴,並成功把蛋送給養父母。
中了騙局圈套的蘆葦鶯,完全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不過,一些未被布穀鳥打擾的巢穴,似乎很安全。
漫長的夏日,數不清的昆蟲為需要餵養孩子的蘆葦鶯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蘆葦鶯為雛鳥捕捉的食物
幸運的話,一個繁殖季裡,一對蘆葦鶯夫妻可以成功撫養兩窩幼崽,一共約8至10隻。
而那些中了布穀鳥圈套的夫妻,則沒有時間去撫養第二窩幼崽。
因為,餵養一隻小布穀鳥就已經讓它們力不從心。
這隻布穀鳥幼崽剛破殼。
接下來,蘆葦鶯父母的親生孩子的命運,就將被冒牌貨支配。
養父母對這個小惡魔毫無提防之心。
△小布穀鳥把巢裡養父母的蛋,推了出去
剛出生24小時的布穀鳥還未睜眼,身上光禿禿的,便本能的將巢裡其他的蛋,都推了出去。
現在,這對蘆葦鶯夫妻失去了所有的親生骨肉。
接下來,小惡魔可以霸佔養父母餵養的所有食物。
有時候,蘆葦鶯的蛋,會先孵化出來。
小蘆葦鶯和小布穀鳥會有一段短暫的共處時光。
△小布穀鳥 把蘆葦鶯幼崽 推了出去
接下來,小布穀鳥便會痛下殺手,將巢穴內所有生命清出巢外。
這隻8天大的布穀鳥,已經掃清了一切障礙物,狼吞虎咽地享受著養父母給自己帶回來的所有食物。
小布穀鳥成長飛快,幾天後,巢穴就已經容不下它了。
△蘆葦鶯正在給體型巨大的布穀鳥雛鳥餵食
它的個頭也遠遠超過了同齡的蘆葦鶯雛鳥,甚至是自己的養父母。
但小布穀鳥依然可以讓養父母一天忙碌16小時餵養它,這是多麼高超的騙術。
那麼小布穀鳥是如何迷惑養父母,獲得更多的食物呢?
科學家從中找到了答案:一隻大型雛鳥不會讓蘆葦鶯夫妻帶來更多的食物,巢裡的求叫聲才是關鍵。
他們發現:自出生以來,小布穀鳥就在玩一個把戲。
△小布穀鳥正在大聲呼喚求食
小布鳥的叫聲,會發出非常快速的叫聲。
一周大時,它的叫聲聽起來像是一窩飢餓的雛鳥在吵鬧。
當它兩周大的時候,它的叫聲像是兩窩幼崽在喧囂。
正是這種急迫的叫聲,迷惑了父母。
這個巨大的布穀鳥已經20天了,鳥巢再也容納不下它,很快它將不得不離開鳥巢。
△即將成年的布穀鳥
但是養父母還會繼續餵養它兩周,直到它可以獨立生存。
很難相信,半個月後,這個雛鳥將飛往4000公裡外的非洲過冬。
如果在艱辛的旅程中能夠順利活下來。
明年春天,它將回到出生地。
像祖輩一樣,對蘆葦鶯設下重重騙局,讓受害者替自己繁衍後代。
附:往期回顧
資料來源:
BBC,《解密布穀鳥 The Natural World Cuckoo》,英國
果殼網,《大杜鵑,為什麼能同時模仿不同顏色的蛋呢?》
文/劉珊珊,審/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