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學名白頭鵯(音:bēi),是我國特有的鳥類。因耳羽後部帶有一片白斑,雙眼上方至後枕部又有一圈白色的枕狀帶,在黑色的頭部對比下顯得極為醒眼,至此被形象的俗稱為「白頭翁」。
小哥兒與你聊,對於「白頭翁,冬天去哪了」這一話題的認知
「白頭翁」,每年的春末夏初,開始築巢繁殖,雌、雄鳥共同育雛。長築巢於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灌叢、果園、次生林或竹林等林緣地帶。性活潑,善鳴叫,是一種雜食性鳥類,既食金花甲、夜蛾、蝗蟲、蛇、蠅等動物,也食野山楂、桑椹、酸棗等植物果實與種子。「白頭翁」,通常下會以3-10隻左右小群活動,當秋冬之季來臨時會聚以大群活動。主要為留鳥,一般不會像候鳥一樣做長途遷徙,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地區的較為常見。是一種農林益鳥,我國獨有,與麻雀、綠繡眼合稱「城市三寶」。
那麼說到這,小夥伴們就會有個疑問?即為「留鳥」卻為何還會有「冬天去哪了」的說法呢?
這是因為,「白頭翁」的種群分為「指名亞種」「海南亞種」「臺灣亞種」「琉球亞種」四大家族,分佔南北各方。其中白頭翁「指名亞種」多活動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北的廣大地區,如北京、天津等地區。
在秋冬來臨之時,就會在這些地區常見「白頭翁」長途遷徙之舉。除白頭翁「指名亞種」家族自身固有的南遷習性外,前些年北方城市中的空氣汙染也是導致「白頭翁,冬天去哪了」的重要誘因之一(在這裡,也希望小夥伴們都積極的行動來,因為保護環境是我們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我國,國人對於「白頭翁」的認知也並非只局限於「它是一種益鳥」需要善待。也因其羽色和習性的特徵特點,被國人視為對那些鶴髮童顏、白頭長壽、偕老白頭、美滿幸福的年高之人和夫妻間的美好祝福與寓意。如以牡丹寓意花中之王的富貴,以白頭翁寓意偕老白頭的工筆重彩,富貴白頭圖等。
您明白了嗎?以上皆是個人觀點以為參考。望能夠給予您一定啟發與幫助。
我是鄉濃小哥兒,一個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遊走于田間地頭兒的採貨小哥兒!歡迎與更多的小夥伴們一起學習和探究三農知識,並相互交流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