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的「小群體」,大自然的生存之道

2020-09-05 嚶嚶鸚鵡

很多動物都採取群居生活的策略,鳥類是具有代表性的群居動物,很多鳥類為不同的目的組成了「群體」,這些群體種類多種多樣,鳥兒為實現「同一目標」而緊密的聯合在一起。

鳥兒們冬天的覓食群

鳥類分為常年群居鳥類和非常年群居鳥類。大部分鳥類在春天和夏天都避免群居,而是配對進行築巢並撫育幼鳥。山雀就是這種動物。一旦幼鳥長成,山雀就以小群體形式聚在一起,以備秋天和冬天覓食。一個小群體由大約10隻鳥組成,群中可能包括一對佔主導地位的頭領夫婦、其他非頭領夫婦、單身的成年鳥以及一些幼鳥。這個群體會佔領一塊領地,防禦其他的山雀。

山雀彼此不分享食物,也不為彼此整理羽毛,但是它們似乎喜歡待在一起。覓食時,它們會發出「吱啾啾」的叫聲來與組內其他成員保持聯繫。觀察家們認為,冬天的覓食群有助於山雀找到並保衛足夠的食源以度過整個冬天,當發現食物的時候,群體一個成員很快會告訴其他成員,增加了找到食物的機率。

鳥類搬家的「遷徙群體」

鳥類為了飛行或者遷徙而組成群。大雁排成緊密的V字形飛向或者飛離它們冬天的巢穴。它們動作彼此協調,就像魚群裡的魚一樣。

科學家認為V字形有助於大雁在長期的遷徙飛行中保存能量。疲憊的鳥在後面飛行,這樣前面的鳥飛行時在空氣中產生的漩渦使後面的鳥飛行起來更容易,後面的鳥扇動翅膀的次數少一些。疲憊的鳥休息之後會重新回到鳥群前面,領飛的鳥就會退到後面去休息一下。天鵝和野鴨成群遷徙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在長期疲憊的遷徙過程中,鳥群一起飛行比單獨的鳥更容易存活。

照顧幼鳥的撫育群體

世界上有1萬多種鳥類。只有大約13%會在撫育季節而不是築巢季節群居。由繁育鳥組成的鳥群被稱作群體。

企鵝在築巢時群居。它們有可能在擁有上百萬隻企鵝的群體裡產卵並撫育它們的幼鳥。每對企鵝都會建立並保護自己的一小塊領地,這塊領地與鄰居相隔僅幾英寸。每對企鵝在食物以及撫育自己的新生寶寶方面都是自私的。它們不會彼此協作去撫育幼鳥,但是整個群體靠它們的巨大體積來共同保護企鵝寶寶。

在南極,帝企鵝大群聚在一起,使它們在寒冷的暴風雪中取暖。當企鵝父母離開群體到海中覓食的時候,它們結對一起去,而且經常在捕魚的時候互相協作。單獨的企鵝在魚群逃走前無法捕捉到很多魚,但是一群企鵝可以圍成一個圈一起捕食。每一隻哺育的父母都能夠有機會把自己填飽,同時還要給它們的寶寶帶回足夠的食物。然後,這些父母就會反芻磨碎的食物,送到企鵝寶寶的嘴裡。

企鵝「綁架」行為

協作捕食意味著提升每一個企鵝寶寶的生存機會。企鵝可能從情感上與群體沒有聯繫,但是像其他群居的動物一樣,它們需要依賴群體生存並延續它們的基因。每對帝企鵝父母都極其依賴它們的寶寶。

如果企鵝寶寶不幸夭折,雄企鵝可能會試圖綁架其他企鵝的寶寶,結果就會引起爭鬥。一般情況下,親生父母會保護好它們的寶寶,但是有時候綁架者也會獲勝。大部分綁架者只會照顧綁架來的企鵝寶寶幾個小時然後就會把它遺棄,企鵝寶寶就會死掉。

科學家不知道為什麼企鵝綁架企鵝寶寶,結果卻又遺棄它。一些科學家的理論認為,大部分鳥類的行為都是天生的,而其中一種強大的天性就是照顧幼鳥。企鵝產卵的時候會釋放一種稱為荷爾蒙的化學物質。一些科學家認為可能是這些荷爾蒙使企鵝產生撫育企鵝寶寶的需要。所以即使企鵝媽媽的寶寶死掉,它仍然想要撫育搶來的企鵝寶寶。

企鵝通過求食聲來分辨自己的寶寶。求食聲也是企鵝父母捕食歸來時找到寶寶的途徑。正是因為綁架者無法識別綁架來的企鵝寶寶的聲音,所以很快它就對這個企鵝寶寶失去了興趣。

除了以上幾種鳥類的小群體,鳥類還包括家族小群體,例如渡鴉等鳥類,這些鳥類會以家族為單位組成小群體生活。鳥類的群居生活讓每一個成員從中受益,能夠獲得遷徙的「特殊照顧」以及共同尋覓食物等特權。

相關焦點

  • 《花香與鳥語》|大自然之美:花兒為什麼盛開,鳥兒為什麼唱歌
    無論什麼道,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並有一定的軌跡可尋。這種關係是自發的,天然形成的,無意識的,自然的規律。而生活其中的生物,也會自然而然的,發展出其適應的體系制度,像自然界的動物群體,它們也是自然進化出頭領,和普通的族群,自然分工並維護各自的職能,很難說人類的會比它們的更先進。
  • 植物可以沉睡後醒來,生存之道頑強,鳥兒們也生機勃勃
    成群結隊飛過的鳥兒似乎在為它們逃過寒冷的死亡之手而狂歡。同旅行的有五種鳥類:五隻美洲風頭山雀,一對卡羅山雀,一隻卡羅來納鷦鷯( Carolina wren),一隻金冠戴菊鳥( golden- crowned )還有一隻紅腹啄木鳥(red- bellied woodpecker)。鳥群似乎被一根富於彈性的無形繩索拴在一起,鳥群在毫無生氣的冰雪森林上空飛過,看起來就像一個翻滾跳動的球。
  • 這樣的生存之道,我想像不到!
    (圖片來源於網絡)經歷各種突發災害,面對不同的惡劣天氣,自然界的生命總能找到各種適應之法,讓自己更好、更肆意地活下來。今天,紀同學帶你來看自然界生命們的生存之道(以下內容多視頻預警,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生長在阿爾卑斯高山上的羱羊寶寶們,需要在雌性羱羊的帶領下,在高達50米的垂直峭壁上完成屬於它們的成年儀式。
  • 大自然的精靈,擁有奇特本領的鳥兒們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地球上已知的鳥類有九千多種,雖然大多體格嬌小,卻得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藍天白雲中掠過的一抹倩影,山林村野間婉轉的低鳴淺唱,靜靜的立在枝頭足以傲視人類和猛獸的小眼睛……都讓這個世界因它們而充滿了驚喜和生機,鳥兒堪稱是大自然的精靈,了不起的動物讓我們走近鳥兒,感受鳥兒那小小的身體裡蘊藏的巨大的潛能和那讓你大開眼界的奇特本領。
  • 小學生作文: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
    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作者:許煜童鳥兒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每當春天來臨,他們便會活潑起來,燕子排著長長的隊列從南方飛回來;嘰嘰喳喳在各家各戶的屋簷下唱著歌兒;安居樂業;布穀,布穀,布穀鳥也飛來了,成群結隊的在樹枝歌唱,啊公、啊婆趕快準備割麥、插秧;喜鵲站在高高的枝頭嘰嘰嘰、喳喳喳地唱歌……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
  • 保護大自然,聆聽來自無聲鳥兒的天籟之音
    黑白鶯Herrera說「我用紙和一些鐵絲做來做鳥兒的腳,然後自己畫,再在紙上加上水彩,以得到我所需要的。儘管Herrera的作品一開始看起來僅僅是裝飾性的,但它的內在意義是為了強調大自然美的脆弱性。她製作的主題幾乎都是鳥類,這些鳥類都被賦予了超現實的脆弱感和雕塑的技藝。在她創作的每一部傑作的字裡行間裡,所傳達的信息響亮而清晰,那就是:大自然是美麗的!請別毀了它。「現在,我們有很多令人關注和需要討論的問題。
  • 斑驢的生存之道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一種叫斑驢的草食動物,而這種草食動物要在獅子等肉食動物經常出沒的大草原生存下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稍有不慎它們就會成為獅子等肉食動物的美餐。但斑驢在這種環境裡卻子孫興旺。這是為什麼呢?  為解開這個謎,一些動物學家對斑驢進行了跟蹤觀察。他們發現,斑驢經常和牛羚、鴕鳥混和在一起。
  • 鳥界的豪宅,這個鳥兒不會是第一次當媽媽吧。小鳥才是建築大師啊
    帶給我的感嘆,真心覺得鳥兒是大自然中最厲害的建築師、感覺這個鳥兒是不是第一次當媽媽啊,竟然不像其他鳥類一樣把巢搭建到樹枝上,這樣天敵才會少很多啊。覺得不可思議,很多人都會質疑,這是不是人類自己做的,其實並不是,大自然中的確存在這種鳥類。
  • 餵養兩天後,他將痊癒的鳥兒放歸大自然……
    中國江蘇網9月16日連雲港訊 「鳥兒,回家吧。」鬆開手後,只見鳥兒隨即展開翅膀,飛向天空。幾天前,牛山派出所網格員周代康在路邊撿拾到一隻受傷的小鳥,之後為了讓小鳥恢復健康,周代康將鳥帶回家悉心餵養。在確定小鳥痊癒後,周代康將其放歸大自然。
  • 送鳥兒回家!森林公安放飛一批國家級保護鳥類
    送鳥兒回家! 由於受疫情影響,導致辦案民警不能到外地進行鑑定,為固定證據,避免活體鳥死亡,分局民警於扣押之日起精心照顧活體鳥長達半年之久。後經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鑑定,啄木鳥、北朱雀、普通朱雀、黃雀、白腰朱頂雀均為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7月初,10隻活體鳥類已符合野外生存條件,經與檢察院、法院等辦案單位協商,已將野生鳥類放歸大自然。
  • 一棵蘆薈上住著上千隻鳥兒,大自然的神奇是充滿創造力的
    下面介紹的故事是真是在地球上發生的,在蘆薈樹上織巢的鳥兒,當然這蘆薈可不是普通的蘆薈,它的名字叫「二岐蘆薈」,它是一種南非的特有的蘆薈樹品種,是世界上第二高的蘆薈樹,最高可以長到10多米高,它的莖已經開始木質化了,不知道能不能用來美容?
  • 鳥兒睡著之後不會從樹上掉下來?知道原因之後:大自然真神奇
    說起鳥類,大家很可能會想到麻雀、燕子之類的常見鳥類,通常我們總是看到鳥兒在辛勤覓食、勤奮築巢,但是好像沒有見過鳥兒睡覺的樣子,難道鳥兒不需要睡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只是大多數鳥兒都習慣夜晚入睡,養寵物鳥的朋友都知道,只要在鳥籠上蓋上一塊毯子,造出一個黑夜的小環境,鳥兒很快就會睡著。而且鳥兒就算在白天打盹兒,也十分警覺,稍有聲響就會驚醒,所以人類很少能看到鳥兒入睡的樣子。既然知道鳥兒需要睡覺,那麼一些朋友不禁要問:棲息在樹上的鳥類,睡著之後不會從樹上掉下來嗎?
  • 把課堂「搬」到大自然中去
    ……校園「大自然」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獲得直接經驗的空間,投入其中,學習、教育、探究無處不在。孩子們在感受最真實的自然體驗和快樂的同時,又學到了許多新的科學知識,並將之與課本知識相印證,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親近自然,將生命教育撒播進孩子的內心深處「科學是一種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
  • 仙人掌的沙漠生存之道
    仙人掌作為沙漠中具有壓倒式優勢的種族,它能夠適應沙漠極度惡劣的生存環境不被大自然所淘汰,主要得益於它具有強大集水功能的尖刺,而集水功能的實現則主要是通過其微米級溝槽的特殊結構實現的。
  • 讀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第一句,我們要根深蒂固的、時刻牢記「生存競爭」這個術語。生存是有競爭的,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但大自然對於人類和動物的選擇,卻是無情的。第二句,我們還要記住相互依存這道理。自然界的任何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要想著別的物種和你沒有關係,可能影響不在此時,便在彼時。第三句,保持獨特性。
  • 送鳥兒回家!6隻國保鳥類重返大自然
    近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貢管護分局工作人員的精心護送下,6隻獲救的國保鳥類被放飛山林,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6隻國保鳥類的到來,讓高黎貢山福貢管護分局單位內不時鳴聲悠揚婉轉,悅耳動聽,但終究大自然才是它們的歸宿。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調養,在確認其進食、活動正常,均符合放生條件後。工作人員將它們帶到山頂的開闊地帶進行放飛,打開鳥籠的瞬間,鳥兒們迅速的飛向附近的山林中,重獲新生。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候鳥的遷移,是為了生存,也被視作是一種承諾。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 簡單可愛的鳥兒簡筆畫!巨嘴鳥和蜂鳥
    今天也是快樂的一天,讓我們放飛心情,一起來畫可愛又自由的鳥兒吧!歡迎小朋友們加入,和我一起高高興興地畫畫…… 小畢卡索、小莫奈們,和我一起跟著音樂舞動畫筆,去觀賞可愛的鳥兒、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 看,那是巨嘴鳥, 被評為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鳥!
  • 讓孩子們回到大自然中,去看鳥兒翱翔、昆蟲飛舞、河流奔騰、鮮花...
    回想我小的時候,那個時候, 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我們採來做成花環; 夏天,到處都是紅紅的野果,吃個肚兒圓; 秋天,我們一群小夥伴坐在山頭上玩「打仗」,一起烤土豆,上樹掏鳥蛋。鄉間的小河邊,總是傳來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
  • 跟斜槓青年刺蝟唱遊大自然,最不像音樂課的音樂課長什麼樣?
    兩天緊密鑼鼓的安排,密密麻麻的知識點,學習強度如此之大,有夥伴感嘆道:累的我今天最後一格血差點掉光。這就是史上講音樂最少的,最不挑學員基礎的,由斜槓青年刺蝟帶來的音樂工作坊。最早知道刺蝟,是在森林幼兒園前身「繽紛大自然」裡,她跟孩子之間那天然的親和氣場,深深鎖定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