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屋簷下「添丁進口」

2021-01-07 中國江蘇網

2月底,市民小沈家陽臺上來了一對烏鶇,不但築巢安居,還生蛋孵仔。本周,是一年一度的「愛鳥周」,她向常州晚報記者敘述了自己全家的愛鳥故事——

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我家「添丁進口」

「一周前,我家的烏鶇孵化出的兩隻小幼鳥陸續都會飛了,不知道是不是飛出去覓食了,還會不會回來,反正這窩我還給他們留著,也是念想……」4月20日,是今年「愛鳥周」的第一天,市民小沈和常州晚報記者說起自己一家前段時間的「愛鳥故事」,很是感慨。一個多月前,一對烏鶇不請自來,在家住怡康花園的小沈家陽臺上築了巢,生下了5個蛋,並成功孵化出了2隻烏鶇幼鳥。「我們一起走過了冬天的尾巴,迎來了春暖花開,對我來說,也算是一段比較特殊的經歷。」

沈爸爸此前經常早晨以這個姿勢給烏鶇拍小視頻,一坐至少半小時。

無意在陽臺發現的鳥窩,讓她獲得平生第一次觀鳥經歷

小沈家住在7樓,今年2月29日這天,沈爸爸突然在陽臺外兩個空調外機間20釐米左右的空隙中,發現了一個搭了一半的鳥窩。「後來經過我們觀察,發現有兩隻鳥在對面樓的樓頂朝著我們這邊看,我們就猜想這鳥窩是它們搭的。」果不其然,只要陽臺上沒人,兩隻身黑嘴黃的鳥就會銜來樹枝繼續搭鳥窩,但凡有人走進陽臺,它們就會飛到對面一棟樓的屋頂,遠遠看著。

烏鶇媽媽給小烏鶇們餵蟲子

「本來以為是喜鵲,後來我爸專門問了養鳥達人才知道是烏鶇,還是瑞典的國鳥呢。」小沈說,自己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鳥兒築巢、生蛋、孵化,以前只在書上和電視上看過的內容,真真切切發生在自己身邊,感覺還是很奇妙。「別說是我,我爸也是第一次,感覺他比我還好奇。」

為了讓它們安心孵化,小沈一家幾乎讓出了陽臺使用權

自從陽臺上有了鳥窩,小沈和爸媽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都是先去看鳥。「以往我爸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然後洗漱做早飯,自從有了這鳥窩,我爸都是起床先看鳥再做早飯。」小沈回憶,鳥兒剛來的那幾天,沈爸爸經常電飯煲裡燒上粥,開個定時,人就坐到陽臺上看鳥,舉著手機拍視頻,一坐至少半小時。

剛破殼的烏鶇

3月11日,小沈發現鳥媽媽在窩裡生了5隻蛋。「5隻蛋生下後,烏鶇媽媽就開始每天在窩裡孵蛋了,就算是下雨天也不會離開。到3月25日,有2隻蛋成功孵化,剛破殼的小鳥肉乎乎的,眼睛還沒能睜開,也沒有毛,看起來挺脆弱的。」小沈說,這對烏鶇警惕性很高,一旦發現陽臺窗戶有響動,它們就會立即飛開,確認沒有危險後,它們接著飛回耐心照顧鳥寶寶。

為此,她們一家人除了晾曬衣服,其餘時間儘量不去陽臺。「差不多把陽臺的使用權交給了它們。就算是我媽去晾衣服,也是儘量曬在陽臺的另一頭,輕手輕腳地生怕驚到它們。」 小沈說。

為了暢快觀鳥,她特地去借了自拍杆拍視頻

陽臺上難得來了「稀罕物種」,怎麼能不拍點精彩視頻去朋友圈裡秀一下?為了能拍到清晰的視頻,小沈和爸爸想了不少辦法。「一開始我爸是用手舉著手機,人躲在洗衣機後面,伸長手臂拍。但是發現這樣拍出的視頻距離太遠,畫面也比較模糊。」於是,小沈後來特地去找朋友借了一個自拍杆,和沈爸爸躲在洗衣機後面,把自拍杆伸出去偷偷拍。「之前因為疫情宅在家,快遞發貨也慢,我就問人家借了自拍杆用。時間最長的一次,我把自拍杆和手機綁在空調架上拍,一個視頻拍了一個半小時,結束了再把有意思的內容剪輯出來,發個朋友圈。」

小幼鳥在等爸爸媽媽投餵

通過小沈觀察,烏鶇媽媽每天會分兩次給小鳥餵食和清理糞便,一般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怕它們餓著,我們也悄悄在鳥窩邊放過小米、饅頭和麵包屑,但是都不吃。」令小沈惋惜的是,最終這次的5隻蛋只成功孵化出了2隻。

小沈說,小鳥的成長速度很快,4月12日,老大率先出了窩,在陽臺欄杆上來回走了兩趟,撲稜著翅膀試探了兩次便飛走了,第二天,老二也離開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出去覓食了,也不知道還會不會回來。我們到現在還留著他們的窩,就怕他們哪天回來了找不到。」小沈說。

烏鶇在居民區築巢不常見

據了解,烏鶇是鶇科鶇屬的鳥類,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常棲於林區外圍、小鎮和鄉村邊緣、甚至瓜地,亦見於平野、園圃、喬木上,以及有時在垃圾堆附近覓食,是雜食性鳥類。每窩產卵4至6枚,由雌鳥孵化。孵化期14至15天,雌雄共同育雛。烏鶇在居民區築巢並不常見。

尹夢真 圖文報導

相關焦點

  • 春夏間鳥類進入「繁殖模式」,屋簷下行道樹間都是它們的「產房」和...
    原標題:春夏間鳥類進入「繁殖模式」,屋簷下行道樹間都是它們的「產房」和「育兒所」    這個時節,許多市民會看到高高的樹上有鳥兒築的巢它們開始築巢,然後交配,在巢中產卵,孵化雛鳥,哺育雛鳥……育兒任務完成後,一家子再也不會返回巢穴,除非到下一個繁殖季節,親鳥再來利用它生育新一代。  人行道梧桐樹上,甚至居民陽臺花盆裡空調機架上,那都是什麼鳥兒築的巢?誰又最喜歡選址在倉庫、學校、廟宇這樣的古建築?
  • 斯蒂文斯詩歌《觀察烏鶇的十三種方式》欣賞
    1周圍,二十座雪山,唯一動彈的是烏鶇的一雙眼睛。2我有三種想法,就象一棵樹上面蹦跳著三隻烏鶇。3烏鶇在秋風中盤旋。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隻烏鶇也是一個整體。5我不知道更愛什麼,是迴腸盪氣呢還是藏而不露,是烏鶇的婉轉啼鳴還是它的嫋嫋餘音。
  • 講講身邊愛鳥的故事:烏鶇築巢添丁民居 紅隼留宿躲避風雨
    4月2日,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
  • 斑海豹洄遊遼東灣「添丁進口」 胖乎乎萌態十足
    斑海豹洄遊遼東灣「添丁進口」 胖乎乎萌態十足
  • 春暖花開好時節之歡聚福州鼓山騎行遊記
    綜合自:福州騎士車友信息交友微信群轉載自:虎糾車友信息交流聯盟微信公眾號正文:春暖花開好時節之歡聚福州鼓山騎行遊記攝影攝像:福建車茶機車俱樂部 傑哥
  • 烏鶇並非暴躁平頭哥,被烏鶇攻擊了怎麼辦?詳解烏鶇攻擊人的原因和防範對策
    不過,這次我們說的並不是蜜獾,而是另一種「平頭」小動物,有鳥中「平頭哥」之稱的烏鶇。最近先後有兩位朋友,說被烏鶇攻擊了,向鶇龜先生諮詢應該怎麼辦。其中一位是因家中小朋友首先和烏鶇起衝突,進而導致全家人被攻擊;另一位則是在花園散步時,遭烏鶇攻擊,並且還被「追到娘家(同一小區)」打。實際上,每年春夏季,烏鶇攻擊人的事件確實不少。
  • 屋簷下的冰柱哪裡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我發現東北那疙瘩,下雪以後,屋簷底下經常會掛著一溜小冰柱。你說,那冰柱是怎麼形成的?  這太簡單了。冬天屋子裡有人取暖,熱氣上升,透過瓦片把屋頂上的積雪融化了一些。化了的雪水流到屋簷,因為沒有了瓦片的加熱,雪水又重新凝結,就形成了小冰柱。  問題沒這麼簡單吧。因為沒有人住的空房子,屋簷上也會掛上冰柱。
  • 烏鶇幼鳥險成家犬美餐
    救下烏鶇鳥「你這也不像是貓頭鷹啊?」烏鶇幼鳥民警將小烏鶇帶回派出所後,放進一個紙箱,悉心呵護著,向動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了解小烏鶇的食性,給小烏鶇餵了蚯蚓和水。次日上午,民警聯繫了張先生確定了撿拾小烏鶇的具體位置後,民警驅車來到現場小心翼翼地準備將這隻小烏鶇放生。正在這時,民警遠遠看見一隻大烏鶇鳥站在大棚上鳴叫,於是民警跨過水渠,將小烏鶇放在了離大鳥很近的大棚下。沒過一會兒,小烏鶇就賣力地飛向大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通訊員 六公宣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 百舌鳥的故事——烏鶇小記
    ,市民們多數看到的是八哥或另一種知名度更低的鳥——烏鶇。如果你去問一個路人認不認識烏鶇,他甚至會認為你說的是一種麵食;等你一指行道樹上站著的那位,他又恍然大悟起來——烏鶇可能是市民最熟悉的陌生鳥。它們長相平平,無需複雜的語言描述,一句「全身黑色嘴黃色」足矣。黑色系的鳥類常常被人們誤解,比如經常能看到網上有人諮詢烏鶇是否吉利之類的問題。即使在觀鳥圈,烏鶇也不太受「待見」,可能因為它們並不「美麗」,還很常見。
  • 被烏鶇鳥屎攻擊了怎麼辦?烏鶇襲擊人的原因真相、方式和防範對策
    不過,這次我們說的並不是蜜獾,而是另一種「平頭」小動物,有鳥中「平頭哥」之稱的烏鶇。最近先後有兩位朋友,說被烏鶇攻擊了,向鶇龜先生諮詢應該怎麼辦。其中一位是因家中小朋友首先和烏鶇起衝突,進而導致全家人被攻擊;另一位則是在花園散步時,遭烏鶇攻擊,並且還被「追到娘家(同一小區)」打。實際上,每年春夏季,烏鶇攻擊人的事件確實不少。由此導致大家都認為烏鶇和蜜獾一樣,脾氣暴躁,容易記仇。
  • 在古代生孩子生下了一個男孩「添丁」和一個女孩「添口」
    我相信你已經注意到男人叫「壯丁」,事實上古代有句俗語,他們生生孩子,當他們生男孩時,他們被稱為「添丁」,女孩被稱為「添口」,怎麼說的?在古代,人們認為種田種田是唯一的辦法最重要,如果沒有人來做這個工作,一家人將不得不餓死,因此一個男孩的出生意味著「丁」被添加到家庭中,因此被稱為「添丁」。
  • 《同一屋簷下》火爆播出,讓獨居青年感受家的溫暖
    《同一屋簷下》是一部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真人秀,伴隨社會發展很多青年人走上獨居生活,以「空巢青年」這一現象展開社會實驗營造共享生活的空間。《同一屋簷下》這個實驗是以魔都上海為其背景,以空巢青年實驗「共享生活」為研究,聚集當下社會中都市年輕人不同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境遇,不同年齡、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思想、不同性格的人因種種原因來到「同一屋簷下」。遇到不一樣的朋友,接觸與之前不同的事物,開啟對生活的新認知。其中不乏大牌明星像鄧紫棋、魏大勳、李誕、曾可妮等巨星也因生活瑣事前來參加《同一屋簷下》展開自己人生新的階段。
  • 冬季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
    但對於飼養烏鶇的朋友們而言,這又是一個耳朵開始享受的季節。到了冬季,也就意味著到了烏鶇的鳴叫期。從冬天一直持續到來年春夏季,我們的耳邊總能縈繞著烏鶇那優美動聽的鳴叫聲。不論是當年的雛鳥,還是養了多年的老鳥,此時每天的大部分時間,烏鶇都應該一展歌喉,在放聲歌唱。
  • 瑞典國鳥烏鶇來南京安家
    近日,南京鼓樓區寶塔橋旁一棵梧桐樹上飛來了兩個特殊的瑞典國鳥客人,烏鶇夫婦飛到梧桐樹上搭巢孵蛋,幼鳥孵化後,成鳥每天四處覓食。楊先生稱,還是首次看見烏鶇來梧桐樹上搭巢。
  • 烏鶇夫婦時隔一年返回築巢 陽臺蔥盆裡生下6隻「小寶寶」
    近日,市區鳳凰曦城李先生家的陽臺上來了「老朋友」——一對烏鶇夫婦,還在他家「養兒育女」。李先生說,早在去年,這對「老朋友」就和他們家結下了不解之緣。李先生家住市區鳳凰曦城三樓,陽臺上種了些花花草草。今年4月中旬,李先生的女兒給陽臺花草澆水時,發現陽臺蔥盆裡的舊鳥巢裡多了一些新鋪墊的草,估計有鳥兒「光臨」,果然沒過多久,一對烏鶇夫婦就落戶了。仔細辨認,李先生驚喜得發現:這對烏鶇夫婦可是「老朋友了」,「去年,這對鳥兒就在這裡生了4隻『小寶寶』,不知道今年能孵幾隻呢。」「從鳥兒媽媽開始下蛋,一共生了6個。」李先生介紹說,孵蛋期間的烏鶇特別警惕,人一靠近,就會飛走。
  • 烏鶇育雛期間為什麼吃雛鳥屎?原來……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24日訊(記者陳奇雄)6月24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李維斌在漢口江灘觀鳥時,用相機拍下了兩隻成年烏鶇(音dong)悉心餵養四隻幼鳥的溫馨畫面。他還觀察到,這兩隻成年烏鶇竟將幼鳥拉出的糞便,吃得乾乾淨淨。成鳥在給幼鳥餵食。
  • 畫眉鳥當中的「白王黑將」,說的是烏鶇嗎?
    可是烏鶇和畫眉鳥卻是不是同一種鳥,難道是古人把烏鶇錯認成為了黑色的畫眉鳥?這也有可能,因為畫眉鳥當中,除了最普遍的棕褐色畫眉鳥,還有長出白毛的花白畫眉鳥,生了黑點的畫眉鳥,以及完全變黑和變白的畫眉鳥。烏鶇不過白王和黑將是傳說當中的畫眉鳥,到現在也非常的少見,我也只在網際網路上看見鳥友們談論白畫眉鳥的消息,也有鳥友實實在在的得到過白畫眉鳥,但是說到黑畫眉鳥,都是烏鶇的信息和圖片。
  • 寵物知識之烏鶇的習性特徵及管理
    寵物知識之烏鶇的習性特徵及管理文/愛萌寵之大偉烏鶇:另名:百舌、反舌、中國黑鶇、白舌、黑鶇、黑山雀。三、 觀賞價值烏鶇雖然相貌平平,雄性烏鶇除黃色眼圏和喙外,全身基本為黑色。可它的歌聲嘹亮,尤其在繁殖期鳴聲不斷,聲音變化無窮,還能模仿各種鳥鳴,簡直惟妙惟肖,故有「百舌」之稱。其鳴叫時挺胸垂翅,邊鳴叫邊點頭扇尾,姿態優美。烏鶇為著名的觀賞鳥,是我國南方喜歡飼養的寵物鳥,瑞典人將其選為國鳥。雄烏鶇為什麼會有如此美妙的歌喉?
  • 春暖花開野蒿香,蒿子粑粑你吃了嗎?
    春天來了,在春風的吹拂下,嫩嫩的、綠油油的蒿子,散發著陣陣清香。清明節前後,是吃蒿子粑粑最好的時節。蒿子粑粑是存在於江淮人家唇齒間、味蕾裡,回憶綿長的家鄉風味。蒿子是屬於春天的,我總覺得它散發著一種很醒目很提神的清香。
  • 這對夫婦有奇遇:不要錢做「月嫂」 烏鶇「感恩」打掃窗臺
    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已發現多起烏鶇在居民家窗臺或雨棚築巢的案例。  比如2016年5月,天山初級中學一名教師家中朝西陽臺外的盆景上,有兩隻烏鶇築巢,生下5隻小烏鶇。    2016年5月12日,有市民發現,一個精緻的鳥巢竟然在其家中朝西陽臺外白蠟盆景裡安營紮寨 圖片來源:中山公園周到  又比如2018年5月,市民蔡女士家的雨棚下搬來一對烏鶇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