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在春風的吹拂下,嫩嫩的、綠油油的蒿子,散發著陣陣清香。清明節前後,是吃蒿子粑粑最好的時節。蒿子粑粑是存在於江淮人家唇齒間、味蕾裡,回憶綿長的家鄉風味。蒿子是屬於春天的,我總覺得它散發著一種很醒目很提神的清香。以前我以為只有鄉下才會有,後來在城市的一些公園裡,路邊也發現了蒿子的存在。春暖花開野蒿香,蒿子粑粑你吃了嗎?
蒿子粑粑,是安徽江淮和皖南地區的特產小吃。是清明節及農曆三月三的漢族民俗小吃之一。主要是以蒿子、糯米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比例,經過蒸煮等工序精製而成的。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鮮色美。無論你身在何方,每到春天來臨,蒿子粑粑一定是安徽人最思念的家鄉美味。蒿子粑粑,這來自山野的清香,在二月的街頭,讓如許之多的行人為它駐足,那份滋味,不知道又勾起了多少人的鄉村記憶。
最近天氣漸漸暖和起來,蒿子草已經在田野上、路邊,到處瘋長。蒿子名叫蒿草,屬草本植物,俗名粑蒿,葉面呈綠色,葉底微白帶絨毛。入春後,生長於低崗野地,採擷後搗碎,浸泡,去汁,揪幹,然後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進臘肉等佐料,做成蒿子粑粑。可用蒸籠蒸,也可用平鍋焊,熱吃冷食均可。這種蒿子粑粑略帶綠色草類清香,特別甜美可口,實乃安徽農村地區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其實,蒿子粑粑這種農家小吃,是安徽農村地區最為普通的一種美食,幾乎家庭主婦和暖爸們都會做,是一種大眾化了的時令小吃,它脆脆的口感、淡淡的草香,總會讓你想起媽媽的味道。而今,這種美食更是城鄉共享,「又是一年春好處,草色遙看近卻無」,每年的這個季節,吃貨們的身影在山野間隨處可見,「不尋花香尋草色」,那種熱鬧的場面真是別有一番風景。澀澀的蒿葉,圓圓的粑粑,儼儼的清香,傳遞著親情、友情的水乳交融、脈脈溫情,寄予著幸福和平安。最香的蒿子粑粑,一定是用農家的土灶做出來的,那是傳統的原始農村味道。支起柴火、打溼手,將拌好的餡料捏成團,兩手相合壓扁成餅,再沿著大鐵鍋一圈一圈地貼好。蓋上蓋,靜靜等候蒿子粑粑炕出微焦薄殼的時間,竟有一種,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的意味來。
蒿子粑粑作為安徽江淮和皖南地區的特產小吃,不僅美味、祛溼、清火,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回憶起兒時的味道,一解鄉愁。春天這時節,在鄉村的田野上,蒿子又開始潑辣地生長起來,淡定著、不起眼的她,此刻成了人們眼裡的香餑餑。由蒿子做成的粑粑不僅吸引了越來越講究的胃口,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還寄託了對健康、平安的滿滿心願。小夥伴們,春暖花開野蒿香,蒿子粑粑你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