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鳥窩,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一般來說,鳥所建立的窩都不會很大,因為它們的建築地點往往是一些樹木的分支點,或者是一些其他的隱蔽的角落。
因為鳥窩的小,所以這就間接的使得裡面所得以生存空間的擁擠,一個鳥窩,如果擁有太多的雛鳥,或者遭遇其他不可抗的因素,這些都會導致小鳥從鳥巢裡掉落。
沒有發育完成的小鳥,並沒有飛行能力和覓食能力,它們必須待在鳥巢裡等待鳥媽媽的餵食,因為只有等它們長大了,它們才具有相應的生存能力。那麼,當小鳥掉落鳥巢外這種情況發生,鳥媽媽如何才能將小鳥重新放回鳥巢呢?
面對這樣的狀況,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鳥媽媽並沒有能力將小鳥放回鳥巢裡,所以有的鳥媽媽會選擇將掉落鳥巢外的小鳥丟棄,那麼,真實的情況下,當一隻小鳥真的從鳥窩裡掉落到了地上,鳥媽媽到底是如何將小鳥重新放回鳥巢裡的呢?
第一點,我們要明確的是,一般情況下,如果一隻小鳥真的不小心從鳥窩掉落,掉到了地上,除去一些相對而言,大型的鳥類,像類似於老鷹以及貓頭鷹等,它們已經成年的鳥媽媽,具有將掉落的小鳥,重新抓回,放到鳥巢外,其他一些普通的鳥媽媽一般並沒有那個能力,將小鳥重新放回鳥巢。如果小鳥是剛學飛的雛鳥,只能在小鳥掉落的地方,開始教小鳥飛行,等著小鳥學會了飛行,那麼鳥媽媽便可以帶著小鳥飛回鳥巢。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小鳥是人工飼養的。在現代社會,已經有不少人開始人工飼養鳥類,他們把飼養的鳥類或當寵物,或用來販賣用途,也有的是用來放生。那麼如果是人工飼養繁育的情況下,那麼當小鳥掉到地上,就可以藉助飼養的人。來讓他們幫助鳥媽媽將小鳥重新放回鳥巢,這就避免了鳥媽媽沒有能力將小鳥放回鳥巢,小鳥無法回去從而死掉的情況。
除此之外,拋棄了人為環境的可能,在自然的野外環境下,當有小鳥掉落,人們去進行人為的幹擾,這一行為,並不是大家所建議的。可能有的人,面對幼小的小鳥,會產生強烈的同情心,不忍心將它拋棄在地上,才會選擇將小鳥放回鳥巢。
一直有一種說法,如果掉落鳥巢的小鳥是被人類放回鳥巢的話,那麼鳥媽媽便會丟棄那隻小鳥,不再對它進行餵養。然而,其實並不會。儘管鳥類作為具有特別敏銳的視覺和聽覺的動物,但是還是有大部分的鳥類,它們並沒有特別靈敏的嗅覺,所以,真實的情況是,對於人類的氣味,有的鳥兒不可能會聞到的。當然,這是在人類將小鳥儘快放回鳥巢的情況下,如果,人類將小鳥養了一段時間,那麼就算有些鳥類沒有特別敏感的嗅覺,它們還是會察覺到人類的氣味。就算如此,那么正常情況下,對於那麼被人類立即放回鳥巢的小鳥,並不會存在沾染人類的氣味的現象,相對應的也不會有鳥媽媽放棄餵養這些小鳥的說法。
所以,我們設想,掉落鳥巢的小鳥,在除去被鳥媽媽放回鳥巢以及人為幫助的情況下,存不存在靠自己的力量,然後回到鳥巢呢?事實上,一些小鳥並不會掉出鳥巢,有的是在和鳥媽媽一起飛行的時候,因為還不夠熟悉飛行的方法,從而不小心掉落在了地上。當它們適應一段時間,完全可以不藉助鳥媽媽的力量飛回鳥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