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1 07:57 來源:溫州新聞 編輯:葉卉 瀏覽:4255
烏鶇寶寶嗷嗷待哺 被訪者供圖
烏鶇 成鳥 資料圖片
昨天,市民曹女士又一次將麵包蟲躡手躡腳地放在鳥巢邊上。自兩個月前,一對烏鶇在她家種植的鐵樹上築巢、生兒育女,全家人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這個鳥巢上了:平時窗戶不敢輕易開,怕驚擾鳥兒;一到雨天就揪著心,怕凍著鳥兒;怕鳥兒銜不到食挨餓,就偷偷奉上食物還要想辦法引誘它們吃……無獨有偶,市民吳女士家裡的「不速之客」——珠頸斑鳩一家,在接受了「房東」一個月的悉心照顧後,於6月9日飛走了。
烏鶇築巢鐵樹生五個兒女
曹女士全家排隊觀察、驚喜交加
曹女士家住市區江濱西路永楠商廈,臥室外有一棵家養鐵樹。4月初,她驚喜地發現,一對黑色烏鶇在鐵樹上銜草做窩。4月中旬,窩成。這對烏鶇陸續生下5個蛋,並開始孵蛋。曹女士一家擔心鳥兒受驚擾,再也不敢打開挨著鳥巢的那扇窗戶,甚至連窗簾都不敢拉開。遺憾的是,這批蛋鳥媽媽孵了好長時間都沒有動靜。曹女士上網查詢,根據兩隻大鳥的反應,它們應該已放棄這批蛋。於是她就把蛋掏了出來。5月份,鳥媽媽又在窩裡生下5個蛋。這次的結果令人欣喜,短短幾天,5隻幼鳥破殼而出。
「每天都與鳥兒們鬥智鬥勇,怕它們銜不到食,就偷偷放置麵包蟲,想方設法引誘它們去吃;怕它們擔驚受怕,只能趁大鳥離巢的片刻,全家排隊觀察小鳥、偷拍照片。最近常下雨,我們特別擔心鳥兒挨凍。」曹女士說。
目前,5隻小烏鶇長勢驚人,加上鳥爸鳥媽,窩裡擠得滿滿當當。而「房東」提供的麵包蟲本意是專供烏鶇一家的,但卻把麻雀等各種小鳥都吸引來了。於是,臥室外整天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看著這對烏鶇「夫妻」從壘窩到兒女成群,曹女士不禁感慨鳥類生活也太不容易!同時,她也開始為自己做「離別」的心理建設,可能再過十來天,烏鶇一家就要飛走了。「到時候會分外想念吧!」她不舍地說。
珠頸斑鳩一家飛離陽臺
吳女士祝它們在溫州藍天下快樂飛翔
這兩天,家住市區南塘二組團的吳女士情緒有些低落。在她家住了一個來月的珠頸斑鳩一家飛走了。
吳女士家有個陽臺,平時不常使用。5月10日,她給石斛盆景澆水時意外發現,盆景裡多了個鳥窩,一隻「大腹便便」的鳥兒趴在其中,警惕的眼睛盯著她。吳女士又驚又喜,這可是從沒遇到的「好事」啊!
珠頸斑鳩 築巢吳女士家陽臺花盆 被訪者供圖
吳女士高興地跟鳥兒「拉家常」,還用碗裝了蛋糕餵食。一見人接近,鳥兒鼓動羽毛兇猛地撲騰,她只好作罷。第二天,她又用小碟子裝了玉米粒,嘴裡一邊說「別怕別怕」,一邊火速給鳥兒遞過去,「咣當」一聲,鳥喙啄在手上,碟子落地。
交流受挫。吳女士急得團團轉。她偷拍鳥兒照片發給相識的鳥類專家,專家說這是珠頸斑鳩,不用餵食也沒事,不打擾也是一種關愛。
過了幾天,她發現,這是一對珠頸斑鳩在她家築巢。而且,斑鳩媽媽還下了兩個蛋,開始孵蛋了!
吳女士不禁一天四探。她忍不住在鳥巢上方打了一把雨傘,各種「找角度」:不能全部蓋住,要不然妨礙它們自由飛翔,也不能留出太大的空間,萬一下暴雨淋進來咋辦……就在她的牽掛中,兩隻小斑鳩很快孵出來了。
「你看你們,窩在小小的石斛盆裡東張西望,一會兒啄啄枝條,一會兒看看石斛花,一見我出沒,小眼神變得警惕、拱起小背脊,小翅膀開張……怕啥,暴雨天,你們老媽不在家,我總得盡地主之誼,奉上玉米粒、小米、掰碎的紅棗末,還有我剛上樹摘來的桃膠,盡情享用吧!」吳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和鳥兒相處的日常,朋友們紛紛點讚,她開心地告訴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和兩隻大鳥已經「混」熟了,湊近點兒也沒事呢。
隨著幼鳥漸漸長大,吳女士又搬來一盆石斛花,想給兩隻大鳥一個新的落腳點,讓幼鳥住得寬敞點兒。但分離猝不及防就來了:6月9日,珠頸斑鳩一家突然飛走了。
「我這心裡可難受了,總牽掛著它們。」吳女士說,即便如此,她也知道,天空和大自然才是它們真正的家,希望珠頸斑鳩一家,此後能快樂地在溫州這片藍天上飛翔。
紅嘴藍鵲在僑盛花園安家
居民們要幫忙搭建「豪宅」
專家說不驚擾是最好的愛
市民金先生前天意外地發現,兩隻紅嘴藍鵲飛抵他所居住的僑盛花園小區安家落戶。對這兩隻「山裡來客」的到來,住戶十分歡迎,甚至熱心地要幫它們搭建「豪宅」。對此,動物專家稱,此舉沒有必要,居民不驚擾就是最好的關愛。
金先生說,前天早上,他在緊挨河邊的小區一側,發現了兩隻漂亮的「大鳥」:長著淡藍色的長尾巴,鳥喙和爪子都是紅色的,正在啄食地上的小蟲。見有人來,一隻鳥兒警覺地飛到樹上,另一隻則飛到河邊圍欄上。他覺得十分有趣,趕緊拿出手機拍了一張照片。
紅嘴藍鵲 被訪者供圖
這是什麼鳥?金先生求助「萬能的朋友圈」。一名文成的朋友說,這種鳥曾在山裡見過。金先生通過網絡資料比對,覺得應該是「紅嘴藍鵲」。網絡資料顯示,紅嘴藍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當天中午,金先生將鳥兒的照片和介紹發到了小區微信群裡,鄰居們高興之餘,商量如何保護這兩隻鳥兒。有住戶說,請大人管好調皮的小朋友,不要去驚擾它們。也有住戶說,幫它們在小區裡搭建一個「豪華」的窩,讓它們安心住下來。僑盛花園業委會主任徐力說:「以前我只在山上見過紅嘴藍鵲,現在它們飛進我們小區,真是令人高興。」
溫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劉鳴看了金先生拍的照片,確認這兩隻鳥兒是紅嘴藍鵲。他介紹,紅嘴藍鵲在野外是一種比較容易區分的鳥類,它們身上最明顯的特徵是鳥喙和爪都是紅色的,體形較大、尾巴較長、羽色美麗。紅嘴藍鵲食性雜,蟲子、果子都愛吃。這種鳥一般居住在山林中,早幾年在市區幾乎不見其蹤影。
對於小區居民要幫鳥兒搭建「豪宅」的想法,劉鳴說,這點不必操心,鳥兒自己會築巢的。只要居民不去驚擾它們,繼續保護好小區綠化環境就行了。另外,紅嘴藍鵲有極強的領地保護意識,路人或其他鳥類靠近其領地範圍時,它們可能會發起攻擊。
延伸閱讀
鳥兒有自己的獲食方式
無需人為餵食也不適合當寵物養
善待它們,是一種責任。市園林局有關專家表示,近幾年,隨著各界人士對生態環境的關注,我市園林綠化工作日趨理性規範。不僅關注綠「量」增加,更注重綠「質」的提升。在保證綠地面積逐年穩步遞增的同時,科學引進各種植物新品種,努力營造具有溫州本土特色穩定的植物群落。當城市裡的植物層次越來越豐富、品種越來越多樣,植物演變更替模式與自然接近,自然能吸引各種生物類群來與人類共生共榮。尤其一些漿果類和芳香類植物的引進(如不同種類的冬青樹、構樹、海桐、火棘等),吸引了更多數量、品種的鳥類來做客。還有專家表示,雖然這些小鳥生活在城市周圍,但有自己獲取食物的方式,不用人為餵食,也不適合當作寵物鳥養。
溫州大學社會學專家徐旭東說,曾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人與動物的關係是人進、動物退。但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人類對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兩者和諧相處的畫面也越來越多了。保護動物的多樣性,有益於人類居住環境的改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隨著人類居住地的不斷擴張,兩者之間的衝突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比如有人用鳥網捕鳥等行為。善待動物,我們一直在路上。
來源 溫州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