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鳥市有人販賣野生幼鳥,一些幼鳥甚至連毛都未長,市場方稱,他們只能阻止商戶售賣,並宣傳關心愛護鳥。
鳥市上,還未長羽毛的幼鳥
成都商報記者走訪發現,青羊鳥市有小販售賣野生幼鳥,一些幼鳥甚至連毛都未長。
市場方表示,他們能做的就是阻止商戶售賣野生保護鳥類,並向商家和顧客宣傳關心和愛護鳥兒。
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被掏窩的鳥一般很難存活,如果真的愛鳥,應在公園、樹林等地自然「觀鳥」。
春天是鳥繁殖旺盛的季節。近日有市民打進成都商報熱線稱:青羊鳥市裡有人涉嫌販賣野生幼鳥,被販賣的幼鳥連羽翼都未長,成都商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記者走訪
小販端著鳥窩叫賣 一些幼鳥還未長毛
前日上午11時許,青羊鳥市,臨近大門處,擺在地上的一個鳥窩引來不少人圍觀,窩裡4隻鳥還未長羽毛,肉嘟嘟的身體擠在一起,有的眼睛都未睜開。見圍觀者越來越多,賣鳥的小夥子笑了。據他介紹,這鳥叫黃騰,從樹上掏下來才10多天。目前鳥還很小,需要花時間和精力餵養,4隻共30元。如果餵養得好,稍微長大一點的黃騰能賣到100多元一隻。「棕背伯勞,50元一隻!」另一名小夥子叫賣著,小鳥被裝在盒子裡的鳥窩裡,光滑的身體還沒長毛。小夥子稱,鳥跑到他家築巢,近日風急雨大鳥巢掉落在地,他不得已才拿到鳥市上來賣。說完,小夥子切了塊肉送到小鳥嘴裡。
「到底是公的還是母的哦?」市民劉大爺走到一騎著摩託車的賣鳥男子身旁,邊「研究」小鳥邊問。「50元一隻,絕對是公的,叫聲巴適得很!」該男子說,因為公鳥喜歡打鬥,且叫聲悅耳,他們掏了鳥窩後,把鳥養到能辨別公母的時候,一般將母鳥丟棄,只把公鳥拿到市場上賣,「放心嘛,絕對是公的!」但劉大爺仍有些疑慮:「你又沒有固定攤位,如果不是公的,我咋找得到你?」
成都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賣四喜、百靈、石燕、鷯哥等野生鳥類的人,都沒有固定攤位,均是擺地攤。一不願透露姓名的男老闆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些鳥基本都是被端掉鳥窩後拿來賣的,除了自掏自賣外,還有專業的掏鳥人。一般每年開春後,就能在成都周邊區縣的山上、河邊和樹林裡掏到小鳥。因為沒有鋪面成本,這些鳥較商鋪裡銷售的鳥便宜20至50元不等。
市場方
只能阻止商家售賣 並宣傳關心愛護鳥
青羊鳥市市場管理方辦公室主任唐德軍介紹說,青羊鳥市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鳥市,已形成二三十年,他接手管理市場也已有五年時間。市場裡有近百家商鋪,市場上的10餘名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商家的進貨渠道進行查實,核查進貨渠道是否合法、有無銷售保護品種的鳥類。
但因每周三和周日是鳥市的集市,常有人帶著幼鳥到鳥市上售賣。以前,唐德軍曾阻止過售賣野生鳥類的行為,但售賣者隨後將幼鳥扔進垃圾桶的場景讓他很難過。唐德軍認為,除了受利益驅使的鳥販,不排除有人發現鳥窩後不懂如何養護,將鳥帶到市場賣給愛鳥人士,他覺得這總比扔掉鳥窩讓小鳥死掉好。因此,市場能做的就是阻止商戶售賣野生保護鳥類,並向商家和顧客宣傳關心和愛護鳥。
專家聲音
被掏窩的鳥一般難存活 愛鳥請自然「觀鳥」
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被掏窩的鳥一般很難存活。國際機構曾做過一個調查,在捕捉、運輸和販賣過程中,很多鳥會死去,具體比例為1:25,「也就是說每成功養育1隻鳥,就要付出25隻鳥死去的代價」。具體來說,在捕捉野生鳥的過程中,一批鳥可能會死去;被活捉的野生鳥在運輸過程中,又可能會死掉一些;飼養、出售等過程中,因為環境的改變和食物的變化等因素,又可能會導致一些野生鳥死亡。
沈尤介紹,雖然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但長年來野生動物捕捉和販賣等仍然屢禁不止,嚴重破壞了地區生態平衡。沈尤呼籲,如果真的愛鳥,應該尊重鳥的生命和自由,應在公園、樹林等地自然「觀鳥」,而不是在籠中「關鳥」。
據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野生動物保護處工作人員介紹,掏鳥窩賣鳥屬於非法獵捕,出售則屬於非法經營野生動物,視野生動物保護的級別和情節,將會相應受到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
成都商報記者 安利平 攝影報導
相關新聞
我要報料(有獎報料:20元--1000元)
更多新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