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長沙長建市場,鳥兒在龍女士家的空調外機和牆壁中間築了巢,鳥媽媽非常警惕地把小鳥藏在翅膀下面。圖/記者陳韻驕
紅網長沙5月1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王詩穎 實習記者 王微)5月9日,長沙市民龍女士和肖女士分别致電瀟湘晨報,這兩戶人家各有一位從天上飛來的小鄰居:龍女士家空調外機上多了一個鳥巢,小鳥在這裡孵出寶寶;肖女士家進來一隻剛學會飛的小鳥不走,鳥媽媽一直在屋外守候著。
小天使給兩家人帶來歡樂,也帶來了煩惱:該怎麼照顧它們呢?
小鳥1
珠頸斑鳩空調外機築巢,房主不知如何照顧
從5月6日開始,長沙龍女士每次回到自己位於長建市場的家中時,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新「鄰居」。龍女士的「鄰居」是一隻美麗的小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鳥兒在自己家的空調外機和牆壁中間築了巢,不僅將這兒當成了「家」,還在家裡孵出了兩隻鳥寶寶。
小鳥築巢的「家」位於長建市場3棟5樓,這個房子是龍女士專門用來出租的,一個多月前,龍女士與他人的租約到期。幾天前,龍女士的丈夫彭先生發現自家空調外機上,一隻小鳥在那裡築巢了。
小鳥全身呈灰色,頸部有一圈白色細小的斑點,身上還有淡淡粉紅色,非常漂亮。彭先生發現這隻美麗的小鳥後,非常喜歡,每次回來時都要去看一看,還將小鳥的照片發在了微信朋友圈裡,讓朋友們出謀劃策,怎樣照顧這隻美麗的鳥兒。
「小鳥很可愛,但不太願意讓我們靠近。」龍女士說,只要有人稍微靠近小鳥,鳥兒就會張開翅膀,頭部往前,做出攻擊的姿勢,但身體卻不會站起來。
5月9日上午,瀟湘晨報記者來到龍女士的家中,看到在一間臥房窗戶外牆上安裝著一臺空調外掛機,機器底部靠牆的位置有一個鳥窩,鳥媽媽安靜地坐在窩裡,偶爾從鳥媽媽的身下鑽出一個小腦袋,嘰嘰喳喳叫兩聲。
「不知道該怎麼辦。」龍女士說,聽了朋友圈裡朋友的辦法,想給它們餵點米,但又怕它們不吃這些,「也不知道這隻鳥是什麼品種,怎麼照顧它們。」
這套房子又快要租出去了,龍女士擔心,天氣越來越熱,如果以後租出去,房間裡是肯定要開空調的,開空調後會不會傷到小鳥,龍女士希望能夠幫小鳥找到更好安家的地方。
[NextPage]5月9日,長沙嶽麓區陽光麗城小區,小鳥站 在辦公椅上望著窗外。 圖/受訪者提供
小鳥2
鵲鴝飛進房間不出去,房主怕它會受傷
「我們家裡進來一隻小鳥,幾個小時都不肯離開,請問我該怎麼辦?」5月9日上午,長沙肖女士給瀟湘晨報打來電話,稱自己家中進來了一隻長得像喜鵲的小鳥,鳥媽媽在周圍飛來飛去,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孩子」。
5月9日上午10點半,記者來到長沙嶽麓區肖女士的家中。肖女士家在5樓,小鳥已經從陽臺的防盜窗飛到了肖女士家陽臺的椅子上,一動不動。小鳥身體大多呈黑色,肚子一塊呈白色,長相與喜鵲相似,但身形比喜鵲要大,也不像喜鵲那般活潑。
肖女士告訴記者,上午8點半,本來小鳥和鳥媽媽都在六樓盤旋,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小鳥突然從六樓飛到了肖女士陽臺的防盜窗裡,肖女士看到鳥媽媽找不到孩子,就將小鳥抱到了隔壁沒有防盜窗的窗臺上,並且在窗臺上灑了一些米給小鳥吃,小鳥雖然沒有掙扎,但顯得比較害怕,有人靠近時,會往後躲,「它又在窗臺上站了很久,而且也沒有吃米。」
看著已經在家裡呆了2個多小時的小鳥,而鳥媽媽也在周圍飛了2個多小時,肖女士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感覺小鳥還不太會飛,直接放出去怕會受傷,也不知道它吃什麼。」
[專家提醒]
小鳥會自行覓食,順其自然就好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系教授鄧學建介紹,飛進肖女士家裡的黑色小鳥是鵲鴝,從形狀上來看應是亞成體。窗外飛的小鳥,從記者口述的外形來看,應該是陽臺上小鳥的父母。
至於小鳥走起來有點無力,鄧教授認為,肖女士家防盜窗間隙在5cm左右,應該是飛進來時弄傷爪子了。鄧教授說,鵲鴝能夠自己從窗外飛進來,也可以自己從窗內飛走,肖女士不用太擔心。
在龍女士家空調處築巢的,名叫珠頸斑鳩。外形上酷似鴿子,平時也有稱呼野鴿子的。珠頸斑鳩毛髮呈現灰褐色,看起來很漂亮,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
鄧學建還表示,這一家珠頸斑鳩暫住在空調外機上,龍女士不用擔心開空調會對它們有太大影響。等小鳥長大一點,鳥媽媽會自行調整。
鄧教授說,雖然這些小鳥生活在城市周圍,但有屬於自己的獲取食物方式,不用人為餵食,也不適合當作寵物鳥養。