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與鳥語》|大自然之美:花兒為什麼盛開,鳥兒為什麼唱歌

2020-08-27 甜蜜的文史課

什麼花早晨開,什麼花中午開,什麼花晚上開?小時候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問題答,你還記得答案嗎?

在《道德經》裡有一個說法,叫道法自然。無論什麼道,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並有一定的軌跡可尋。這種關係是自發的,天然形成的,無意識的,自然的規律。而生活其中的生物,也會自然而然的,發展出其適應的體系制度,像自然界的動物群體,它們也是自然進化出頭領,和普通的族群,自然分工並維護各自的職能,很難說人類的會比它們的更先進。

道法自然

現代人生活在鋼筋水泥的高樓之中久了,時常會抱怨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讓我們不得不捨棄詩和遠方那片綠色的田野,一度認為大自然距離我們很遙遠。再談起大自然也變得飄渺而遙遠。《花香與鳥語》這本書可以帶我們一起看一下,其實自然之美一直在我們身邊。

《花香與鳥語》是德國自然保護者彼得·渥雷本的著作,作者在德國艾菲爾地區領導並管理著一片環保林區,致力於恢復這片森林的原始形態,其作品《樹的秘密生命》一書雄踞德國亞馬遜自然類圖書榜首,並成為《明鏡周刊》年度暢銷冠軍,長踞TOP1四十周。

《花香與鳥語》封面

作者從它自己的觀察為出發點,把經驗記錄下來,匯成一種規律,再用質樸的語言描述出來,你會發現大多是日常所見的場景,只不過我們平時沒有注意罷了。

很多時候不知道去大自然觀察什麼,怎麼觀察。這本書給出了很實用的指導意見。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平時不重視的細節。

一,自然界裡的動植物們。

1,鳥鍾。把鳥當成識別時間的工具。

當天空還是一片漆黑,距離太陽升起還有1.5小時的時候,雲雀就開始叫了。烏鶇鳴叫的時間為太陽出來前1小時,嘰喳柳鶯在太陽升起前0.5小時。

鶴從北往南飛的時候,冬天就快來了……六月底七月初,螢火蟲出現。

2.花鐘,顧名思義,把植物的花當作識別時間的工具。

南瓜和西葫蘆早在凌晨5點就已經開花,金盞花從8點開始盛開,濱菊緊接著在9點開花。在14點和15點之間,蒲公英會收起它的花瓣。西葫蘆15點左右合上花瓣。

再根據春夏秋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基本上一整天的時間輪廓就出來了。而更神奇的是很多動物們,它們可以攜帶植物的種子,到任何地方,遠近皆宜,充當一個傳播者,讓所有的物種在適合它們生存的地方生根發芽。

自然時鐘

二,四季和天氣。

在三國演義裡近於妖人的諸葛孔明,可以向老天借到東風,看上去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可是這以很多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他們似乎也能做到。在小的時候,如果晚上的月亮周圍出現一個光圈一樣的形狀,老年人就會告訴我們快要起風了。

諸葛亮夜觀天象

「晚霞行千裡,朝霞不出門。」這樣的諺語更是婦孺皆知,除了這些自然反應,動物的反應也很精確,「燕子飛的低,快快穿雨衣」,馬上就能覺察到雨要來了。

三,知識量豐富實用。

從日月變化,到天氣變化,從植物的花開花落,到鳥兒為什麼唱歌,螞蟻怎麼做為園丁傳播種子。日常所見的動植物都是我們可以觀察的對象。

動物們對大自然的反應更加靈敏一些,甚至人的身體也可以預測天氣,在天氣變化之前,身體會發出某種信號,比如有寒症的人會出現腰疼、腿疼這樣的症狀。畢竟人是自然中的一員,有這些連帶反應是正常的,而《花香與鳥語》裡還會說明這些原理,和反應的真相。更像是一本萬能的百科全書,每一個知識點都值得推敲,也值得仔細研究應用。

花兒和鳥兒

「地勢坤,厚德以載物。」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大自然的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和萬物和諧共處相互學習,相互適應,是每一種生物的課題。完整的自然界是一個全環的生態鏈,人只是其中的一環!但我們似乎早就失去了這種奧妙的連接感覺,找不到與身邊環境的深層交流的觸發點。一如嬰兒脫離了子宮,那種敏銳的感覺變得越來越飄渺不可捉摸,卻又無法擺脫。

其實,只要走出家門,小區內的一方草地就是身邊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中有最珍貴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這是任何一個高級的遊樂場所都不能比擬的硬體條件。把那種連接建立起來,才會更加如魚得水。

優美的生態環境

大自然的美並不是一個隱秘的信號,它一直是公開,公正,公平的,每一種生活其中的生物都能感知的到,都根據這個規則生活,很多人沒有發現它,正應了那句話: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相關焦點

  • 花香與鳥語,那些你習以為常的美,都是生命自在的暗示
    你可有發現這些大自然的可愛生靈間有著隱秘的聯繫?《花香與鳥語》解讀自然之美的隱秘信號,這是德國作家彼得·渥雷本繼《樹的秘密生命》《大自然的社交網絡》等之後的新作。《花香與鳥語》這本書,在彼得·渥雷本筆下,將引領我們解讀自然之美背後的真相,尤其是花園裡隱藏的海量信息。同時,這本書還解答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疑問,幫助我們了解大自然的規律,並與大自然重新建立聯繫,同時讓身心獲得適度的放鬆和享受。
  • 聽見鳥語與蟲鳴
    夜鶯鳥兒為什麼歌唱?有人說,鳥兒為了抒發快樂和憂愁而歌唱。真相究竟是什麼?20 世紀50年代,法國鳥類學家雅克·德拉曼寫過一本在鳥類愛好者圈內大名鼎鼎的書,書名就叫《鳥兒為什麼歌唱》(Pourquoi lesoiseaux chantent )。這本書不是提出問題,而是給出答案。鳥兒之所以唱歌,主要有兩個原因。
  • 家裡的自然課(十八)︱ 花香中的那些鳥語
    「家裡的自然課」第十八節課,綠容君帶你在嘰嘰喳喳的鳥語中感受這個春天的活力。隨著全國疫情情況有所好轉,各地都逐漸復工復產,被迫宅在家裡的人們終於可以戴上口罩去公園綠地中放飛自我了。最美人間四月天,滿園春色關不住,吸引了一波又一波人們駐足觀賞。櫻花 in 上海動物園觀花賞景皆為靜景,林中飛鳥則讓這景色鮮活起來。
  • 羊蹄甲盛開的日子,天府三街又多了花香的氣息!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又到了繁花盛開,百花爭豔的季節,人們也在春回大地的腳步感受到生活的那份陽光和美好。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又到了繁花盛開,百花爭豔的季節,人們也在春回大地的腳步感受到生活的那份陽光和美好。天府三街,一直以來是工作多於生活的地方,在這裡,看到行色匆匆的人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讓這裡多少都少了一份成都的味道。
  • 你知道野花為什麼這麼美嗎?
    花兒的色彩、花型與氣味跟什麼有關?花與授粉者的協同進化,誰才是真正的主宰?花,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視覺盛宴。這自然的尤物,愉悅了人們的感官,激發了人的情愫,自然也芬芳了人類的藝術。植物把大自然最豐富的色彩集中在花兒上,又通過花型、線條和色彩漸變等演繹出豐富和諧的色彩美。
  • 冬天到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從小到大,一直認為春暖花開,因為在意識裡,春天來了,百花齊放……其實不然,很多時候,冬天一樣的鮮花盛開。冬天來了花兒開。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情,卻有些顛覆了三觀的念頭。是啊!都說人生苦短,短暫到只有三晃,一晃大了,二晃老了,三晃沒了……可是,在晃了兩晃的今天,才知道從小到大的意識和觀點,不見得一定正確。
  • 當嘲鶇飛過我的花園——《花間鳥語》的世界
    殊不知,當人們不得不隱沒於住宅樓間的時候,城市瞬間就變成了鳥兒自由自在飛翔與歡唱的天堂。是的,大自然中的鳥兒不僅活躍於鄉野林間,也會在城市花園的上空低鳴或高歌。只是,不知你是否曾注意過它。戴菊、松鴉、知更鳥、大山雀……當這些美麗的鳥兒從我們頭頂飛過或者落腳在草叢間的時候,有心人會通過體型大小與羽毛顏色來辨識這些經常現身於花園中的鳥兒,並仔細欣賞它們美麗的羽毛,聆聽它們美妙的語言。
  • 我們要去上學,鳥兒只學唱歌?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我們從兩三歲開始,就背著小小的書包,唱著耳熟能詳的兒歌去上學。那時候你是不是也哭著鼻子不願去上學,還覺得樹上天天無憂無慮「唱歌」的鳥兒更加幸福呢?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鳥兒也不是生來就會唱歌,它們也要經過辛苦的學習呢。
  • 淤泥上盛開的花兒
    淤泥上盛開的花兒 2020-08-25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閱讀與欣賞」散文 佤鄉的鳥兒
    盛開著各色花朵的鄉土樹種、外來樹種被巧妙地移栽在小城的水景觀和綠化帶上,形成地域特色鮮明的城市風景。這樣綠色生態的小城,自然成了鳥兒們的天堂。知名的、不知名的鳥兒在這裡繁衍生息,樹木蔭翳,鳥雀嘰喳,給生活在西盟的居民帶來無窮樂趣。麻雀鳥群中,麻雀當屬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樂天派」。
  • 鳥語系列之一:大自然的愛語
    鳥兒是地球上存在的一種很古老的生物。鳥兒有美麗的羽毛,鳥兒會叫,鳥兒會飛,鳥兒會遷徙,鳥兒有很多人類所不知道的秘密。人類想像鳥兒一樣飛,所以發明了飛機。大自然缺少鳥兒,就會缺少一份美麗,一份生氣。嘰嘰喳喳的鳥兒,就像大自然的愛語。人們若要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絕對少不了鳥兒的叫聲。來看幾種美麗的鳥兒,傾聽大自然的愛語。1、百靈鳥百靈鳥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於小型鳴禽,往往邊飛邊鳴。由於飛得很高,人們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蹤。
  • 陽春三月,芳菲四月,走進大自然,每天認識一種新花兒
    春天是萬物復甦、百花盛開的季節,只要你走進大自然,就可以看到綠油油的草木和色彩繽紛的鮮花。它們爭奇鬥豔、各有千秋,吸引來無數人的目光並與之合影留念。世界上花的種類有45萬種。平時最常見的花卉有十種。它們是我最近剛認識的花兒。走進大自然,每天那能認識許多新鮮的事物。很高興我又認識一種新的花兒,在許多公園都見到過,形狀特別,如火紅的刷子,又如巨大的鞭炮。火樹紅花,滿枝吐焰,它就是紅千層(Callistemon rigidus R.
  • 小學生作文: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
    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作者:許煜童鳥兒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每當春天來臨,他們便會活潑起來,燕子排著長長的隊列從南方飛回來;嘰嘰喳喳在各家各戶的屋簷下唱著歌兒;安居樂業;布穀,布穀,布穀鳥也飛來了,成群結隊的在樹枝歌唱,啊公、啊婆趕快準備割麥、插秧;喜鵲站在高高的枝頭嘰嘰嘰、喳喳喳地唱歌……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
  • 洋紫荊盛開的河口美呆了
    鮮花盛開的河口鮮花盛開成了人們對河口冬天最形象的概括。現在,北方已經迎來冰天雪地,而河口還可以迎著冬日暖陽,感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和偏愛。進入11月,河口的洋紫荊花進入盛花期,燦爛紛繁的花朵開滿枝頭,爭豔比美,在冬天裡熱鬧地綻放,讓這條小巷的每一個角落都鋪上了一層粉色的浪漫,市民們暢遊在花瓣鋪滿的街道上,用手機定格下暖冬裡美麗的身影。清晨,走在北山片區福生路上,道路兩旁的洋紫荊樹,洋洋灑灑飄落滿地的花,美得讓人陶醉。在河口,像這樣鮮花盛開的小路還有很多,得益於地處亞熱帶的優勢,這裡的氣溫常年都比較溫和。
  • 跟斜槓青年刺蝟唱遊大自然,最不像音樂課的音樂課長什麼樣?
    刺蝟曾說要允許自己不完美地歌唱,而與此相映,「唱遊大自然」音樂工作坊便成了最不像音樂課的音樂工作坊,為什麼這麼說?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泥巴精彩的文筆,一起看看吧!鳥語?外星語……這是學古詩?習瑜伽?認顏色?練臺詞……答案是:都有。兩天緊密鑼鼓的安排,密密麻麻的知識點,學習強度如此之大,有夥伴感嘆道:累的我今天最後一格血差點掉光。這就是史上講音樂最少的,最不挑學員基礎的,由斜槓青年刺蝟帶來的音樂工作坊。
  • 為什麼有的人唱歌好聽,有的人唱歌難聽?
    說實在的,我並不喜歡與太多人一同去KTV唱歌,儘管我熱愛唱歌,但我無法忍受那些鬼哭狼嚎的聲音,那實在是令人太難受了。
  • 乘著蜜蜂的翅膀 尋找成都蜜語花香
    春天來了,花兒開了,蝴蝶翩翩起舞,蜜蜂開始忙碌……又是一年陽春三月,在家裡「窩」了一冬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尋找春天的氣息。除了傳統的登山看花打麻將,今年有沒有什麼特別的選擇?答案是肯定的。春暖花開的田園,不僅是市民們踏青賞花的好去處,也是我市優質蜂產品最天然的蜜源基地。
  • 四季有花‖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花盛開
    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花盛開。春分前後櫻花最燦爛,櫻花落盡,又見杜鵑、鈴蘭、三色堇。梅雨季節,繡球浩浩蕩蕩,待過了菖蒲和天竺葵團團簇簇的仲夏,便有胡枝子和石蒜送來秋的氣息。每一個喜愛自然風物的人,都會用心關注大自然,醉心於它的每一次呼吸和律動,沉迷於它的每一次花開與葉落。遺憾的是,就我們大多人而言,對大自然的了解並不多,我們喜愛它僅是因為它所容納的萬物之美;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叫不上來那深深觸動了我們內心的物事之名稱,就更不要說知曉它的特徵和習性了。正因為此,我總找來些相關書籍來讀。一來藉以陶冶情操,二來又能充盈知識架構,一舉兩得,甚是欣喜。
  • 女人應該明白,花兒從來不會為你盛開凋謝,月亮也不因你陰晴圓缺
    很多時候,女人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面對生活,為什麼非得堅持去得到一切呢?為什麼非得用得到來衡量自己是否成功,衡量自己是否幸福?其實放棄有時候才是最正確最明智的選擇,有副對聯說得很好: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捨得得舍,不妨不捨不得。當你懂得了捨棄,也就把握了取得之道。
  • 聽鳥語 聞花香
    珠江時報記者 /陳焯瑩 攝 豎起耳朵,靜靜聆聽,清脆的小鳥聲在樹上縈繞,好不容易找到鳥兒的蹤影,卻瞬間飛走了。耐心等待一陣,它們又重回枝頭,循著方向,拿起雙筒望遠鏡追蹤行徑,仔細觀察它們的大小、毛色、動態,我們會驚訝自然之神奇,鳥類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