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還在,我總盼著這幾隻鳥再回來。」這些天,到陽臺上看一看桂花樹上的鳥巢,成了長安市民廖先生的習慣。今年5月底,一名「不速之客」來到他的家中,在陽臺的桂花樹上築巢、產蛋、孵化、離巢,廖先生用相機記錄了全過程。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鳥兒在長安市民家中築巢並非個例,鹹西社區的麥先生、上沙社區的孫先生同樣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是長安環境越來越好帶來的「福利」。
鳥兒陽臺築巢 產蛋孵化
「那天,我在沙發上往陽臺瞥了一眼,看到有隻小鳥叼著枯葉。走出一看,發現它在桂花樹上築巢。」廖先生家中的桂花樹種了有五六年了,沒有精心打理,雖然看過蝴蝶、蜜蜂來「作客」,但小鳥來築巢卻是頭一回。
這隻小鳥頭頂為黑,枕羽為白,羽毛多為灰綠色,翼尾部稍帶黃綠色,是「城市三寶」中的白頭翁。花了幾天時間,小鳥在桂花樹上的巢已經築好,除了覓食時間,大多時候都呆在巢中。
5月29日上午,廖先生一大早起床,放輕腳步來到陽臺,看看新交的朋友,發現小鳥已經產了四顆蛋,粉色的鳥蛋上布滿深色的斑點。育雛期間的鳥類特別敏感,如頻頻受到打擾,很有可能會棄巢,因此廖先生每次也只是遠遠看一眼便走開。
經過9天的孵化,雛鳥終於出殼了,鳥媽媽餵養了10天左右,叼走了幾隻,最後一隻雛鳥也在6月16日離巢。如今,只剩下一個空巢。但廖先生每天還是會到陽臺看看鳥巢,期待著鳥兒會回來,「它們剛走的時候,覺得特別不習慣。」
環境變好 鳥兒「早知道」
看到鳥兒到自家樹上築巢的,不止廖先生。今年3月和6月,鹹西社區麥先生,在家中7米多高的蘋婆樹上也看到過。
「因為樹比較高,我們也看不太清楚,但是,時不時看到雛鳥伸出頭來,也經常看到鳥媽媽叼著蟲回來餵養。」麥先生說,每年春夏,都會有鳥兒到這棵樹上築巢產蛋。
上沙社區孫先生在家中的人參果樹上,也看到紅耳鵯來築巢,他耐心拍攝了鳥兒築巢後孵化雛鳥的過程。孫先生說,在小區經常看到有鳥兒在樹上築巢,每天早上起床都能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心情就特別愉悅。
「環境好了,小鳥才會來。」當聊到鳥兒為什麼來築巢時,三名採訪對象不約而同地說道。麥先生說,現在社區、小區綠化做得越來越好,出門就能感受到勃勃生機,「特別是長安在建設『綠道之城』,我們特別期待在林蔭小路散步。」
【來源:東莞時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