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成都書院西街一間辦公室內,老舊的空調外機剛被拆除拿進來,空調內的微弱叫聲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同事們細細觀察後發現,空調外機裡竟然搭起一個鳥窩,4隻眼睛還沒睜開的小鳥嗷嗷待哺。
沾上「人氣」的小鳥沒能再等到「鳥媽媽」。辦公室裡的十多個同事成為它們的「鳥媽媽」。他們專門製作了鳥窩,特地買來嬰兒米粉餵養4隻幼鳥,小鳥們享受「超規格」待遇。
公司拆空調 發現外機內被小鳥安了家
到了吃午飯時間,在書院西街一個辦公樓工作的梁女士首先憂心的是4個「外來客」的飲食——4隻嗷嗷待哺的小鳥時不時張大嘴巴,發出微弱的叫聲。
4隻小鳥是在4月9日到來的。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將幾個老舊的空調外機拆除,其中一個空調外機剛剛放回辦公室,準備下一步處理,突然聽到機身內部有一些小響動。
「當時我們才注意到,空調外機裡有一個鳥窩,裡面有4隻小鳥。」梁女士回憶,因為事前不知情,已經把空調外機移入辦公室內,諮詢了專業人士後獲知,沾上「人氣」的小鳥極有可能被鳥媽媽遺棄。
梁女士告訴記者,層層疊疊的鳥窩裡,4隻小鳥眼睛都還沒有睜開,身上沒有一根毛,它們應該剛孵化不久。
擔心鳥媽媽回家看不見小鳥著急,同事們臨時拼出一個大盒子將鳥窩裝進去,再次放回外面,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見鳥媽媽飛回來。害怕鳥兒們被冷死或餓死,梁女士將小鳥連著鳥窩又接進來,辦公室的十多位同事,成為了它們的「鳥媽媽」。
專制小鳥屋 買來小米、嬰兒米粉小心餵養
十多個「鳥媽媽」們首先找來一個紙箱作為鳥兒的鳥窩,然後諮詢專業人士後,特地買來小米,用溫水泡過後,用吸管飼喂。「張嘴,張嘴。」梁女士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起小鳥餵養。
「除了小米,還有同事給它們買了嬰兒米粉,但都是糊狀,不敢給它們吃,怕弄在身上會著涼。」同事吳女士說,為了讓鳥兒們活得久,還有同事鄒女士專門捐出一個壽碗,碗身的幾個壽字,代表著深深的祝福。
9日,成都商報記者諮詢了成都市觀鳥協會會長沈尤,根據視頻和圖片,沈尤初步判斷4隻鳥兒是麻雀,孵化應該沒幾天。「人要想把這麼小的鳥餵活,可能性微乎其微。」沈尤解釋,幼鳥餵養不僅有溫度要求,還需要精細的過程。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對於絕大多數鳥類來說,鳥巢不是它們的「家」,它們所建築的巢僅僅是它們產卵和育雛的臨時「住宅」。鳥類把卵產於巢中,可使卵集中在一處而不致滾散,並同時接受親鳥的體溫孵化。另外,位於巢中的卵或雛鳥,在親鳥的保護下可避免天敵的傷害。而挪動鳥窩對鳥類繁殖有不良影響,親鳥甚至會棄巢而去。如果那時候巢內有幼雛,就容易夭折了。
沈尤說,如果以後市民發現幼鳥,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不去動不去管,順其自然,如果動它,反而會好心辦壞事。」
「我們也諮詢了專家,都說很難養活,但還是想儘量試試,養一天算一天。」梁女士透露。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顏雪 實習生 張迪琪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編輯 敬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