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速度主導著一切,以至於我們很少關心一花一葉一世界,更別提大自然隱秘的信號了。
窗外樹上「吱吱吱」叫個不停的知了,你可能不會知道它們雨天不叫、晴天叫得很歡;爬藤的牽牛花會在早上綻放花朵,但你可能不會知道葉子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耷拉下來,到了晚上又舒展開……
請問:嘴上想要過田園生活的你,可曾留意過大自然其實就在你的身邊,陽臺、花園、路邊?你可有發現這些大自然的可愛生靈間有著隱秘的聯繫?
《花香與鳥語》解讀自然之美的隱秘信號,這是德國作家彼得·渥雷本繼《樹的秘密生命》《大自然的社交網絡》等之後的新作。
彼得·渥雷本於1964年出生於德國,童年時就立志成為自然資源的守護者,大學時間攻讀林業經濟學,畢業後的二十餘年在林業管理局做公務員,之後為實現用生態平衡體系管理林區的理想辭去公職,在德國艾菲爾地區領導並管理著一片環保林區,致力於恢復這片森林的原始形態。
《花香與鳥語》這本書,在彼得·渥雷本筆下,將引領我們解讀自然之美背後的真相,尤其是花園裡隱藏的海量信息。同時,這本書還解答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疑問,幫助我們了解大自然的規律,並與大自然重新建立聯繫,同時讓身心獲得適度的放鬆和享受。
或許,你未曾想過不起眼的雛菊,竟然是植物天氣預言家吧。那麼,它是如何告訴我們天氣的,想必也不知道吧。
如果天氣晴朗,那麼雛菊就會盛開。而若是大雨或雷陣雨即將來臨,雛菊的花瓣一定是合起來的,有的甚至是低垂著頭,這樣就不會有雨滴落在花瓣上了。當然,只有在白天時,雛菊才會盛開,晚上會合上花瓣。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也能感知天氣變化。大家都知道,氣壓區有高低之分,是因為這兩種氣壓存在明顯的差異。
從高氣壓區來到低氣壓區,我們就會感覺到全身無力,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
此外,有些人的身體若是突然感到身體疼痛,能說明壞天氣即將來臨。
你以為螞蚱和人一樣靠嘴巴來發聲嗎?
答案:不是。螞蚱是冷血動物,不能自行調節體溫,所以螞蚱只有在天氣炎熱時,身體才會達到最佳狀態,肢體活動越來越快。根據種類不同,螞蚱能通過翅膀或腿發出啾啾聲,而且在高溫環境下,這兩個部位越擺越快。
你知道蜜蜂的理想溫度是多少嗎?
35攝氏度。當溫度高於35攝氏度時,蜜蜂只能待在家裡。其原因在於蜜蜂飛行時會產生額外的熱量,若在高溫天氣下飛行,蜜蜂很快就會過熱。
眾所周知,全球氣候變暖。當氣候發生變化時,我們精心呵護的花園只有與大自然越接近,受到的影響才會越小。
在《花香與鳥語》書中,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壽命最高可達400年的德國本土樹種如山毛櫸經過好幾代的變遷後,適應了發生根本變化的生存環境,才能得以生存下來。
這裡適用的原則是:植物年齡越大,它們對氣候的承受能力越強。相對應的,其對溫度和降雨量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
可見,我們有時遇到的那些百年大樹,都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畢竟現在的氣候與以前的相比,可是有了很大的變化。
大自然就在我們的身邊,是抬頭時看到揮著翅膀飛過的鳥兒,是迎著朝陽綻放的路邊小花,是夜深人靜時響起的蛐蛐奏鳴曲……
《花香與鳥語》會讓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那些你習以為常的美,都不是偶然為之的意外,而是蘊含著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力。而這一切,都在等著你去發現,去感受。
一起讀一本書,一起學以致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