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家住成都市成華區協信中心小區的甘女士家的一株盆栽桂花樹上,一對築巢的白頭翁鳥兒經過23天的孵育,帶著四隻羽翼漸豐的小鳥逐個出窩飛離鳥巢,在鬧市城中開始新生活。
今年,甘女士在新居樓上利用屋面平臺種植了數十種蔬菜、水果和花草苗木,每天都引來數群鳥兒前來覓食。今年5月底,甘女士發現平臺花園裡,飛來一對頭頂白髮,身披綠衣的"客人",它倆來回在花園裡觀察幾天後,便在一株2米多高的茂密盆栽桂花樹上築巢。
6月4日,雌鳥產下了四枚花斑鳥蛋,雌鳥每天到桂花樹上的巢中孵蛋;守侯在百米之內看管四周安全的雄鳥,不時發出悅耳動聽的歌聲為孵化的雌鳥助陣。6月16日,經過12天的孵化,四隻小鳥脫殼而出。雛鳥出生後,這對白頭翁夫妻出雙入對地奔忙著為小鳥一日三餐覓食捉蟲。令人感動的是, 20日午後的一場突來暴雨下了不到半分鐘,外出覓食的雌鳥便急匆匆地冒雨趕回樹上,迅速展開翅膀為四隻雛鳥遮風擋雨。隨著雛鳥漸漸長大,甘女士家的平臺便成了這對白頭翁的天地,只要有人進出陽臺,它倆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催你離開平臺。小鳥經過11天的茁壯成長,羽翼漸豐的小鳥在父母的訓導下開始離巢上樹,學習展翅飛翔。
甘女士家的這株有著30餘年樹齡的盆栽四季桂花樹,是今年3月一位朋友贈送給她移植到平臺花園裡的。由於她精心管護,使得這株枝繁葉茂的桂花樹引來了這對白頭翁在此築巢孵化。據甘女士的朋友說,這株桂花幾年前曾有一對鳥兒築巢孵化過一窩小鳥,沒想到今年移植到鬧市城中後再次引來雀鳥築巢孵化。
近年來,隨著城市優美環境綠化和生態環境改善,使大批鳥類回歸到城市生活。它們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上空飛翔,在綠意怏然的城市棲息、繁衍,這得益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白頭翁資料:
每年三至八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這段期間,白頭翁會單獨站在突出的枝頭或是樹頂上高聲鳴叫,引來另一隻白頭翁飛來,兩隻鳥一唱一和地互唱情歌后便準備築巢生養。白頭鵯喜歡將巢築在離地面兩三米的茂密的樹上,巢穴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巢於陽臺花木、樹叢盆栽之中,窩內還會放上嫩草。白頭翁每次可以產下3到4個蛋,蛋的形狀為橢球形,蛋的表面顏色為深紅的淡紫色的斑點。
白頭翁鳥也叫白頭鵯(bei),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有黃綠色縱紋。性活潑、不甚畏人。 白頭翁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不過也吃吃果實,是農林益鳥之一,為保護鳥類。
白頭翁為留鳥,一般不遷徙。常棲息於矮樹籬或灌叢的最高處,它的鳴聲是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