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7:56,網友「大指島」微信都市快報:五一假期我們回老家,回來後發現陽臺上一個空花盆裡多了個鳥窩。過了兩天裡面多了四個鳥蛋,後來又多了兩個,共六個。我們一直關注,原來是一窩八哥蛋。今天已有兩隻八哥孵出來了。自從陽臺上來了新鄰居,女兒很興奮,一直寫觀察日記,用圖文記錄小鳥的誕生。我們家陽臺上養了很多綠色植物,大概是它們引來八哥來築巢吧。
網友「大指島」姓江,家住杭州西湖區紫荊公寓,小區綠化很好,房子買了2年多,70多平米。
五一節,江先生一家去了千島湖遊玩,3天後,回到家發現,臥室陽臺上養的盆栽旁邊,居然多了一個鳥窩,鳥窩搭在一個廢棄的花盆上。江先生13歲、正讀初一的女兒看到鳥窩十分興奮,不停地問東問西,這是什麼鳥搭的窩?為什麼把窩搭在這裡?它什麼時候還會再來?……
小李同學每天早上起床或者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鳥窩。
三天後,窩裡躺進了4隻青綠色的鳥蛋。
又過了一天,小李同學發現,窩裡又多了一隻鳥蛋,同一天,她還看到了鳥媽媽。
當鳥蛋增加到6隻後就再沒增加,小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破殼出來。
小李同學專門去問了生物老師,她把鳥的顏色形狀描述一遍,老師說,可能是八哥一類的鳥兒,小李同學就馬上上網搜索,查到了八哥的特徵和習性,記住了八哥從下蛋到孵出小鳥應該是15-18天。她是5月6日發現的鳥蛋,這麼一算,小鳥破殼孵出應該在5月21到23日之間。
果然,5月23日,她看到了一隻破殼而出的小鳥。
「小小的一個肉團在蠕動,還透明的,我身上起了雞皮疙瘩,不忍再看。哪是它的身子,哪是它的頭?我忍不住又看了一眼……」
一個小女孩對新生生命的新鮮好奇與迷惑不解,都被她非常真實地記錄下來,寫在了日記裡。
幾乎同時,小李同學還參加了西湖區舉辦的「我與植物共成長」科普實踐徵文比賽,在花盆裡種下「大花馬齒莧」的種子,每天仔細觀察記錄這棵植物的生長過程。
起初,小李同學還和媽媽商量,能不能拿記錄小鳥的成長的日記,去參加科普徵文?後來覺得,與「我與植物共成長」主題不大符。後來,小李同學就一面記錄「我與植物共成長」,一面記錄「我與小鳥共成長」。前一篇是命題作文,後一篇是她主動要寫的日記。
小李同學的媽媽說,植物生長的日記,女兒寫了三四篇,而小鳥的成長日記,她已經寫下十篇了。記錄植物生長是個相對枯燥漫長的過程,需要毅力和堅持。而這隻意外出現的小鳥,女兒顯然更加好奇,記錄和觀察也更認真,每篇日記她都是主動完成,文字情感生動真實。
「任何一個生命的到來,都經歷了磨難,接受了考驗。生命是偉大的!」前天,小李同學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將來小八哥長大了怎麼辦?
小李同學說,她還沒想好,不過老師說,鳥兒最喜歡藍天,還是讓它回歸自然吧,自由自在地飛翔。
來自 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