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類還險惡的鳥,在別人巢裡卵產,幼鳥剛出殼就殺死全部小夥伴

2020-12-05 肥蟹看世界

鳥是自然界神奇的動物,靠肌肉的力量就能在空中自由翱翔。在還沒有飛機的年代,所有人都幻想著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即使在滿天是飛機的今天,依然有無數人想擁有一雙可騰空而起的翅膀。很多人喜歡觀鳥,背著各種望遠鏡、單眼相機,跑到野外去蹲點一整天,就是為了觀察各種鳥兒的美態和生活習慣。在大多人眼中,鳥兒都是可愛的,外形漂亮叫聲悅耳,卻不知道有的鳥兒比人類還險惡!

有一種鳥兒被人稱為「惡鳥」,因為它的習性非常的令人厭惡,總喜歡將蛋生在別的鳥的窩裡,等幼鳥孵化出來之後,它的幼鳥就會把窩裡的所有幼鳥全部殺死!很不可思議吧?但在自然界,這種事情卻真真實實發生了,而且在每年的六七月份經常發生,「鳩佔鵲巢」這個詞語就是這麼來的。這種比人類還要險惡的鳥就是「布穀鳥」,也叫「大杜鵑」。

布穀鳥分布很廣很多地方都有,在我國的西部南部、印度、尼泊爾、泰國、緬甸等地方都可以見其身影。這種鳥能長到32釐米長,羽毛顏色以灰褐色為主,常躲在樹上叫,叫聲聽起來有點像「不哭、不哭」(PS:很多影視作品夜間暗號就是學這聲音)。這種鳥的叫聲在南方的林子裡經常會聽到,只是由於它們躲得太隱蔽,因此通常都只能聞其聲不見其形。

布穀鳥在產卵的時候,會偷偷把卵產到體型較小的雀類的巢中,宿主多為畫眉、葦蔦、麻雀等。它會趁宿主離開巢的時候,快速將卵產進去然後逃之夭夭,為了怕宿主發現蛋的數目不對,它甚至還特意將宿主窩中原有的鳥蛋弄掉一顆。布穀鳥不會將所有的蛋都產在同一個宿主的巢中,一個巢它只產一顆,然後飛到下一個巢再產一顆,非常的狡猾,它這種利用其他鳥來孵蛋的行為叫巢寄生。

布穀鳥之所以要通過巢寄生的方式來繁殖,是因為它太「懶惰」了——自己不會築巢。其他鳥兒在求偶之前就會用雜草、樹枝將巢搭建好,到了雌鳥要繁殖時就在愛巢中產蛋、孵化、餵養,這是自然界鳥類的常規操作。然而,這布穀鳥不具備築巢技能,所以也就沒地方產卵和孵卵了,只能不擇手段讓別的鳥兒替它孵卵。

布穀鳥不僅「懶惰」,還是一種非常「花心」的鳥,它們並沒有固定的配偶,有時會發生幾隻雄鳥一起追求一隻雌鳥的情況。只不過它們都是「甩手掌柜」,不用自己撘巢,而且連幼鳥都是別人養大的,有瀟灑的資本。布穀鳥被稱為「惡鳥」,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幼鳥被宿主孵化出殼後,憑藉自己體型較大,會將巢裡所有的小夥伴(或者還沒孵化的蛋)統統擠出鳥巢摔死,這樣確保自己得到「養父母」的全部精力餵養。

因為布穀鳥的體型要比宿主大很多,所以幼鳥的胃口也大,宿主整天都要忙著抓蟲子或其他昆蟲回來餵它。沒過多久,布穀鳥的幼鳥的體型就超過了宿主,再過段時間就長得比宿主大好幾倍,依然張大嘴嗷嗷待哺。宿主為了養這「仇家」,累死累活的情形,實在令人鼻酸。因此,布穀鳥便有了「惡鳥」的稱號。

雖然布穀鳥是惡鳥,在巢寄生過程中的所作所為比人類還要險惡,但是對森林而言,它屬於益鳥。它以昆蟲為食,替樹木除去了很多害蟲,而且連一些其他鳥類不敢吃的毒蟲子,比如松毛蟲、舞毒蛾等,在它看來就是美食。

各位看官,你們喜歡布穀鳥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北出現比大熊貓還珍稀的鳥,圓腦袋黃嘴巴,傻傻地替別人養幼鳥
    震旦鴉雀是「鳥中大熊貓」,對棲息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只生活在蘆葦蕩裡,數量稀少,十分罕見,所以每當有震旦鴉雀出現的消息,都令愛鳥人士非常興奮。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遊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此外在河北、山東、上海等地也發現了震旦鴉雀種群。
  • 攝影師捕捉鳥媽媽餵養幼鳥瞬間
    這3隻幼鳥等母親等了那麼久,看起來有點不開心,它們還不知道媽媽已經帶著好吃的飛到它們身後。鳥媽媽給這隻等待的幼鳥帶回味美螞蚱。這些照片顯示了幼鳥的聰明可愛和它們與人類幼兒的驚人相似,以及鳥媽媽養育子女的艱辛。通過這些很有意思的照片可以了解到一些幼年鳴禽的生活,以及它們與媽媽的親密關係。雖然它們是小鳥,但是這些幼鳥跟人類幼兒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整天無所事事、不停的鳴叫、焦急地等待媽媽把吃的東西帶回來。而鳥媽媽為了養活這一大家子,天天忙得團團轉。
  • 小男孩傷害幼鳥 鳥媽媽跟蹤報復
    本報訊據《海峽都市報》報導,因為曾搗過鳥窩,傷害了幼鳥,福州福清鏡洋鎮北張村小男孩頻頻遭到鳥媽媽以拉屎、扔石塊、扔蟲子等多種手段的襲擊,害得他要在父親的保護下,捂著腦袋才敢上學。  被襲擊的孩子名叫文文(化名),11歲,三年級小學生。村民們說,那隻鳥兇巴巴的,它每天都守在文文家門口的樹上,看到孩子出門,就馬上衝下來。
  • 野生鳥被買賣當美味和玩物 剛長毛幼鳥難逃魔掌等死
    每逢青島平度城區大集,花鳥市場上都會有人公開叫賣各種野生鳥類,規模還相當大像斑鳩之類體型稍大、可以當作美餐的鳥兒,一隻能賣15元左右,翠鳥、白頭翁等益鳥2元一隻,而身上剛長羽毛的雛鳥只賣0.5元。森保站的專家說,他們幾乎沒有存活下來的可能。暗訪 集市成了野生鳥交易場「太缺德了,這麼多的野生鳥成了不法分子販賣的對象!」市民李先生向記者反映問題時非常氣憤。
  • 雲南一動物觀察員用嘴餵幼鳥 被贊最美「鳥媽」(圖)
    「最美鳥媽」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李學書的動物保護觀察員,從今年4月以來,先後在園區的密林中救起30多隻被風雨打落下來的小鳥,為了照顧好小鳥,她不僅精心護理,還用嘴巴銜著蟲子餵食小鳥,在她的精心護理下,小鳥們一天天地健康成長,李學書希望這些小鳥能早日回到森林之中。
  • 沒良心的母黑鸛,啄傷體弱的幼鳥,還把它丟窩外,讓蒼鷺叼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4隻幼鳥食量越來越大了。黑鸛夫妻每一次歸來,巢中總是傳出一片爭搶之聲,巢裡寶寶們都想多吃一條魚,它們甚至為了多吃一條魚而大打出手。黑鸛夫妻知道,河流裡的水越來越少,甚至出現季節性斷流乃至乾涸,水裡的魚兒數量不足,它們的食源地大幅縮小了。現在已經捕不到太多的魚,也許過不了多久,可憐的黑鸛夫妻就要斷糧了,可是寶寶還沒長大,暫時還不能移窩。
  • 鳥媽媽餵幼鳥的時候,為何總會漏掉幾隻?
    對於人類來說,人類的一胎基本上只生一個孩子,不過也有生雙胞胎的情況。不管是獨生兒女還是雙胞胎,人類都會精心照顧自己的孩子。不過,對動物們來說就不是這樣了,比方說企鵝。因為絕大部分的鳥類一胎都會產下多枚鳥蛋,而這些鳥蛋從孵化到哺育成熟,並不是都能幸運長大。實際上,很多鳥蛋還沒破殼而出時,就會被一些早孵化出來的幼鳥擠出鳥巢,直接終止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就算這些鳥蛋被孵化出來,但也會被鳥媽媽棄養。在很多紀錄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鳥媽媽在餵養時經常會漏掉幾隻幼鳥。這是鳥媽媽故意的呢?還是鳥媽媽糊塗了?
  • 分享身邊的景物之可憐的柳鶯媽媽餵哺杜鵑幼鳥
    這是故事的悲情角色柳鶯鳥,勤勞並母性到無腦的鳥媽媽。這是故事的主人公,心機到爆的杜鵑,說此鳥是最自私的鳥也不為過,它不自己孵化和照顧幼鳥而是將卵產在柳鶯等鳥的巢穴中,通常杜鵑孵化的速度比柳鶯要快,杜鵑出生後就會把沒孵化的柳鶯卵扔出巢穴並殺死已孵化的柳鶯雛鳥,以方便柳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杜鵑幼鳥身上,最可笑的是杜鵑出生後就比柳鶯大,但是糊塗的柳鶯仍然拼命的捉蟲來哺育。
  • 如果不是鏡頭拍下,誰會相信剛破殼的幼鳥,會有如此狠毒的手段!
    如果不是鏡頭拍下,誰會相信剛破殼的幼鳥,會有如此狠毒的手段!雖然它屬於林中的益鳥,人們寫的詩詞歌賦也非常多,但其實它是一種巢寄生鳥,鳥媽媽剛將杜鵑生出來的時候,便會把蛋放在其它的鳥窩中,讓其它的鳥進行培育。為了不讓其他鳥發現鳥媽媽便會吃掉這個蛋,在孵化時,杜鵑鳥的蛋比其它的鳥類孵化的要快,因此在杜鵑孵化成小鳥之後。
  • 慄翅斑傘鳥幼鳥為了躲避獵食者,不得不化裝成似有毒的毛毛蟲
    細看似扭動的毛毛蟲,其實這是一種鳥,不過還是不會飛的幼鳥,慄翅斑傘鳥幼鳥,慄翅斑傘鳥幼鳥為了生存,不得不化裝成似有毒的毛毛蟲,這種幼鳥也會模仿毛毛蟲扭動,以便讓偽裝更成功。    慄翅斑傘鳥剛出生時,身上就覆蓋著像釘子一樣的橘黃色羽毛,羽毛上還有白色的尖端,看起來就像大型的有毒毛毛蟲,此類毛毛蟲會用身上的明亮顏色警告掠食者不要靠近。
  • 路邊發現的幼鳥,是否應該救助?
    就像人們遇到的絕大多數幼鳥一樣,布魯戈是一隻幾周大的幼鳥,而不是剛出生的雛鳥。野生動物保護者說,這種區別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大多數幼鳥不需要被救助。亞特蘭大奧杜邦協會的教育主任、亞特蘭大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的一名持照志願者梅蘭妮·弗爾說:「80%被送來救助的幼鳥基本上都是被綁架的,他們需要的只是被送回。」她說,從巢中出來正是剛學會飛行的幼鳥應該做的事情。
  • 文昌小夥當起「鳥爸爸」後續來了 5隻幼鳥長出羽毛開始「學步」
    採訪者供圖「以前5隻小鳥一天還吃不完小半碗的食物,現在一天就要吃大半碗。」蔣夢月每天一早就要用羅非魚肉、鰻魚粉、雞蛋和牛奶做成糊餵給小鳥吃,10天的時間裡,小鳥從剛開始不張嘴吃東西到現在食量增加,原本光溜溜的身上也羽翼漸豐,越來越活躍。「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幾隻鳥常常挨在一起走。」蔣夢月每天照例帶5隻小鳥到大自然,等待親鳥的同時也幫助小鳥適應自然。
  • 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三四月份產卵的鳥兒,過了2個月的孵化期,小鳥們在五六月都爭相破殼而出了。野外的鳥媽媽們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她們必須每天不停地尋找食物來哺育後代。在家庭裡養的小鸚鵡們,也完成了每年第一次交配產卵。前幾日小編去了我們當地的花鳥魚蟲市場,也注意到了各種麻鳥都開始漸漸上市銷售了。
  • 奇聞: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喪命,橫屍水面,原來是潛鳥護幼鳥所為
    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一直處在猛禽中食物鏈的頂端,攻擊力強悍,翼展可達兩米多,各種大型蝙蝠、海鷗、中等體型的魚、蛇類以及各種水鳥都在它的菜譜之上,可以說很難有一種動物能夠危及白頭海雕的生命。為母則剛!白頭海雕雖然是北美洲猛禽霸主,一般普通潛鳥基本被它壓著頭啄,壓根不是白頭海雕的競爭對手,只是它的一盤菜。但此前美國緬因州有隻雌性潛鳥為了能守護幼鳥,一嘴刺進白頭海雕的心臟,正中靶心,讓白頭海雕橫屍水面,享年三歲,讓人不免唏噓。
  • 空調外機內藏一窩幼鳥,10多位「鳥媽媽」爭相餵養,專家卻這麼說…
    4月9日,成都書院西街一間辦公室內,老舊的空調外機剛被拆除拿進來,空調內的微弱叫聲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同事們細細觀察後發現,空調外機裡竟然搭起一個鳥窩,4隻眼睛還沒睜開的小鳥嗷嗷待哺。沾上「人氣」的小鳥沒能再等到「鳥媽媽」。辦公室裡的十多個同事成為它們的「鳥媽媽」。
  • 雌杜鵑鳥為什麼搶別人的窩?都怪雄鳥是妻妾成群還裸婚的渣男
    最近一下出了好幾個渣男新聞,有的是出軌,有的是強姦……借這股批判渣男的東風,我們來說說杜鵑鳥吧。我們對杜鵑鳥的印象,除了它和杜鵑花同名,杜鵑啼血一類的故事之外,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它們霸佔別人巢穴,生完孩子還要其它鳥的媽媽幫忙照顧這件事了。然而有科學家研究之後認為,雌杜鵑鳥之所以要做土匪,是因為雄杜鵑鳥太渣了!
  • 觀鳥故事丨紅尾水鴝添幼鳥,鳥爸鳥媽忙飛天
    黑、白、灰三色為主的身體,近似溪邊石頭的顏色,混為一體,不細看,還認不出來。那是一隻紅尾水鴝,雌鳥。除了譁譁的流水聲,我還聽見連續的鳥叫。莫殘溪兩邊,有高高的河堤,聲音是從河堤下的溪邊傳來的。遠遠的,看見水裡的石頭上,有兩隻鳥,一隻鳥張大了黃黃的嘴……原來,是鳥爸爸、鳥媽媽在抓蟲子餵幼鳥。我這才想起來,現在正是小鳥育雛的季節啊!
  • 幼鳥從幼鳥到成年的成長階段是什麼?帶著這本養小鳥的指南
    在觀賞鳥中,新的出殼可以飼養,也被稱為麻風樹對於愛鳥人士來說,這個季節不僅意味著你可以從小養一隻稱心如意麻雀,還意味著更重要的意義:對幼鳥的野外營救。在幼鳥的餵養期間,由於頻繁的覓食,野外的母鳥會遇到更多的危險:在躲避天敵時,會被天敵殺死,會中毒,會發生「車禍」或遇到高樓大廈,鳥巢裡啼哭的小鳥會失去他們的母鳥,這意味著成長已經結束。
  • 這種鳥類是世界上最無恥的鳥,奸詐到沒朋友,卻是人類最喜歡的鳥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喜歡布穀鳥,因為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喜鳥,如果能夠聽到它們的叫聲就寓意著有什麼好事情要發生了,布穀鳥會在夏天的時候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雖然人類非常喜歡這種鳥,但其實布穀鳥在自然界中卻是一種非常奸詐的鳥類,甚至沒有其他的鳥類願意和它做朋友。
  • 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終待烏鶇幼鳥展翅飛!
    孵化出的幼鳥飛走前不時地回望窗內,似不舍離去。窗臺外放的有米、水、水果。6月4日,本報報導了《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10多天過去了,這些烏鶇寶寶怎麼樣了?昨天,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