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鶇一家築巢陽臺鐵樹,上海市民暖心呵護五雛誕生

2020-12-05 新民晚報

經過漫長17天的風雨矯陽的「磨礪考驗」和新民晚報全媒體讀者翹首企盼,一對銜尾相隨,飛入百姓家的烏鶇夫婦,「霸佔」鐵樹盆栽17天接連產下5蛋,至昨天(8日),鳥蛋已經全部破殼而出。這對英雄的鳥爸鳥媽仰頸高歌,似乎在向人類和大自然報喜:我們有孩子啦!

嗷嗷待哺的鳥寶寶。朱芹 攝(下同)

記者昨天走進桃浦路一小區8樓朱女士家,只見西面窗臺花架上好不熱鬧:兩隻大鳥接踵而至,面對一群張著嫩黃色小嘴嗷嗷待哺的寶寶,不慌不忙地從嗉囊裡吐出半消化糊狀的美食,口對口餵飼起來。先吃飽的心滿意足縮頭縮腦不再吭聲,沒有吃上或沒吃飽的則更加起勁地「唧唧唧唧」扭動細長脖頸,在提醒爸媽「給我吃點」。

01

盆栽鐵樹引鳳

朱女士向記者講述了烏鶇做窩的故事。她家平時喜愛養花種草,為了避寒,八齡鐵樹直到3月中旬才搬出戶外,擱在陽臺外窗花架上沐浴「陽光雨露」。

不久,想去澆水的她,驚見40釐米寬的花盆,其土壤被掘開一個洞,呈碗狀。「咦,啥人破壞的?」細辨,還有不少乾草莖隆起,「會不會是鳥?」她沒打草驚蛇決計守株待兔,關窗窺探,瞧瞧啥情況。

鐵樹盆栽鳥巢近景

不一會兒,一隻黑色羽毛、黃嘴黃眼圈、身形健碩的鳥兒在不遠處朝鐵樹方向張望,頭兒扭扭嘴兒啾啾,似偵察兵,確定安全後才飄然落在花架上,用頭用喙朝松針土裡拱啄,邊拱邊撲閃翅膀,「原來是在用力」。拱了幾分鐘,不知從哪裡叨來莖根,像造房子那樣有條不紊在為洞穴「織衣」,如此反覆幾天,一個做工精細、乾燥鬆軟的窩成型。

02

五天連產五蛋

朱女士對照拍下的圖片視頻,發現經常前來打工造房的雄鳥,是上海地區常見的烏鶇。

畢竟是第一次與鳥做鄰居,而且又是「不請自來者」,當時全家人又喜又憂。女主人連續幾日沒有睡踏實,颳風下雨、汽車聲響、甚至樓上樓下收曬衣物,都會提心弔膽,生怕影響鶇鳥落戶。蛋來了,朱女士又開始擔心起樓上雜物突降,毀了「幸福」,那天漸大的雨水淋到盆花濺溼了「產房」,她把鐵樹枝連同厚塑料片夾牢,當遮雨傘,確保鳥兒無恙。

為此,她用木塊墊平了傾斜的花盆,每天擦亮窗玻璃;愛人曹先生開始張羅鳥食,決定「富養」,讓「鳥孫們」過上「飯來張口」的生活;兒子則利用能直觀鳥巢,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記下了點點滴滴:

雄鳥在孵蛋

「這黑小子自4月16日入住鐵樹下後,銜枯枝茅草,鳥巢從原先的毛坯房到後來的精裝修公寓房,歷經二天時間,17日新房建成,18日適應環境,間歇來過幾次,但晚上沒入住,19日下蛋結果,20日上午又添一枚,好事成雙了,夜裡依舊不見蹤影,早上8點則回窩孵育;21日也是早上,第三蛋降臨。」22日早上再下一城,4個。8點左右回巢下蛋、孵化,11時左右開溜了。海闊天空,天天工作約3小時,鳥爸鳥媽輪番值守,天一擦黑回巢,看看蛋,聞聞窩。23日上午9點許,第五個寶寶落地了,一上午都在孵化,11點40分出門,可能吃飯時間到了,外加產後虛脫,肚子餓覓食去了。24日上午6點多,雄鳥一大早飛走後,僅隔40分鐘又飛了回來,人在陽臺晾衣服,鶇鶇也不害怕沒飛走,你只要不特意去看,用餘光掃一掃,還是很淡定和安然的。自接連五天產下五枚蛋後,今日沒有再添仔,看來五是個完滿吉祥數字,所以妊娠終止。

烏鶇選巢

自從發現花盆成鳥巢,朱女士時時在牽掛,來了鳥有了蛋,前半夜後半夜,天天起床去看二次,生怕有個"三長兩短",真是"累,並幸福著"。有天早晨8時15分,一隻體態驕小的鳥也被發現了,原來這個悄悄地下了三仔的媽媽,四天來首次與東家照面。相比雄的,眼睛無黃圈,而且是灰嘴,沒有「老公」漂亮,轉頭點尾,膽小而機警。起先的孵蛋使命則由熟面孔的爸爸擔當。

03

孵化盡心盡責

五天連產五蛋,該怎樣照顧鳥父母和蛋寶寶,朱女士求教花鳥市場養鳥達人。

其實烏鶇選擇盆栽鐵樹築巢屢有耳聞,主要是彎曲的葉子,有點像喬木樹枝,容易使鳥誤認。這類鳥一般一窩產蛋5枚左右,而孵出稚鳥需10天以上時間,為此,朱家「全體動員,忱戈待旦,喜候孫輩」。

生出一到四枚蛋的時候

4月26日集滿5蛋後,小生靈深知輕重緩急,張弛有度,啥時可去撒野,啥時應該蹲守,把握得頗有分寸。鳥類與人類相似,富有家庭責任感,任重道遠。

27日,只要沒人打擾,白天黑夜不離窩,公母是輪番上陣孵蛋的。

29日早上7:15還發現有趣一幕:雌鳥在窩裡孵化,雄鳥飛來了,站在邊上好似要求換崗,鳥不但不相讓,反而張大嘴巴,鬆散羽毛,怒目圓睜,站立而起,與之相鬥。鳥嘴對啄,雄的敗下陣來,被逼撤退在花架上跳來跳去兜圈子。看來一婦當關,萬夫莫開。

接連幾天,又是大風下雨又是豔陽當頭,花架上添加塑料薄片遮擋,鶇鳥也有了應對惡劣天氣準備,事前嗅到風雲變化味道,又銜環結草,築高了巢穴,做到了萬無一失。

04

做好應急準備

經追蹤觀察,發現鳥爸爸三心兩意,蹲窩沒幾分鐘,四處轉向,聽見同類叫聲,總是起身張望,顯得心不在焉,坐臥不安。而媽媽則相當專心鎮定,確定坐姿後半天不再改變,確保孵蛋的恆溫。朱女士曾與老公分工,一個在樓上一個在樓下目擊。他們看見,被趕走的鳥爸喜歡到樓下綠地,尋啄蚯蚓,還不時在小車輪下鑽進鑽出,好像在評估行動的方向。

雄鳥樓下覓食

自從產蛋後,主要由媽媽負責孵育,中午時分,爸爸見老婆不在,才「抖抖豁豁」上來坐一會,一旦被發覺,兩口子又要爭吵了,「看來在鳥的家庭,女主人地位更高,有點像上海人家。」

5月7日早上6點朱女士給新民晚報記者報喜,經歷16個日日夜夜的艱辛孵化,今天早上,4隻雛兒橫空問世。

她觀察到,不久鳥媽媽飛回了巢,孵在巢裡用體溫為剛出生的小鳥低御風寒。很愛乾淨,窩中一塵不染,早上站在巢邊沿用嘴叼啄清理小鳥出殼後的殘留物,因此一眼可以看到4隻發紅的身體蜷縮在一起,蛋殼已沒了。其中的一隻小鳥最強壯,搖晃著腦袋,閉著眼睛,張大嘴巴好似問人討吃的。

小烏鶇張大嘴巴

5月8日朱女士起來看鳥窩,最後一個小鳥也已出殼,鳥窩乾淨不見一絲蛋殼等殘留物。5個寶貝蜷縮在一起,微微鼓動身子互相傾軋取暖,一個個垂頭俯臥在巢中,全然沒有了昨天剛見天日時的躁動、新奇和饑渴。也許過了一天一夜吃飽喝足開始嗜睡。

生活安定有序後,早上鳥媽外出覓食,鳥爸參與餵養,在窩邊低頭翹臀撅嘴巴反芻流質給小鳥餵起早飯來了。

烏鶇。網絡圖

「風水佳,綠化好,鳥雀飛入尋常百姓家銜泥築巢」,朱女土感嘆。據了解,上海目前在公園常見的斑鳩、伯勞、家燕、山雀、棕頭鴉雀、白鷺、夜鷺、八哥、柳鶯、杜鵑、黃雀等,有160多種,品種和數量的提高,見證了青山綠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人與自然也將構建起命運和諧互生的共同體。

新民晚報全媒體將繼續關注分享5隻鳥寶寶獨立起飛成長的點點滴滴。

新民眼工作室郭劍烽通訊員範小鋒

編輯 | 包雍爾 唐夢葭

相關焦點

  • 揚州暖心 「烏鶇日記」生動展現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有愛心的王先生特別為這對鳥兒製作了「烏鶇日記」,圖文並茂地記錄下「烏鶇夫婦」築巢、產蛋、孵化、餵食等過程。「烏鶇日記」上網發布後,暖哭眾多網友。時隔一個月,陽臺上再添一窩烏鶇 「5月19日,發現兩隻烏鶇來築巢;5月21日,烏鶇生下第一枚蛋,這窩只生了4枚蛋;5月26日,烏鶇開始孵蛋;6月7日,烏鶇孵化出第一隻小鳥……」近日,一篇「烏鶇日記」走紅網絡,熱心市民王先生用鏡頭記錄了「烏鶇夫婦」前來他家陽臺築巢並養育下一代的整個過程,生動展現了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 噓,鳥兒築巢我家陽臺生寶寶
    烏鶇寶寶嗷嗷待哺 被訪者供圖烏鶇 成鳥 資料圖片昨天,市民曹女士又一次將麵包蟲躡手躡腳地放在鳥巢邊上。自兩個月前,一對烏鶇在她家種植的鐵樹上築巢、生兒育女,全家人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這個鳥巢上了:平時窗戶不敢輕易開,怕驚擾鳥兒;一到雨天就揪著心,怕凍著鳥兒;怕鳥兒銜不到食挨餓,就偷偷奉上食物還要想辦法引誘它們吃……無獨有偶,市民吳女士家裡的「不速之客」——珠頸斑鳩一家,在接受了「房東」一個月的悉心照顧後,於6月9日飛走了。
  • 烏鶇夫婦時隔一年返回築巢 陽臺蔥盆裡生下6隻「小寶寶」
    近日,市區鳳凰曦城李先生家的陽臺上來了「老朋友」——一對烏鶇夫婦,還在他家「養兒育女」。李先生說,早在去年,這對「老朋友」就和他們家結下了不解之緣。李先生家住市區鳳凰曦城三樓,陽臺上種了些花花草草。今年4月中旬,李先生的女兒給陽臺花草澆水時,發現陽臺蔥盆裡的舊鳥巢裡多了一些新鋪墊的草,估計有鳥兒「光臨」,果然沒過多久,一對烏鶇夫婦就落戶了。仔細辨認,李先生驚喜得發現:這對烏鶇夫婦可是「老朋友了」,「去年,這對鳥兒就在這裡生了4隻『小寶寶』,不知道今年能孵幾隻呢。」「從鳥兒媽媽開始下蛋,一共生了6個。」李先生介紹說,孵蛋期間的烏鶇特別警惕,人一靠近,就會飛走。
  • 講講身邊愛鳥的故事:烏鶇築巢添丁民居 紅隼留宿躲避風雨
    4月2日,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
  • 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屋簷下「添丁進口」
    2月底,市民小沈家陽臺上來了一對烏鶇,不但築巢安居,還生蛋孵仔。本周,是一年一度的「愛鳥周」,她向常州晚報記者敘述了自己全家的愛鳥故事——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我家「添丁進口」「一周前,我家的烏鶇孵化出的兩隻小幼鳥陸續都會飛了,不知道是不是飛出去覓食了,還會不會回來,反正這窩我還給他們留著,也是念想……」4月20日,是今年「愛鳥周」的第一天,市民小沈和常州晚報記者說起自己一家前段時間的「愛鳥故事」,很是感慨。
  • 這對夫婦有奇遇:不要錢做「月嫂」 烏鶇「感恩」打掃窗臺
    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已發現多起烏鶇在居民家窗臺或雨棚築巢的案例。  比如2016年5月,天山初級中學一名教師家中朝西陽臺外的盆景上,有兩隻烏鶇築巢,生下5隻小烏鶇。    2016年5月12日,有市民發現,一個精緻的鳥巢竟然在其家中朝西陽臺外白蠟盆景裡安營紮寨 圖片來源:中山公園周到  又比如2018年5月,市民蔡女士家的雨棚下搬來一對烏鶇夫婦
  • 合肥:女子家中陽臺放置籃筐 引來小鳥年年築巢
    原標題:合肥:女子家中陽臺放置籃筐 引來小鳥年年築巢黃女士家住省城貴池路江南書苑小區某棟的5樓,從2011年春天開始,黃女士家的廚房陽臺外,幾乎每年都有可愛的鳥類築巢孵化小鳥。
  • 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烏鶇夫婦花盆裡築巢產蛋產下3隻蛋用紙盒做的防曬屋3隻烏鶇寶寶破殼出生安家育兒的烏鶇有人在朋友圈曬美食,有人曬孩子,還有人曬旅行。昨天,市民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起了自家陽臺上的烏鶇鳥窩,牽出一則舍花護鳥、幫助一對烏鶇鳥成功孵育出3隻雛鳥的故事。朋友圈曬「鳥圖」這窩鳥在她家已一個月「見證生命不一樣的神奇,陽臺上花盆烏鶇鳥出生記,從築巢到孵出,鳥爸爸鳥媽媽辛苦了,期待你們健康成長。」昨天,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組圖片,並且配上了這樣一段話。
  • 市民「舉報」:家裡飛來兩隻鳥,產下雛鳥,還坐起了「月子」…
    廣元市民李女士朋友圈發文如是說。?今日,曾經撥打過廣元晚報新聞熱線的李女士再次向記者報料,位於廣元市利州區政府第二宿舍的母親家中的陽臺防護欄上,4月份來了兩隻小鳥,結草築巢。6月初,誕生了四個鳥寶寶,爸媽對新來的「 一家子」非常有心,精心照顧,每一天記錄鳥寶寶的成長,非常有趣。
  • 長安:「白頭翁」在市民家中築巢,孵出四隻小鳥
    這些天,到陽臺上看一看桂花樹上的鳥巢,成了長安市民廖先生的習慣。今年5月底,一名「不速之客」來到他的家中,在陽臺的桂花樹上築巢、產蛋、孵化、離巢,廖先生用相機記錄了全過程。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鳥兒在長安市民家中築巢並非個例,鹹西社區的麥先生、上沙社區的孫先生同樣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是長安環境越來越好帶來的「福利」。
  • [視頻]重慶斑鳩陽臺築巢下蛋
    重慶市民 李女士:覺得稀奇,鳥兒一般是在樹上築巢,沒有在陽臺上築窩的。    斑鳩媽媽挺著大肚子給小寶寶蓋產房,這讓李大姐特感動,小鳥能選自家陽臺當產房,李大姐一家覺得特榮幸,他們不去打擾它,只是偶爾去餵點食。    斑鳩媽媽很警覺,記者一靠近鳥巢,鳥媽媽馬上就飛開了,可它一直在旁邊蹲守,等記者一離開,它又立刻飛回鳥巢,繼續孵它的寶寶。
  • 野生烏鶇在陽臺安家、為了安靜他們不再做飯……
    來源:成都商報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進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其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進行孵化。
  • 上海老爺叔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原標題:上海老爺叔自家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圖說:4月中旬,在鄭先生家空調外機築巢孵卵的斑鳩 本文圖片均為鄭先生供圖  「4月24日,在公母斑鳩輪流孵化、精心呵護下,終於孵出兩隻乳毛未乾的雛斑鳩。」  「5月15日,又有一隻母斑鳩(不知道是不是上次那隻)在我家窗外的巢穴裡產下一枚蛋。」  「6月7日早晨,在陽臺花架花盆裡又發現一枚帶血的蛋。」  「6月10日清晨,母鳥淋了一夜的雨,仍一動不動地趴著孵卵。晴天頂著烈日、雨天頂著風雨,偉大的母愛、值得讚揚!」
  • 瑞典國鳥烏鶇來陽臺安家 這家人不做飯不炒菜為鳥「騰地方」
    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dōng)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劉偉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烏鶇提供一個安靜的孵化環境。
  • 上海老爺叔自家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4月24日,在公母斑鳩輪流孵化、精心呵護下,終於孵出兩隻乳毛未乾的雛斑鳩。」   「5月15日,又有一隻母斑鳩(不知道是不是上次那隻)在我家窗外的巢穴裡產下一枚蛋。」   「6月7日早晨,在陽臺花架花盆裡又發現一枚帶血的蛋。」   「6月10日清晨,母鳥淋了一夜的雨,仍一動不動地趴著孵卵。
  • 白頭翁一家來做客 鳥兒已連續四年來她家築巢
    葉卉 攝   浙江在線06月01日訊前天,溫州市民陳女士驚喜地發現,家裡迎來了幾個小生命的誕生——四隻剛剛孵化的雛鳥(見圖),這已經是鳥兒連續第四年來陳女士家做客了。家裡前後庭院和閣樓的陽臺上,種滿了花花草草,還有薄荷、虎耳草、白芍等中草藥,她把自家小院稱為「綠蔭農莊」陳女士說,或許是家中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鳥兒一家。  四年前,陳女士一家搬來景山。由於對自然環境尚未適應,陳女士第一次發現小鳥在自家庭院築巢時,鳥兒們都已經會飛了。「當時可能有六七隻小鳥吧,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會飛了。」
  • 斑鳩在市民家陽臺植物上築巢 巢裡有2枚鳥蛋
    斑鳩玻璃翠上築巢□晚報記者 王永良 文/楊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她打開陽臺窗戶澆花時,發現其中一棵玻璃翠的枝杈處多了個鳥巢。記者在楊女士家的陽臺上看到,其中一盆玻璃翠的枝杈處,小鳥用細細的枝條編織了一個鳥巢。鳥巢內有兩枚雪白的鳥蛋。「十幾天前我澆水時,還沒有發現有鳥兒在花盆內築巢。鳥巢應該是近幾天才築的。鳥媽媽剛才還在這裡孵蛋呢!」
  • 烏鶇非烏鴉 瑞典的國鳥意外落戶小學走廊
    為什麼會在學校築巢繁育?鳥媽媽是怎樣孵化小鳥的?意識到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教科學的校長林建鋒當即決定,圍繞鳥蛋、鳥巢和鳥媽媽,人與鳥如何交流等話題,教會孩子們去理解生命的奇妙演化。學校在鳥巢附近隱密地安裝了一個監控探頭,將鳥寶寶的孵化過程向全校學生現場直播,「讓孩子們一天天感受生命誕生的喜悅和美妙。」
  • 烏鶇孵鳥 居民陽臺搭窩
    近日,南京市民黃師傅家中,一隻烏鶇鳥不請自來,在他家陽臺搭起了鳥窩,孵蛋。為了能在不打擾烏鶇鳥的情況下,觀察小鳥孵出的過程,黃師傅特地買了一個攝像頭。   監控從5月3日開始記錄。 第一天,窩裡有4隻鳥蛋。
  • 不少市民發現家和辦公室窗外有斑鳩築巢 - 山西晚報數字報
    「陽臺外面花盆上,母斑鳩何時孵出兩隻小斑鳩?」「辦公室窗外也跑來斑鳩,好像也要孵小的。」……  從今年的3月份至今,市民郭先生的微信朋友圈裡一直記錄著斑鳩一家的情況。6月4日上午,他還在朋友圈曬出辦公室窗外的斑鳩孵出兩隻小仔的小視頻。有朋友調侃他:又得伺候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